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后专利>正文

一种上料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79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其结构包括底座、主臂、中轴、伸缩臂、吸附机构,底座上端与主臂螺栓连接,主臂上端通过中轴与伸缩臂右端相连接,转动环转动,压杆将折叠臂按压在纸板上表面,随后吸取管对小纸板进行吸取,防止小纸板容易堆积在轴承处导致转动能力下降,同时小纸板会在掉落在下一层的纸板上,造成上料机械手对后续的纸板进行吸取上料的牢固性下降,造成纸板发生脱落,第一通孔管与二通孔管贴合在纸板的上表面通过圆环盘对小纸板进行吸取,在吸取过程中刷头的顶头通过弹柱将小纸板顶出,再被吸取进吸取管内部,防止上料过程中小纸板冲压的小纸板会残留在纸板中间并且随着机械手的移动在移动路径中从纸板中间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机械手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手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上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上料是在工业加工过程中两道工序之间进行转换的必要步骤,尤其是上料机械手取代了危险的人工上料降低了危险性,上料机械手在用于对纸箱制作冲压工序后对纸板进行上料过程中,由于纸箱加工过的纸板会有许多的冲压小纸片,在上料过程中小纸板冲压的小纸板会残留在纸板中间并且随着机械手的移动在移动路径中从纸板中间掉落,小纸板容易堆积在轴承处导致转动能力下降,同时小纸板会在掉落在下一层的纸板上,造成上料机械手对后续的纸板进行吸取上料的牢固性下降,造成纸板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小纸板容易堆积在轴承处导致转动能力下降,小纸板会在掉落在下一层的纸板上,造成上料机械手对后续的纸板进行吸取上料的牢固性下降,造成纸板发生脱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料机械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底座、主臂、中轴、伸缩臂、吸附机构,所述底座上端与主臂螺栓连接,所述主臂上端通过中轴与伸缩臂右端相连接,所述伸缩臂左端下侧与吸附机构活动卡合,所述吸附机构包括电机、包裹环、吸除器、吸头,所述电机下端与包裹环环形卡合,所述包裹环外侧与吸除器右端环形嵌套,吸头上侧与包裹环内嵌连接,所述包裹环为环形结构,并且内侧为凹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除器包括转动环、升降柱、压杆、折叠臂,所述转动环左端与升降柱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柱下端左侧与压杆轴连接,所述压杆连接在升降柱与折叠臂外侧,所述折叠臂右端与升降柱轴连接,所述压杆上端为半圆形状,并且材质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具有高强度的拉伸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叠臂包括固定块、转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卡槽块、吸取管,所述固定块与升降柱焊接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支撑杆下端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下端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内侧设有卡槽块,所述卡槽块内部与吸取管上端间隙配合,所述吸取管下端与固定块焊接连接,所述吸取管材质为PVC材质,具有高强度,重量轻的特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取管包括第一通孔管、弯管、第二通孔管、卡头、圆环盘,所述第一通孔管与固定块嵌套连接,所述弯管连接在第二通孔管与第一通孔管之间,所述卡头与第二通孔管左端焊接连接,所述圆环盘设于第二通孔管和第一通孔管的下侧,所述弯管材质为橡胶材质,具有耐弯折,密封性好的特点,并且形状为褶皱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环盘包括包围罩、密封圈、刷头,所述包围罩上端与第一通孔管和第二通孔管下侧嵌套连接,所述密封圈设于包围罩下侧,所述刷头与包围罩下端下表面活动卡合,所述包围罩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的特点,并且呈上大下小的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头包括板座、弹柱、顶头,所述板座环形卡合在密封圈内侧,所述弹柱设于板座下侧,所述弹柱下端与顶头相贴合,所述弹柱材质为丁基橡胶,所述弹柱材质为丁基橡胶,具有耐氧化,弹性高的特点,并且弹柱为三个叠加的菱形的橡胶块组成。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转动环转动,吸除器通过离心力展开,随后降下贴靠在纸板上,压杆将折叠臂按压在纸板上表面,随后吸取管对小纸板进行吸取,防止小纸板容易堆积在轴承处导致转动能力下降,同时小纸板会在掉落在下一层的纸板上,造成上料机械手对后续的纸板进行吸取上料的牢固性下降,造成纸板发生脱落。2、第一通孔管与二通孔管贴合在纸板的上表面通过圆环盘对小纸板进行吸取,在吸取过程中刷头的顶头通过弹柱将小纸板顶出,再被吸取进吸取管内部,防止上料过程中小纸板冲压的小纸板会残留在纸板中间并且随着机械手的移动在移动路径中从纸板中间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吸取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圆环盘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刷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主臂-2、中轴-3、伸缩臂-4、吸附机构-5、电机-51、包裹环-52、吸除器-53、吸头-54、转动环-531、升降柱-532、压杆-533、折叠臂-534、固定块-34a、转轴-34b、第一支撑杆-34c、第二支撑杆-34d、卡槽块-34e、吸取管-34f、第一通孔管-f1、弯管-f2、第二通孔管-f3、卡头-f4、圆环盘-f5、包围罩-r1、密封圈-r2、刷头-r3、板座-r31、弹柱-r32、顶头-r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臂2、中轴3、伸缩臂4、吸附机构5,所述底座1上端与主臂2螺栓连接,所述主臂2上端通过中轴3与伸缩臂4右端相连接,所述伸缩臂4左端下侧与吸附机构5活动卡合,所述吸附机构5包括电机51、包裹环52、吸除器53、吸头54,所述电机51下端与包裹环52环形卡合,所述包裹环52外侧与吸除器53右端环形嵌套,吸头54上侧与包裹环52内嵌连接,所述包裹环52为环形结构,并且内侧为凹槽,保护吸除器53的内部结构防止小纸板落入,减少了对吸除器53的维护。其中,所述吸除器53包括转动环531、升降柱532、压杆533、折叠臂534,所述转动环531左端与升降柱532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柱532下端左侧与压杆533轴连接,所述压杆533连接在升降柱532与折叠臂534外侧,所述折叠臂534右端与升降柱532轴连接,所述压杆533上端为半圆形状,并且材质采用丁基橡胶材质,具有高强度的拉伸力,拉动或者推动折叠臂534前端使得折叠臂534能进行折叠,不妨碍吸头54的抓取。其中,所述折叠臂534包括固定块34a、转轴34b、第一支撑杆34c、第二支撑杆34d、卡槽块34e、吸取管34f,所述固定块34a与升降柱532焊接连接,所述转轴34b与第一支撑杆34c下端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4c与第二支撑杆34d下端轴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4d上端内侧设有卡槽块34e,所述卡槽块34e内部与吸取管34f上端间隙配合,所述吸取管34f下端与固定块34a焊接连接,所述吸取管34f材质为PVC材质,具有高强度,重量轻的特点,有利于降低功耗,有利于转动环531匀速旋转。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底座1上的主臂2转动通过中轴3带动伸缩臂4移动,伸缩臂4向前伸出后将吸附机构5放下将纸板进行吸附,随后通过电机51带动包裹环52凹槽内的转动环531转动,随后吸除器53内的折叠臂534通过离心力展开,随后通过降下升降柱532使得折叠臂534贴靠在纸板上,压杆533通过自身的弹力将折叠臂534平稳地按压在纸板上表面,最后在固定块34a固定下的转轴34b拉扯着第一支撑杆34c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臂(2)、中轴(3)、伸缩臂(4)、吸附机构(5),所述底座(1)上端与主臂(2)螺栓连接,所述主臂(2)上端通过中轴(3)与伸缩臂(4)右端相连接,所述伸缩臂(4)左端下侧与吸附机构(5)活动卡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吸附机构(5)包括电机(51)、包裹环(52)、吸除器(53)、吸头(54),所述电机(51)下端与包裹环(52)环形卡合,所述包裹环(52)外侧与吸除器(53)右端环形嵌套,吸头(54)上侧与包裹环(52)内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底座(1)、主臂(2)、中轴(3)、伸缩臂(4)、吸附机构(5),所述底座(1)上端与主臂(2)螺栓连接,所述主臂(2)上端通过中轴(3)与伸缩臂(4)右端相连接,所述伸缩臂(4)左端下侧与吸附机构(5)活动卡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机构(5)包括电机(51)、包裹环(52)、吸除器(53)、吸头(54),所述电机(51)下端与包裹环(52)环形卡合,所述包裹环(52)外侧与吸除器(53)右端环形嵌套,吸头(54)上侧与包裹环(52)内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除器(53)包括转动环(531)、升降柱(532)、压杆(533)、折叠臂(534),所述转动环(531)左端与升降柱(532)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柱(532)下端左侧与压杆(533)轴连接,所述压杆(533)连接在升降柱(532)与折叠臂(534)外侧,所述折叠臂(534)右端与升降柱(532)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臂(534)包括固定块(34a)、转轴(34b)、第一支撑杆(34c)、第二支撑杆(34d)、卡槽块(34e)、吸取管(34f),所述固定块(34a)与升降柱(532)焊接连接,所述转轴(34b)与第一支撑杆(34c)下端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4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后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