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634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冷却液板和第一冷却液箱,箱体用于装载润滑油,冷却液板具有多个,多个冷却液板间隔分布在箱体内且连通,冷却液板的内部具有空腔,第一冷却液箱与冷却液板内的空腔循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冷却液板与箱体内的润滑油的接触面积较大,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系统的
,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循环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循环油站在工作过程中其内的润滑油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因此需要对油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主要是通过风冷和液冷的方式,液冷的冷却效果优于风冷,但是普通的液冷方式是通过管道使冷却液在油箱内循环,这样的方式由于润滑油与管道的接触面较小,因此并不能将润滑油的温度降至至较低的理想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箱冷却系统的冷却液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冷却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包括箱体、冷却液板和第一冷却液箱,所述箱体用于装载润滑油,所述冷却液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液板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内且连通,所述冷却液板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第一冷却液箱与所述冷却液板内的空腔循环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隔板以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所述隔板与所述箱体内的顶部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液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液管。进一步,所述冷却液管道为螺旋管道且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进一步,所述冷却液板的表面设置有分布有凹槽。进一步,所述凹槽包括多个横向凹槽和多个纵向凹槽,多个所述横向凹槽沿所述冷却液板的上下方向连续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纵向凹槽沿所述冷却液板的左右方向连续间隔设置。进一步,多个所述冷却液板在所述箱体内由上至下连续间隔设置,任意相邻所述冷却液板的间距相同且通过连通管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冷却液箱与所述冷却液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泵体。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冷却液箱,所述第二冷却液箱通过第二泵体与所述冷却液管循环连接。进一步,所述箱体的外侧表面贴合设置有导热装置。进一步,所述导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导热装置吸收的热量向外排出的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箱体用于储存润滑油,具体地,润滑油储存在多个冷却液板之间的间隙中,由于第一冷却液箱与冷却液板连通,因此第一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能够进入到冷却液板的空腔内,从而对位于冷却液板之间的间隙中的润滑油进行降温,本技术采用的冷却液板与传统的在油箱内设置冷却液管道相比,冷却液板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更大,同时由于冷却液板具有多个,因此冷却液板之间的间隙也有多个,箱体内的润滑油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各个间隙中,从而更进一步地加强了润滑油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冷却液板上的凹槽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多个冷却液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冷却液板的空腔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0-箱体,110-隔板,120-第一腔体,130-第二腔体,200-冷却液板,210-空腔,220-横向槽,230-纵向槽,240-连通管,300-第一冷却液箱,310-第一泵体,400-冷却液管,500-第二冷却液箱,510-第二泵体,600-导热装置,70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箱体100、冷却液板200和第一冷却液箱300,箱体100用于装载润滑油,冷却液板200具有多个,多个冷却液板200间隔分布在箱体100内且连通,多个冷却液板200在箱体100内的排列方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上下方向排列,也可以是左右方向排列,这样箱体100内的润滑油能够分布于冷却液板200之间的间隙中,冷却液板200的内部具有空腔210,第一冷却液箱300与冷却液板200内的空腔210循环连通,第一冷却液箱300内装载有冷却液,冷却液在冷却液板200的空腔210内循环,冷却液板200和第一冷却液箱300之间设置有第一泵体310,第一泵体310为冷却液在冷却液板200和第一冷却液箱300之间循环提供动力,由于冷却液板200是板体,因此其表面积较大,箱体100内的润滑油与冷却液板200的接触面积也就较大,同时由于冷却液板200具有多个,因此冷却液板200之间的间隙也具有多个,箱体100内的润滑油能够分布在多个间隙中,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润滑油与冷却液板200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却液板200冷却润滑油的效果更好。为了更进一步增大冷却液板200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冷却液板200的表面还分布有凹槽,具体地,凹槽包括多个横向凹槽和多个纵向凹槽,其中多个横向凹槽沿冷却液板200的上下方向连续间隔设置,多个纵向凹槽沿冷却液板200的左右方向连续间隔设置,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的槽面能够在增大冷却液板200的表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大了润滑油和冷却液板200的接触面积,使得本技术的冷却效果更好。如图3所示,箱体100内的多个冷却液板200由上至下连续间隔设置,这些冷却液板200中任意两个相邻的冷却液板200之间的间距都是相同的,这样能够使箱体100内的润滑油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冷却液板200之间的间隙中,各个间隙中的润滑油的冷却效果相同,避免了冷却不均匀的问题,从而能够整体地降低润滑油的温度,相邻的冷却液板200通过连通管240连接,从而使冷却液能够在每个冷却液板200内循环。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箱体100内设置有隔板110,隔板110能够以将箱体100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30,隔板110与箱体100内的顶部具有间隙以使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30连通,多个冷却液板200设置在第一腔体120内,第二腔体130内设置有冷却液管400,冷却液管400用于使冷却液通过,在箱体10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冷却液箱500,第二冷却液箱500和冷却液管400之间设置有第二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冷却液板(200)和第一冷却液箱(300),所述箱体(100)用于装载润滑油,所述冷却液板(200)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液板(200)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100)内且连通,所述冷却液板(200)的内部具有空腔(210),所述第一冷却液箱(300)与所述冷却液板(200)内的空腔(210)循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冷却液板(200)和第一冷却液箱(300),所述箱体(100)用于装载润滑油,所述冷却液板(200)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液板(200)间隔分布在所述箱体(100)内且连通,所述冷却液板(200)的内部具有空腔(210),所述第一冷却液箱(300)与所述冷却液板(200)内的空腔(210)循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隔板(110)以将所述箱体(100)内部分隔为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30),所述第二腔体(130)的所述隔板(110)与所述箱体(100)内的顶部具有间隙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20)和第二腔体(130)连通,多个所述冷却液板(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20)内,所述第二腔体(130)内设置有冷却液管(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400)道为螺旋管道且在所述第二腔体(130)内沿上下方向螺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油站的油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板(200)的表面设置有分布有凹槽。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桩马磊段栓水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尚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