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6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脚踏板,涉及自行车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且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贯穿至主体下方的转动轴,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弹簧远离主体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摩擦颗粒,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纳孔、受力柱与底板,在装置与自行车发生松动、脱落后,可拉动底板,底板带动受力柱移动,同时底板带动连接柱移动,直至连接柱与连接孔完全分离,此时转动底板,底板通过受力柱与收纳孔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即可进行重新安装,有效避免了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将其重新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用于自行车的脚踏板,容易损坏,导致更换成本较大,且自行车脚踏板的摩擦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在长时间使用后,脚踏板的摩擦系数降低,导致容易发生脚部打滑现象,且自行车脚踏板与自行车都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脚踏板发生脱落,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将其重新安装,导致使用者只能对自行车进行推行,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脚踏板容易损坏,导致更换成本较大、容易发生脚部打滑现象与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将其重新安装,导致使用者只能对自行车进行推行,十分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自行车脚踏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且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贯穿至主体下方的转动轴,所述主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弹簧远离主体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摩擦颗粒,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螺纹,且转动轴的外侧位于螺纹的下方连接有轴承,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设置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的内壁连接有受力柱,所述受力柱的底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位于受力柱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柱。优选地,所述主体与自行车通过转动轴与螺纹可拆卸连接,且主体与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受力柱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连接柱的材质为铁质。优选地,所述受力柱的外表面与收纳孔的内壁相契合,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相契合,且连接孔内壁的材质为磁铁。优选地,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弹簧沿主体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每组所述弹簧的数量均为六个。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与摩擦颗粒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且防护层与摩擦颗粒通过粘性胶水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防护层与支撑板,使用者的脚部不会直接与主体发生接触,且脚部传出的力量在经过弹簧传输后会进行一定的减弱,防护板与弹簧从而对主体进行保护,有效解决了脚踏板容易损坏,导致更换成本较大的问题吗,通过设置摩擦颗粒与防护层,且摩擦颗粒与防护层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在防护层与摩擦颗粒与脚部接触后,摩擦系数较大,相对于传统的自行车脚踏,摩擦力更高,脚部与装置间不易发生打滑现象,通过设置收纳孔、受力柱与底板,在装置与自行车发生松动、脱落后,可拉动底板,底板带动受力柱移动,同时底板带动连接柱移动,直至连接柱与连接孔完全分离,此时转动底板,底板通过受力柱与收纳孔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即可进行重新安装,有效避免了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将其重新安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体与底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纳孔与受力柱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孔与主体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主体;2、轴承;3、螺纹;4、转动轴;5、支撑板;6、弹簧;7、防护层;8、摩擦颗粒;9、受力柱;10、底板;11、连接柱;12、收纳孔;1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6,且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贯穿至主体1下方的转动轴4,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13,弹簧6远离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层7,防护层7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5,支撑板5远离弹簧6的一端连接有摩擦颗粒8,转动轴4的外侧设置有螺纹3,且转动轴4的外侧位于螺纹3的下方连接有轴承2,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收纳孔12,收纳孔12的内壁连接有受力柱9,受力柱9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0,底板10的顶端位于受力柱9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柱11。请着重参阅图1,主体1与自行车通过转动轴4与螺纹3可拆卸连接,便于将主体1与自行车快速连接,且主体1与转动轴4通过轴承2转动连接,便于主体1通过轴承2在转动轴4的外侧转动;防护层7与摩擦颗粒8的材质均为橡胶材质,便于增大主体1与人体脚部的摩擦力,且防护层7与摩擦颗粒8通过粘性胶水固定连接,便于摩擦颗粒8固定在防护层7的一端。请着重参阅图2,受力柱9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便于正大受力柱9与收纳孔12之间的接触面,连接柱11的材质为铁质,便于连接柱11与连接孔13的内壁进行连接。请着重参阅图1与图2,弹簧6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弹簧6沿主体1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每组弹簧6的数量均为六个,便于弹簧6可以给防护层7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请着重参阅图3与图4,受力柱9的外表面与收纳孔12的内壁相契合,便于受力柱9与收纳孔12连接,连接柱11的外表面与连接孔13的内壁相契合,且连接孔13内壁的材质为磁铁,便于连接孔13与连接柱11连接。工作原理:首先,在将该装置与自行车连接时,将转动轴4与自行车上相应的安装孔连接,在转动转动轴4即可通过螺纹3将装置与自行车连接;然后,在使用时,人体脚部与摩擦颗粒8和防护层7接触,防护层7与摩擦颗粒8对主体1形成一个保护作用,同时在防护层7与摩擦颗粒8受力时,防护层7与摩擦颗粒8受到的力通过弹簧6传送至主体1上,弹簧6可以降低主体1所受的作用力,从而对主体1进行防护;最后,在转动轴4与自行车的安装孔发生松动后,而导致装置与自称车分离时,可拉动底板10,底板10带动受力柱9移动,同时底板10带动连接柱11移动,直至连接柱11与连接孔13完全分离,此时转动底板10,底板10通过受力柱9与收纳孔12带动转动轴4进行转动,转动轴4即可进行重新安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6),且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贯穿至主体(1)下方的转动轴(4),所述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13),所述弹簧(6)远离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层(7),所述防护层(7)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远离弹簧(6)的一端连接有摩擦颗粒(8),所述转动轴(4)的外侧设置有螺纹(3),且转动轴(4)的外侧位于螺纹(3)的下方连接有轴承(2),所述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收纳孔(12),所述收纳孔(12)的内壁连接有受力柱(9),所述受力柱(9)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顶端位于受力柱(9)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柱(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两端均连接有弹簧(6),且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贯穿至主体(1)下方的转动轴(4),所述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孔(13),所述弹簧(6)远离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防护层(7),所述防护层(7)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远离弹簧(6)的一端连接有摩擦颗粒(8),所述转动轴(4)的外侧设置有螺纹(3),且转动轴(4)的外侧位于螺纹(3)的下方连接有轴承(2),所述转动轴(4)的底端设置有收纳孔(12),所述收纳孔(12)的内壁连接有受力柱(9),所述受力柱(9)的底端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顶端位于受力柱(9)的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自行车通过转动轴(4)与螺纹(3)可拆卸连接,且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浩罗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勇华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