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39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它包括脚踏板、支撑架和反弹支撑架,支撑架有两个且均设有缓冲液压杆、凹槽一和长条活动孔,凹槽一置于支撑架的前端面上,缓冲液压杆置于凹槽一内,缓冲液压杆的上部与凹槽一内侧壁固定连接,长条活动孔有两个且分别置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上,长条活动孔与凹槽一连通且与缓冲液压杆下端相对应,支撑架置于脚踏板的后方,脚踏板穿过长条活动孔与缓冲液压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反弹支撑架置于脚踏板的下端面上,反弹支撑架与脚踏板的下端面相接触,反弹支撑架置于支撑架的前端面上,反弹支撑架的后端面与支撑架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适应性强以及结构和安装简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零件的相关,尤其是指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


技术介绍

1、现在的电动车开始规范起来,整体的尺寸比较小,但为了方便还是可以载一位十二周岁以下的孩子,虽然是可以载人的,但没有脚踏板坐的人会非常不舒适,上下车就需要有脚踏板辅助,一般的脚踏板是不能自动收缩的,这样就会造成上下车的人经常被脚踏板剐蹭到,造成裤脚变脏或者受伤,还有时没有人乘坐行驶时还可能剐蹭路人,自动收缩是很好的方式,考虑到不是每家都有孩子要乘坐的,那么就要容易拆装,以便使用。

2、中国专利公开号为tw202308885a,授权公告日为2023年3月1日公开的一种电动踏板,包括:一座体组件及一踏板组件。该座体组件供定位于车体。该踏板组件设于该座体组件,该踏板组件包含有一电动马达、一控制件、一第一卡榫、一第二卡榫、一扭簧、一弹簧及一脚踏板,该脚踏板枢接于该座体组件,该扭簧连接该座体组件及该脚踏板,该第一卡榫抵靠于该第二卡榫而成连动关系,该电动马达连接该控制件,该控制件用以驱动该第一卡榫,进而带动该第二卡榫压抵该弹簧而释放该脚踏板。该专利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安装不够方便,适应性不够强,结构也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适应性不够强以及结构和安装不够简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应性强以及结构和安装简便的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包括脚踏板、支撑架和反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有两个且均设有缓冲液压杆、凹槽一和长条活动孔,所述凹槽一置于支撑架的前端面上,所述缓冲液压杆置于凹槽一内,所述缓冲液压杆的上部与凹槽一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活动孔有两个且分别置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上,所述长条活动孔与凹槽一连通且与缓冲液压杆下端相对应,所述支撑架置于脚踏板的后方,所述脚踏板穿过长条活动孔与缓冲液压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反弹支撑架置于脚踏板的下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与脚踏板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反弹支撑架置于支撑架的前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的后端面与支撑架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4、安装时,只要找到电动车后轮下方合适的部位将支撑架的上部通过螺钉之类的方式固定安装即可,只要注意不要让收起的脚踏板妨碍到日常骑行以及结构即可;使用时,初始状态的脚踏板会是与支撑架平行的,呈收起状态,需要使用时,就用脚拨动脚踏板直至垂直于支撑架,脚踏板的转动部分会在长条活动孔的范围内上升,带动凹槽一内的缓冲液压杆会向上缩,缓冲液压杆的特性会让脚踏板缓慢向下翻,直至脚踏板的下端面与反弹支撑架的上端面接触且支撑住脚踏板,这样就可以用另一只脚踩在脚踏板上下来,在人使用好了之后,因为脚踏板上方不在受力,反弹支撑架的下方会有弹力将脚踏板向上推,这样缓冲液压杆就会向下运动,让脚踏板缓缓的自动向上翻回到初始状态,无需电力这样复杂的结构,达到了适应性强以及结构和安装简便的目的。

5、作为优选,所述反弹支撑架上设有凹槽二和反弹件,若干凹槽二均匀分布在反弹支撑架的上端面上,所述反弹件置于凹槽二内,所述反弹件的下端面与凹槽二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弹件的上端面与脚踏板的下端面相接触。反弹件和凹槽二配合才能将脚踏板向上推,完成自动复位的动作。

6、作为优选,所述反弹件包括弹簧和压帽,所述弹簧置于凹槽二内,所述弹簧的下端面与凹槽二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截面形状呈u型,所述弹簧的上端面置于压帽的u型凹槽内且与压帽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下端面置于凹槽二内,所述压帽上设有限位槽和凸沿,所述限位槽置于压帽的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所述凸沿环绕在压帽下方的外侧面上,所述凸沿与压帽为一体成型的,所述凹槽二内设有档条,所述档条环绕在凹槽二的内侧壁上且置于凸沿的上方,所述反弹件通过凸沿和档条相配合与凹槽二卡接,所述压帽的上端面与脚踏板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脚踏板的下端面设有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与脚踏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点与限位槽一一对应。压帽部分置于凹槽二内是方便弹簧在活动时有一个支撑点,让弹簧不会乱晃,限位槽和限位凸点很好的引导脚踏板的翻转。

7、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板后端面上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截面形状呈z型,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脚踏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长条活动孔和缓冲液压杆的活动端与另一侧的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与缓冲液压杆的活动端转动连接。支撑轴呈z型方便翻转时带动缓冲液压杆上下活动。

8、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板上设有翻板槽,所述翻板槽置于脚踏板的前端面上,所述翻板槽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型。翻板槽方便使用者用脚或手将脚踏板向下翻动。

9、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板上设有翻转脚踏块,所述翻转脚踏块置于脚踏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翻转脚踏块的上端面与脚踏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脚踏块的后端面与反弹支撑架的前端面相接触。翻转脚踏块能和反弹支撑架的前端面接触,就可以提高对脚踏板的受力。

10、作为优选,所述翻转脚踏块上设有凹槽三,所述凹槽三置于翻转脚踏板的前端面上。凹槽三是方便使用者上车时用脚或手将脚踏板向下翻转使用。

11、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凸点,若干凸点均匀分布在脚踏板的上端面上且与脚踏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凸点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打滑。

12、作为优选,所述反弹支撑架的上端面设有支撑条,若干支撑条均匀分布在反弹支撑架的上端面上且与反弹支撑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的上端面与脚踏板的下端面相接触。脚踏板与反弹支撑架之间是有缝隙的,这个缝隙是方便脚踏板翻转的,支撑条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空隙所带来的倾斜问题。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安装孔,若干安装孔均匀分布在支撑架的上部。安装孔就可以用螺钉这类零件安装在车上,方便实用。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适应性强以及结构和安装简便的目的;反弹件和凹槽二配合才能将脚踏板向上推,完成自动复位的动作;压帽部分置于凹槽二内是方便弹簧在活动时有一个支撑点,让弹簧不会乱晃,限位槽和限位凸点很好的引导脚踏板的翻转;支撑轴呈z型方便翻转时带动缓冲液压杆上下活动;翻板槽方便使用者用脚或手将脚踏板向下翻动;翻转脚踏块能和反弹支撑架的前端面接触,就可以提高对脚踏板的受力;凹槽三是方便使用者上车时用脚或手将脚踏板向下翻转使用;若干凸点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打滑;脚踏板与反弹支撑架之间是有缝隙的,这个缝隙是方便脚踏板翻转的,支撑条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空隙所带来的倾斜问题;安装孔就可以用螺钉这类零件安装在车上,方便实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脚踏板(1)、支撑架(2)和反弹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2)有两个且均设有缓冲液压杆(4)、凹槽一(5)和长条活动孔(18),所述凹槽一(5)置于支撑架(2)的前端面上,所述缓冲液压杆(4)置于凹槽一(5)内,所述缓冲液压杆(4)的上部与凹槽一(5)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活动孔(18)有两个且分别置于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上,所述长条活动孔(18)与凹槽一(5)连通且与缓冲液压杆(4)下端相对应,所述支撑架(2)置于脚踏板(1)的后方,所述脚踏板(1)穿过长条活动孔(18)与缓冲液压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反弹支撑架(3)置于脚踏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3)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反弹支撑架(3)置于支撑架(2)的前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3)的后端面与支撑架(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弹支撑架(3)上设有凹槽二(6)和反弹件(12),若干凹槽二(6)均匀分布在反弹支撑架(3)的上端面上,所述反弹件(12)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反弹件(12)的下端面与凹槽二(6)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弹件(12)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弹件(12)包括弹簧(7)和压帽(8),所述弹簧(7)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弹簧(7)的下端面与凹槽二(6)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帽(8)的截面形状呈U型,所述弹簧(7)的上端面置于压帽(8)的U型凹槽内且与压帽(8)固定连接,所述压帽(8)的下端面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压帽(8)上设有限位槽(20)和凸沿(22),所述限位槽(20)置于压帽(8)的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槽(20)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所述凸沿(22)环绕在压帽(8)下方的外侧面上,所述凸沿(22)与压帽(8)为一体成型的,所述凹槽二(6)内设有档条(21),所述档条(21)环绕在凹槽二(6)的内侧壁上且置于凸沿(22)的上方,所述反弹件(12)通过凸沿(22)和档条(21)相配合与凹槽二(6)卡接,所述压帽(8)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脚踏板(1)的下端面设有限位凸点(19),所述限位凸点(19)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点(19)与限位槽(20)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1)后端面上设有支撑轴(9),所述支撑轴(9)的截面形状呈Z型,所述支撑轴(9)的一端与脚踏板(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9)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的一端与支撑轴(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0)的另一端穿过长条活动孔(18)和缓冲液压杆(4)的活动端与另一侧的支撑轴(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0)与缓冲液压杆(4)的活动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1)上设有翻板槽(11),所述翻板槽(11)置于脚踏板(1)的前端面上,所述翻板槽(11)的截面形状呈圆弧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1)上设有翻转脚踏块(13),所述翻转脚踏块(13)置于脚踏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翻转脚踏块(13)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脚踏块(13)的后端面与反弹支撑架(3)的前端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翻转脚踏块(13)上设有凹槽三(14),所述凹槽三(14)置于翻转脚踏板(1)的前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脚踏板(1)的上端面上设有凸点(15),若干凸点(15)均匀分布在脚踏板(1)的上端面上且与脚踏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弹支撑架(3)的上端面设有支撑条(16),若干支撑条(16)均匀分布在反弹支撑架(3)的上端面上且与反弹支撑架(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16)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安装孔(17),若干安装孔(17)均匀分布在支撑架(2)的上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脚踏板(1)、支撑架(2)和反弹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2)有两个且均设有缓冲液压杆(4)、凹槽一(5)和长条活动孔(18),所述凹槽一(5)置于支撑架(2)的前端面上,所述缓冲液压杆(4)置于凹槽一(5)内,所述缓冲液压杆(4)的上部与凹槽一(5)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活动孔(18)有两个且分别置于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上,所述长条活动孔(18)与凹槽一(5)连通且与缓冲液压杆(4)下端相对应,所述支撑架(2)置于脚踏板(1)的后方,所述脚踏板(1)穿过长条活动孔(18)与缓冲液压杆(4)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反弹支撑架(3)置于脚踏板(1)的下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3)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反弹支撑架(3)置于支撑架(2)的前端面上,所述反弹支撑架(3)的后端面与支撑架(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弹支撑架(3)上设有凹槽二(6)和反弹件(12),若干凹槽二(6)均匀分布在反弹支撑架(3)的上端面上,所述反弹件(12)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反弹件(12)的下端面与凹槽二(6)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反弹件(12)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复位的脚踏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弹件(12)包括弹簧(7)和压帽(8),所述弹簧(7)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弹簧(7)的下端面与凹槽二(6)内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帽(8)的截面形状呈u型,所述弹簧(7)的上端面置于压帽(8)的u型凹槽内且与压帽(8)固定连接,所述压帽(8)的下端面置于凹槽二(6)内,所述压帽(8)上设有限位槽(20)和凸沿(22),所述限位槽(20)置于压帽(8)的上端面上,所述限位槽(20)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所述凸沿(22)环绕在压帽(8)下方的外侧面上,所述凸沿(22)与压帽(8)为一体成型的,所述凹槽二(6)内设有档条(21),所述档条(21)环绕在凹槽二(6)的内侧壁上且置于凸沿(22)的上方,所述反弹件(12)通过凸沿(22)和档条(21)相配合与凹槽二(6)卡接,所述压帽(8)的上端面与脚踏板(1)的下端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龙朱浩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勇华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