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0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包括减震座和坐垫,所述减震座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前端和后端端面连接有联动装置,所述坐垫的上方在联动装置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靠垫,所述联动装置的上方在靠垫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靠垫的上端端面连接有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转动盘、卡块、动力齿轮、传动齿轮、贯穿孔和连接杆组成的调节装置,采用动力齿轮和传动齿轮能很好的带动螺杆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头部支撑垫的高度,能很好的加快头部支撑垫的高度调节,避免调节头部支撑垫时需要起身和反复试坐造成的麻烦,能很好的坐在座椅上对头部支撑垫高度进行调节,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司机座椅
本技术属于客车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司机座椅。
技术介绍
客车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有铰接的,也有牵引挂车型的。有两门、单门式,或备有行李舱。多数客车采用柴油机驱动,目前也有纯电动车,全金属车身。按照乘车人数计算所耗用的能源和所占的道路面积,公共交通车辆要比个人车辆经济,这是许多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客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世界范围而言,轿车制造和普及比较广泛,因此作为公共交通主体的客车制造业,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术,都表现出相当成熟,欧洲的客车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居世界首位。中国客车业的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客车驾驶过程中,司机需要坐在专用的座椅上进行操作,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现有的客车司机座椅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客车司机座椅在使用时由于座椅调节高度需要驾驶员站起从座椅后方进行调节且需要进行反复的试坐调节,导致驾驶员调节座椅非常麻烦,影响座椅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司机座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座椅调节高度需要驾驶员站起从座椅后方进行调节且需要进行反复的试坐调节导致驾驶员调节座椅非常麻烦影响座椅的正常使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包括减震座和坐垫,所述减震座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前端和后端端面连接有联动装置,所述坐垫的上方在联动装置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靠垫,所述联动装置的上方在靠垫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靠垫的上端端面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转动盘、卡块、动力齿轮、传动齿轮、贯穿孔和连接杆,所述转动盘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中间在转动盘的右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的下端端面齿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前端端面连接有贯穿孔。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柱、头部支撑垫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上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头部支撑垫。优选的,所述减震座包括顶板、防尘套、底板和弹簧,所述底板的上端端面连接有防尘套,所述防尘套的中间在底板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弹簧,所述防尘套和弹簧的上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顶板。优选的,所述减震座受到坐垫的挤压会发生形变从而减小震动,所述靠垫能通过联动装置能相对于坐垫进行转动从而调节靠垫的角度。优选的,所述转动盘的表面设置有磨砂表面,所述卡块能卡入靠垫表面的卡槽表面,所述贯穿孔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转动盘能相对于连接杆前后移动。优选的,所述螺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与贯穿孔表面螺纹咬合,所述连接柱能在靠垫的内表面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底板连接在客车内部平台,所述顶板的上端端面连接在坐垫的表面。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能相对于靠垫上下移动调节高度,所述靠垫的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调节装置能相对于靠垫进行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转动盘、卡块、动力齿轮、传动齿轮、贯穿孔和连接杆组成的调节装置,采用动力齿轮和传动齿轮能很好的带动螺杆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头部支撑垫的高度,能很好的加快头部支撑垫的高度调节,避免调节头部支撑垫时需要起身和反复试坐造成的麻烦,能很好的坐在座椅上对头部支撑垫高度进行调节,减少不必要的麻烦。2.本技术的调节装置能很好的解决座椅调节高度需要驾驶员站起从座椅后方进行调节且需要进行反复的试坐调节导致驾驶员调节座椅非常麻烦影响座椅的正常使用问题,加快头部支撑垫调节的速度,保证头部支撑垫的调节变得便捷。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的减震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装置;2、调节装置;3、联动装置;4、减震座;5、坐垫;6、靠垫;11、连接柱;12、头部支撑垫;13、螺杆;21、转动盘;22、卡块;23、动力齿轮;24、传动齿轮;25、贯穿孔;26、连接杆;41、顶板;42、防尘套;43、底板;4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包括减震座4和坐垫5,减震座4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坐垫5,坐垫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连接有联动装置3,坐垫5的上方在联动装置3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靠垫6,联动装置3的上方在靠垫6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2,靠垫6的上端端面连接有支撑装置1,调节装置2包括转动盘21、卡块22、动力齿轮23、传动齿轮24、贯穿孔25和连接杆26,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卡块22,卡块22的中间在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动力齿轮23,动力齿轮23的下端端面齿接有传动齿轮24,传动齿轮24的前端端面连接有贯穿孔25。一种客车司机座椅,支撑装置1包括连接柱11、头部支撑垫12和螺杆13,螺杆13的上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头部支撑垫12,螺杆13能很好的连接在贯穿孔25内表面,使传动齿轮24能带动螺杆13上下移动。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减震座4包括顶板41、防尘套42、底板43和弹簧44,底板43的上端端面连接有防尘套42,防尘套42的中间在底板43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弹簧44,防尘套42和弹簧44的上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顶板41,减震座4能很好的减轻客车颠簸时造成的震动,减少对司机造成的影响,减震座4受到坐垫5的挤压会发生形变从而减小震动,靠垫6能通过联动装置3能相对于坐垫5进行转动从而调节靠垫6的角度,形变能很好的挤压弹簧44,弹簧44能很好的发生多次形变从而加快震动减弱,转动盘21的表面设置有磨砂表面,卡块22能卡入靠垫6表面的卡槽表面,贯穿孔25的内表面设置有螺纹,转动盘21能相对于连接杆26前后移动,磨砂表面能很好的增加与手部的摩擦,使转动盘21的转动更加省力,螺杆13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与贯穿孔25表面螺纹咬合,连接柱11能在靠垫6的内表面上下移动,咬合能很好的使螺杆13在贯穿孔25内表面转动,从而使螺杆13能很好的调节高度,底板43连接在客车内部平台,顶板41的上端端面连接在坐垫5的表面,能很好的使司机座椅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传动保持稳定,支撑装置1能相对于靠垫6上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包括减震座(4)和坐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4)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坐垫(5),所述坐垫(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连接有联动装置(3),所述坐垫(5)的上方在联动装置(3)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靠垫(6),所述联动装置(3)的上方在靠垫(6)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2),所述靠垫(6)的上端端面连接有支撑装置(1),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转动盘(21)、卡块(22)、动力齿轮(23)、传动齿轮(24)、贯穿孔(25)和连接杆(26),所述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的中间在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动力齿轮(23),所述动力齿轮(23)的下端端面齿接有传动齿轮(24),所述传动齿轮(24)的前端端面连接有贯穿孔(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包括减震座(4)和坐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4)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坐垫(5),所述坐垫(5)的前端和后端端面连接有联动装置(3),所述坐垫(5)的上方在联动装置(3)的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靠垫(6),所述联动装置(3)的上方在靠垫(6)的前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调节装置(2),所述靠垫(6)的上端端面连接有支撑装置(1),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转动盘(21)、卡块(22)、动力齿轮(23)、传动齿轮(24)、贯穿孔(25)和连接杆(26),所述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卡块(22),所述卡块(22)的中间在转动盘(21)的右端端面位置处连接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的右端端面连接有动力齿轮(23),所述动力齿轮(23)的下端端面齿接有传动齿轮(24),所述传动齿轮(24)的前端端面连接有贯穿孔(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连接柱(11)、头部支撑垫(12)和螺杆(13),所述螺杆(13)的上端端面连接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上端端面连接有头部支撑垫(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司机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4)包括顶板(41)、防尘套(42)、底板(43)和弹簧(44),所述底板(43)的上端端面连接有防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卫东顾卫星顾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悦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