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防护组件和汽车电池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9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防护组件和汽车电池包结构,该电池防护组件包括设于动力电池包下方的防护底板和弹性连接在防护底板与动力电池包之间的多个缓冲柱,多个缓冲柱沿防护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缓冲柱均包括套筒部件、伸缩杆和弹性元件,套筒部件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固定,伸缩杆的内端滑动设置在套筒部件内,外端伸出套筒部件之外并与防护底板连接固定,弹性元件设置在套筒部件内并与伸缩杆相抵。与现有技术对比,采用于动力电池包下方设置防护底板,在防护底板与动力电池包之间弹性连接多个缓冲柱,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动力电池包,使动力电池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防护组件和汽车电池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防护组件和汽车电池包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包(也称新能源动力电池包,下面为统一技术术语,均称动力电池包)包括外壳和内置于外壳中的电芯模组,外壳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需要承载并包络电芯模组,因此下箱体冲压深度一般比较大,就决定了下箱体所选用的材料塑性要好,强度不能太大,且下箱体厚度不能太大。目前,动力电池包一般安装在新能源车的底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凸起障碍物对动力电池包的下箱体进行冲击碰撞。常用的下箱体壁厚一般在1mm至2mm,因此路面凸起障碍,尤其是尖锐物质很容易损坏甚至直接穿透下箱体,破坏电池包密封,造成进水、进汽,对内部电路系统造成危害,极端情况下,尖锐物直接刺破电芯模组,造成起火、爆炸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防护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力电池包安装后,没有相应的保护结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路面凸起物的撞击,导致动力电池包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防护组件,安装在车辆底部,该电池防护组件包括设于动力电池包下方的防护底板和弹性连接在防护底板与动力电池包之间的多个缓冲柱,多个缓冲柱沿防护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缓冲柱均包括套筒部件、伸缩杆和弹性元件,套筒部件与动力电池包连接固定,伸缩杆的内端滑动设置在套筒部件内,外端伸出套筒部件之外并与防护底板连接固定,弹性元件设置在套筒部件内并与伸缩杆相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电池防护组件,采用于动力电池包下方设置防护底板,在防护底板与动力电池包之间弹性连接多个缓冲柱,缓冲柱均包括套筒部件、伸缩杆和弹性元件,这样,可通过防护底板避免路面上凸起的障碍物接触到动力电池包,在防护底板遇到障碍物剐蹭和冲撞时,也会借由缓冲柱来缓冲障碍物的冲击,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动力电池包,使动力电池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筒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构件和筒构件,筒构件与盖构件围合形成内腔,弹性元件和伸缩杆的内端均设于内腔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筒构件具有两个开口端,两个开口端中的一个与盖构件相连并由盖构件封闭,且两个开口端中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伸缩杆与筒构件分离;或者,筒构件具有一个封闭端和一个开口端,盖构件连接在筒构件的开口端上,盖构件具有供伸缩杆的外端穿过的过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构件和筒构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柱通过连接螺栓与动力电池包连接,连接螺栓与缓冲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包的侧壁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供连接螺栓置入的通孔,连接螺栓上套设有连接螺母,以与连接螺栓的头部共同夹紧连接耳。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底板上开设有与伸缩杆对应的安装孔。在一个实施例中,伸缩杆的外壁上设有螺纹部,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与螺纹部螺纹配合的螺纹配合部。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护底板为矩形,防护底板的各角上均设有一个缓冲柱。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包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底部的动力电池包容易损坏,并可能起火、爆炸,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包结构,包括动力电池包,其中,动力电池包上设有上述的电池防护组件。该汽车电池包结构,能通过上述电池防护组件缓冲路面凸起物对动力电池包的冲击,并将冲击力转移到强度较高的车身底架上,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包的保护,极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电池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电池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柱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柱的分解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柱的分解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缓冲柱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汽车电池包结构;200-动力电池包;201-外壳;202-连接耳;203-通孔;10-电池防护组件;20-防护底板;21-安装孔;211-螺纹配合部;30-缓冲柱;31-套筒部件;310-内腔;311-盖构件;3112-盖部;3113-侧壁部;3114-螺纹槽;3115-过孔;3116-轴向延伸部;312-筒构件;3120-限位结构;3121-接合部;3122-接合槽;32-伸缩杆;321-杆部;322-栓部;323-螺纹部;33-弹性元件;40-连接螺栓;50-连接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上”“下”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防护组件10,安装在车辆(图未示)底部,其中,该电池防护组件10包括设于动力电池包200下方的防护底板20和弹性连接在防护底板20与动力电池包200之间的多个缓冲柱30,多个缓冲柱30沿防护底板20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缓冲柱30均包括套筒部件31、伸缩杆32和弹性元件33,套筒部件31与动力电池包200连接固定,伸缩杆32的内端滑动设置在套筒部件31内,外端伸出套筒部件31之外并与防护底板20连接固定,弹性元件33设置在套筒部件31内并与伸缩杆32相抵。上述的电池防护组件10,采用于动力电池包200下方设置防护底板20,在防护底板20与动力电池包200之间弹性连接多个缓冲柱30,缓冲柱30均包括套筒部件31、伸缩杆32和弹性元件33,这样,可通过防护底板20避免路面上凸起的障碍物接触到动力电池包200,在防护底板20遇到障碍物剐蹭和冲撞时,也会借由缓冲柱30来缓冲障碍物的冲击,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动力电池包200,使动力电池包2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参见图1和图2,动力电池包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防护组件,安装在车辆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动力电池包下方的防护底板和弹性连接在所述防护底板与所述动力电池包之间的多个缓冲柱,多个所述缓冲柱沿所述防护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柱均包括套筒部件、伸缩杆和弹性元件,所述套筒部件与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固定,所述伸缩杆的内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件内,外端伸出所述套筒部件之外并与所述防护底板连接固定,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件内并与所述伸缩杆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护组件,安装在车辆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动力电池包下方的防护底板和弹性连接在所述防护底板与所述动力电池包之间的多个缓冲柱,多个所述缓冲柱沿所述防护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缓冲柱均包括套筒部件、伸缩杆和弹性元件,所述套筒部件与所述动力电池包连接固定,所述伸缩杆的内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件内,外端伸出所述套筒部件之外并与所述防护底板连接固定,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套筒部件内并与所述伸缩杆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盖构件和筒构件,所述筒构件与所述盖构件围合形成内腔,所述弹性元件和伸缩杆的内端均设于所述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构件具有两个开口端,两个开口端中的一个与所述盖构件相连并由所述盖构件封闭,且两个开口端中的另一端设有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伸缩杆与筒构件分离;
或者,所述筒构件具有一个封闭端和一个开口端,所述盖构件连接在所述筒构件的开口端上,所述盖构件具有供所述伸缩杆的外端穿过的过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防护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鑫
申请(专利权)人: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