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90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0)、车架(20)、前悬挂总成(30)和转把(40),前悬挂总成(30)通过主轴(301)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架(20)上,车架(20)向车辆本体(10)前端延伸,所述转把(40)可枢转地与所述车架(20)相连,其中,转把(40)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之间具有参考跨距(L),还包括:转向机构(50),配置在所述参考跨距(L)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把(40)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把(40)实现所述前悬挂总成(30)主轴(301)转向的控制。该转向机构可以保证车辆操控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跨骑载货摩托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输、转运货物为主要作用。当人们在市场或地方狭小的地方运输货物时,我们又想保证运输的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加大货箱的长度,但是这样会出现轴距增大,从而影响车辆操控的灵活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无法保证整车的长度和轴距的均衡。因此亟需一种车辆货箱增大的基础上实现轴距和整车长度的最小化的转向机构,从而使整车使用更加的灵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可以在增大车辆货箱长度的同时使得车辆具有较小的轴距和较短的整体车身,从而保证车辆操控的灵活性,而且该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车架、前悬挂总成和转把,所述前悬挂总成通过主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由所述车辆本体向其前端延伸,所述转把可枢转地与所述车架相连,其中,所述转把与所述前悬挂总成的主轴之间具有参考跨距,还包括:转向机构,配置在所述参考跨距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把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把实现对所述前悬挂总成的主轴的转向控制。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前悬挂总成和转把可枢转地连接在车架上,并使得前悬挂总成的主轴与转把之间具有一定的参考跨距,通过在转把与前悬挂总成之间设置转向机构,即将转向机构的一端与前悬挂总成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转把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转把对前悬挂总成的主轴的转向控制;该转向机构可以在增大车辆货箱长度的同时使得车辆具有较小的轴距和较短的整体车身,从而保证车辆操控的灵活性,而且该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靠性高。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转把固定连接;第二连杆,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为长度可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前悬挂总成之间的连接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包括:套管和至少一个调节杆,所述套管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杆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套管内且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内螺纹,在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杆的外表面且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还包括:限位螺母,配置为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杆相配合,当需要固定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时,所述限位螺母靠近套管的一个端面适于抵止在所述套管的端面上。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杆包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分别连接在所述套管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外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外螺纹旋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连接在远离所述前悬挂总成的主轴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向背离所述前悬挂总成的主轴方向延伸,所述转向机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且远离所述主轴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车架上设有枢转孔,所述转把上配置有与所述枢转孔相配合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枢转孔之间还连接有轴承。优选地,所述轴承为两个,且对称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端和下端。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第二连杆的设计成可调节结构,这样可以调节转把与前悬挂总成之间的连接距离,从而修正装配误差。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俯视图;图3为转向机构的部分连接结构图;图4为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车辆100;车辆本体10;货箱101;车架20;第一连接段201;第二连接段202;前悬挂总成30;主轴301;转把40;转向机构50;第一连杆51;第一端51A;第二端51B;第二连杆52;套管521;至少一个调节杆522;第一调节杆5221;第二调节杆5222;限位螺母523;第三端52A;第四端52B;连接块53;参考跨距L。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中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含技术术语与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如图1~图4所示,所述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0、车架20、前悬挂总成30和转把40,其中,车辆本体1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前轮和后轮,且前后轮之间的距离为轴距,前悬挂总成30安装在前轮上,相对地,在车辆本体10的后端设置后悬挂总成,且其安装在后悬挂总成上。而且车辆本体10还包括用于承载货物的货箱101,货箱101和前悬挂总成30共同限定整个车身的长度,所述前悬挂总成30通过主轴301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架20上,所述车架20由所述车辆本体10向其前端延伸,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车架20包括第一连接段201和第二连接段202,所述第一连接段201与所述车辆本体10通过焊接连接,第二连接段202向着车辆本体10的前端延伸,第一连接段201和第二连接段202呈钝角夹角;第一连接段201和第二连接段20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转把40通过转轴可枢转地与所述车架20相连,其中,所述转把40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之间具有参考跨距L,还包括:转向机构50,配置在所述参考跨距L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把40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把40实现对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的转向控制。也就是说,不同于现有技术中转把40与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本技术是将转把40设于与主轴301之间具备一定参考跨距L的位置,通过在转把40与前悬挂总成30之间设置转向机构50从而实现转把40对于前悬挂总成30方向的操控;这样可以延长货箱的情况下保证车辆100具备较小的轴距和较短的车身,从而便于灵活操控。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所述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0)、车架(20)、前悬挂总成(30)和转把(40),所述前悬挂总成(30)通过主轴(301)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架(20)上,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架(20)由所述车辆本体(10)向其前端延伸,所述转把(40)可枢转地与所述车架(20)相连,其中,所述转把(40)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之间具有参考跨距(L),/n还包括:转向机构(50),配置在所述参考跨距(L)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把(40)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把(40)实现对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的转向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所述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0)、车架(20)、前悬挂总成(30)和转把(40),所述前悬挂总成(30)通过主轴(301)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架(20)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20)由所述车辆本体(10)向其前端延伸,所述转把(40)可枢转地与所述车架(20)相连,其中,所述转把(40)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之间具有参考跨距(L),
还包括:转向机构(50),配置在所述参考跨距(L)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铰接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把(40)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所述转把(40)实现对所述前悬挂总成(30)的主轴(301)的转向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50)包括:
第一连杆(51),包括第一端(51A)和第二端(51B),所述第一端(51A)与所述转把(40)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52),包括第三端(52A)和第四端(52B),所述第三端(52A)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四端(52B)与所述第二端(51B)可枢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2)为长度可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一连杆(51)与所述前悬挂总成(30)之间的连接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52)包括:套管(521)和至少一个调节杆(522),
所述套管(521)与所述至少一个调节杆(522)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套管(521)内且沿着其长度方向设有内螺纹,在所述至少一个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继东王慎林郑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宗申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