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华盛专利>正文

纳米硒保健枣生产的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有机态纳米硒保健枣生产的栽培技术。在高密高产的集约化栽培条件下,由枣树种质资源、高密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纳米硒微量营养素和生物信息调控剂组成。根据“药食同源”思想和营养平衡原理,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枣营养质构的人工重组,生产纳米硒保健枣。围绕高密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包括:基地选择、高密种植、全园绿肥、培肥地力、合理灌溉、整形修剪、促花保果、科学控果等栽培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的纳米硒功能保健枣是理想的天然有机硒源,无毒副作用,吸收利用率高,抗氧化能力强。在具有“三高”(纳米硒、VC、芦丁)的综合作用下,将会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体内毒素产生,对心脑血管、肝病、视神经和防衰、抗癌中发挥预防和医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保健食品生产的栽培技术,确切的说是一种纳米硒功能保健枣生产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根据全国第三次营养普查结果,对照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人均每日摄入量的国家标准显示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不能均衡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矿物质营养和维生素,普遍缺钙、铁,缺少VC、硒和锌也很常见。其中特别是硒营养素。目前,全球有20亿,我国有3亿人生存在缺硒环境中。我国是贫硒国家,近年,国家对1094县(市),14473个作物和牧草采样点和805个土壤样品检测证实我国有72%的地区属国际公认的缺硒地区,其中29%地区属低硒区。国际公认人体血硒含量是100mg/ml,美国人为300mg/ml,日本人为200mg/ml。据天津市儿童保健所2000年对0-7岁儿童血硒水平(低于80mg/ml)的检测是市区为16.6%,宝坻达61.1%,蓟县高达81.8%。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硒的日摄入量为50-200mg/ml,据13个省(区)营养调查显示成人每日硒摄入量仅26.6mg,缺硒状况普遍存在,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各种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和白内障等40余种疾病的高发率是与长期缺硒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医学临床实验证实人体缺硒会造成重要器官机能失调。美国1983-1996年补硒试验,补硒人群癌症发病率和死亡降低37%和50%。其中肺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分别降低46%、63%和58%。美国癌症研究所医学专家指出“适量的硒几乎能防止一切癌变”。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宣布“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因此,“硒”成为一个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能达到满意的健康水平,预防和医治现代文明病,就需要天天坚持补硒。枣是我国独有的种质资源。我国枣总产占世界枣产的98%,其中99%是制干枣和加工蜜枣。历来视枣为滋补佳品,具有“养胃健脾,养血壮神”功效。特别是鲜枣中VC(重要抗氧化剂)每百克果肉含量高达300-800mg,是苹果、葡萄、香蕉的60-80倍。而制干枣每百克中仪有14mg,是鲜枣的3%。所以,鲜枣是理想的生物载体。但枣树是自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因花粉发育不良等原因,结实率不足1%。因此,围绕促花保果,提高结实率,是生产的当务之急。多年来,国内外都致力于低毒高效的硒制品研究,有机硒明显优于无机硒,当前,研发的纳米硒化合物虽强于有机硒,但毒性含量有待解决。本项专利技术是以富含VC和芦丁的鲜枣为载体,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导入纳米硒等营养素所生产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思路是根据“药食同源”思想和营养平衡原理,选用我国特有的枣树种质资源的鲜枣为载体。通过基地选择、高密高产种植、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促花保果等配套栽培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枣营养质构的人工重组,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称为纳米硒功能保健枣。1、所述基地选择。是要求选择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地建园。平原凹地要修筑台田,搞好排水工程;重粘土、瘠薄坡地需经土壤培肥改良后建园。2、所述的枣树种质资源。是由主栽枣树和具有不同熟期,并有突出品质等经济性状和抗逆性强,可优势互补的配套授粉枣树I II所组成。以解决枣树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落花落果率达99%)问题而设置。其中主栽枣树(III号)。其特征是该树势中庸,树体中等,符合高密栽培。系特大果型鲜枣,枣果椭圆形,平均果重36g,叶长卵园形,叶缘锯齿钝。花乳黄,花期长达105天,有效花期70-80天,果实发育期85-115天。鲜枣VC含量高。其大果率、精品率均高,结果早,增产潜力大。在36℃高温仍正常生长,-25℃严寒可安全越冬,而且耐旱,耐盐碱、耐酸适应性强等突出特性;授粉枣树(I号)。其特征是系鲜食、制干兼用枣。枣果园柱形,平均果重24g,制干率45-55%,含糖量68%,品质上乘。枣核沟纹深,大部无枣仁。枣股肥大,长园锥形。叶厚,卵圆形。九月中、下旬成熟;授粉枣树(II号)。其特征是系晚熟优质鲜枣。枣果园形,平均果重14.7g,果肉细嫩,鲜枣含糖量32.6%。风味、商品品质俱优。枣核沟纹浅,种仁饱满。叶长园,叶缘细锯齿,齿刻浅。花蕾角棱园,花萼的长与宽接近,裂蕾于夜间,清晨半开。果实生长期120天以上,10月中、下旬成熟,有利于保鲜贮藏,延长货架供应期,售价高出2-3倍。主栽枣树(III)∶授粉枣树(I)∶授粉枣树(II)按5∶1∶1匹配种植。3、所述高密高产种植。以高密高产的集约化栽培是本专利技术的特色,也是枣树早期丰产的前提。667M2栽植205株,行距2.5M,株距1.3M。定植穴深1M,宽0.8M,施足优质底肥。栽前用ABT生根粉3号25-45mg/L,浸根12小时,沾泥浆后栽入,边埋边踏实边提苗,以舒展根系,踩实后灌足水,顺行铺地膜(1M宽)复盖树盘,促根生长,加速缓苗,提高成活率。枣苗定植后第4年,当树冠互接率已达10%时,为避免树冠郁闭,当年冬剪着手移前准备,可隔株(隔1留1)设置临时株,采取重剪回缩部分主枝,于次年春季或秋季,或适当时机移出临时株。株距扩为2.6M。既解决高密的早期丰产,又新增一亩枣园。4、所述提高土壤营养水平,其中,培肥过程是(1)全园种绿肥。在枣树行间种植红三叶,或紫花苜蓿,或毛叶苕子,或田菁等绿肥作物,一年可收3-4茬,于初花期收割,既可为家畜、家禽提供优质饲草,通过“过腹还田”肥地,又可鲜草沤肥,割后埋于深50CM,宽30-40CM的环状沟内(在树冠投影外围)枣树、绿肥([表1]配方①除外)同时喷施微肥和生物信息调控剂。(2)基肥制备按667M2制备10000kg优质有机肥,其中圈肥80%,秸杆肥20%,过磷酸钙100kg,果树专用肥2kg,硫酸锰1-2kg,硫酸亚铁适量,加速沤制。栽后2-4年内按株施50kg,5年后增至60kg。于雨季结束前施入环状沟内。(3)硒肥制备。将纳米硒粉剂5-8g,均匀喷洒在1000kg鸡粪中,充分拌匀。于蕾期株施5kg于沟内(沟深30CM,宽20CM)。(4)微肥制备。按纳米硒200-300ug+硫酸镁0.5-25%+硫酸锌0.1-0.35%+硫酸锰0.05-0.35%。微肥原料研磨后,放入50kg/667M2水中充分溶解,再加1%的中性洗衣粉后喷施,增加附着力。花果期喷2-3次。(5)追施速效肥。成龄树年追肥3次,按株施,萌芽施尿素0.5-1kg,初果期施复合肥(含量45%)1kg,果实膨大期施专用肥(含N 8%,P 9%,K 9.5%)1.5kg。均距树40CM沟施(深20CM)。(6)及时灌溉。结合枣树施萌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追肥各灌1次透水,入冬前灌封冻水。若天旱酌情补充水分;雨涝应及时排水。5.所述促花保果其中,减少落花落果的栽培技术是(1)主栽枣树与授粉枣树的匹配。按5∶1∶1匹配种植,可延长花粉供应期,并提供较多质量好的花粉,增加受精率。(2)生物信息调控剂。枣树花果期是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几个时期重叠,花期长,需要养分多且全面。营养失衡是造成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通过运用生物信息调控剂,实现株型控制,矮化紧凑;刺激子房发育,有利受精,促花保果;增加树体营养,增大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硒保健枣生产的栽培技术,其特征是:由枣树种质资源、高密高产种植、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促花保果等配套栽培技术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硒保健枣生产的栽培技术,其特征是由枣树种质资源、高密高产种植、提高土壤营养水平、促花保果等配套栽培技术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枣树种质资源。其特征是由主栽枣树(III)与授粉枣树(I)(II)匹配种植所组成。主栽枣树(III号)。其特征是该树树势中庸,树体中等,符合高密栽培。系特大果型鲜食枣,枣果椭圆形,平均果重36g,叶长卵园形,叶缘锯齿钝。花乳黄,花期长达105天,有效花期70-80天,果实发育期85-115天。鲜枣VC含量高。其大果率、精品率均高。结果早,增产潜力大。在36℃高温仍正常生长,-25℃严寒可安全越冬,且耐旱,耐盐碱、耐酸、适应性强等突出特性;授粉枣树(I号)。其特征是系鲜食、制干兼用枣,枣果园柱形,平均果重24g,制干率45-55%,含糖量68%,品质上乘。枣核沟纹深,大部无枣仁。枣股肥大,长园锥形。叶厚,卵圆形。九月中、下旬成熟;授粉枣树(II号)。其特征是系晚熟优质鲜枣。枣果园形,平均果重14.7g,果肉细嫩,鲜枣含糖量32.6%。风味、商品品质俱优。枣核沟纹浅,种仁饱满。叶长园,叶缘细锯齿,齿刻浅。花蕾角棱园,花萼长与宽接近,裂蕾于夜间,清晨半开。果实生长期120天以上,10月中、下旬成熟;主栽枣树(III)∶授粉枣树(I)∶授粉枣树(II)按5∶1∶1匹配种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密高产种植。其特征是667M2栽植205株(2.5M×1.3M)。栽前用生根粉3号25-45mg/L,浸根12小时,沾泥浆后栽入,顺行铺地膜(宽1M)。定植第4年,树冠互接率达10%,要隔株设临时株,采取重剪回缩部分主枝,于次年春或秋季,或适当时机移出临时株,株距扩为2.6M。既解决高密的早期丰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华盛
申请(专利权)人:余华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