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903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它解决了现有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存在渗液产生安全隐患问题。本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侧连接有前轴承座,前轴承座内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一,轴承安装室一内设有轴承一,前轴承座的后端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轴插接于轴承一内,前轴承座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一的前轴承室前盖,前轴承室前盖朝轴承一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一,废油环一抵靠在轴承一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一,前轴承座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一的注油通道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防止气泵渗液对变压器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
技术介绍
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上通常包括电机和叶轮,电机上的转动轴的两端通常装配有轴承,在电机转子的带动下进行高速旋转,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在转动轴高速旋转下,轴承内的润滑油会老化失效,需要对轴承内的润滑油进行添补,变压器冷却系统中所使用的气体循环气泵在加注润滑剂时由于原有老化的润滑油留存且无处排放或在加注过程中可能存在润滑剂加注过多渗漏而对变压器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充分更换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轴承处的润滑油且防止渗液对变压器产生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一侧连接有前轴承座,前轴承座内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一,轴承安装室一内设有轴承一,前轴承座的后端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转轴插接于轴承一内,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座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一的前轴承室前盖,前轴承室前盖朝轴承一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一,废油环一抵靠在轴承一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一,前轴承座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一的注油通道一。安装支架用于支撑架设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的叶轮和电机,在安装支架的一侧连接前轴承座,前轴承座内的轴承安装室一内安装有轴承一,电机固连在前轴承座的后端,电机的转轴插接在轴承一内,在电机运行的时候,转轴带动轴承一运动,轴承一的转动需要足够的润滑,当轴承一使用到达一定程度时,轴承一内的轮滑会失效,需要对轴承一进行添加润滑剂,润滑剂通过注油通道一往轴承一加注润滑剂,润滑剂到达轴承一后将原失效的润滑剂排入前轴承端盖、废油环一与轴承一形成的废油腔一内,使原失效的润滑剂能够尽可能的排出至废油腔一内,并有通过废油腔一进行容置,防止油液渗出,防止润滑剂渗出对变压器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前轴承座的后侧还设有位于轴承安装室一内的前轴承室后盖,前轴承室后盖的前端面与轴承一后端面抵靠,前轴承室后盖上开设有能够朝轴承一通油的通油槽一,通油槽一与注油通道一相通。在轴承安装室一的后侧设置前轴承室后盖,并在前轴承室后盖上开设于注油通道一相通并通往轴承一的通油槽一,使润滑剂能够顺利导向轴承一,对轴承一进行润滑。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电机包括后轴承座,后轴承座位于电机的尾部,后轴承座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二,轴承安装室二内设有供转轴插入的轴承二,所述后轴承座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二的注油通道二,所述注油通道二位于轴承二的后侧。后轴承座上开设的轴承安装室二内安装有轴承二,电机的转轴插接在轴承二内,电机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一和轴承二提供支点,后轴承座上开设的注油通道二,将润滑剂通过注油通道注向轴承二,使轴承二的润滑剂得到更换。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后轴承座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二的后轴承室前盖,后轴承室前盖朝轴承二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二,废油环二抵靠在轴承二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二。后轴承室前盖将轴承安装室二的前端进行遮蔽,通过废油环二抵靠在轴承的外环上形成废油腔二,由于注油通道位于轴承二的后侧,废油腔二位于轴承二的前侧,所以注入的新润滑剂将轴承二内失效的润滑剂排至废油腔二内,将轴承二内的润滑剂充分更换,并通过废油腔二进行收集防止渗液,防止润滑剂渗出对变压器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后轴承座的后侧设有位于轴承安装室二内的后轴承室后盖,所述后轴承室后盖的前端面与轴承二后端面抵靠,所述后轴承室后盖上开设有能够朝轴承二通油的通油槽二,通油槽二与注油通道二相通。在轴承安装室二的后侧设置后轴承室后盖,在后轴承室后盖上开设于注油通道二相通并通往轴承二的通油槽二,使润滑剂能够顺利导向轴承二,对轴承二进行润滑。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前轴承座上设有能够封闭注油通道一的油杯一,前轴承座上设有能够遮罩油杯一的油杯盖一。油杯一实现了单向阀的作用,对注油通道一进行封闭,油杯盖一能够对油杯一进行防护。在上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中,所述后轴承座上设有能够封闭注油通道二的油杯二,后轴承座上设有能够遮罩油杯二的油杯盖二。油杯二实现了单向阀的作用,对注油通道二进行封闭,油杯盖二能够对油杯二进行防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废油腔的设置使原失效的润滑剂能够被替换掉的同时被容置,防止渗出,使轴承内的润滑剂得到充分的更换。2、由于失效的润滑剂能够被容置防止油液渗出,能够减少在加注润滑剂后清理的步骤。3、通过废油腔一和废油腔二的设置能够对润滑剂进行收集,防止润滑剂渗出对变压器的使用造成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I。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II。图4是前轴承室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轴承室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前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后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支架;2、前轴承座;3、轴承安装室一;4、轴承一;5、电机;6、转轴;7、轴承二;8、前轴承室前盖;8a、废油环一;9、废油腔一;10、注油通道一;11、前轴承室后盖;12、通油槽一;13、后轴承座;14、轴承安装室二;15、注油通道二;16、后轴承室前盖;16a、废油环二;17、废油腔二;18、后轴承室后盖;19、通油槽二;20、油杯一;21、油杯盖一;22、油杯二;23、油杯盖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的后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前轴承座2,前轴承座2内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一3,轴承安装一沿轴承座的轴向开设,在轴承安装室一3内安装有轴承一4,前轴承座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壳体通过螺栓固连在前轴承座2的后端,电机5的转轴6的前部插接于轴承一4内,在前轴承座2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一3的前轴承室前盖8,前轴承室前盖8上具有可供转轴6穿过的通孔,前轴承室前盖8朝轴承一4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一8a,废油环一8a抵靠在轴承一4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一9,前轴承座2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一4的注油通道一10,注油通道一10的输出口位于轴承一4的后侧。前轴承座2的后侧还设有位于轴承安装室一3内的前轴承室后盖11,前轴承室后盖11前端面与轴承一4后端面抵靠,前轴承室后盖11上开设有能够朝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的一侧连接有前轴承座(2),前轴承座(2)内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一(3),轴承安装室一(3)内设有轴承一(4),前轴承座(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转轴(6)插接于轴承一(4)内,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座(2)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一(3)的前轴承室前盖(8),前轴承室前盖(8)朝轴承一(4)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一(8a),废油环一(8a)抵靠在轴承一(4)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一(9),前轴承座(2)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一(4)的注油通道一(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包括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的一侧连接有前轴承座(2),前轴承座(2)内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一(3),轴承安装室一(3)内设有轴承一(4),前轴承座(2)的后端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转轴(6)插接于轴承一(4)内,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座(2)的前侧设有遮盖轴承安装室一(3)的前轴承室前盖(8),前轴承室前盖(8)朝轴承一(4)方向凸起设有废油环一(8a),废油环一(8a)抵靠在轴承一(4)的外圈上形成废油腔一(9),前轴承座(2)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一(4)的注油通道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2)的后侧还设有位于轴承安装室一(3)内的前轴承室后盖(11),前轴承室后盖(11)的前端面与轴承一(4)后端面抵靠,前轴承室后盖(11)上开设有能够朝轴承一(4)通油的通油槽一(12),通油槽一(12)与注油通道一(10)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变压器冷却系统强迫气体循环用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包括后轴承座(13),后轴承座(13)位于电机(5)的尾部,后轴承座(13)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室二(14),轴承安装室二(14)内设有供转轴(6)插入的轴承二(7),所述后轴承座(13)上开设有连通外部并通往轴承二(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波陈文联张其强林治鹏黎贤钛林正林俞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