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7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9
本申请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前轴承、后轴承以及用于调节后轴承的预紧量的预紧组件;定子组件包括旋转编码器、旋变前壳以及用于与旋变前壳共同限制旋转编码器相对转轴轴向移动的旋变后壳,旋变后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旋变后测温孔,旋变前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且与旋变后测温孔对位设置的旋变前测温孔,旋变前测温孔和旋变后测温孔共同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过以测量后轴承的温度。永磁同步电机可供温度传感器在其高速运转时通过旋变前测温孔和旋变后测温孔深入并测得后轴承的温度,从而可及时发现和处理后轴承的问题,以保障后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同步电机
本申请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Motor,PMSM)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均与转轴套接配合的前轴承、后轴承,定子组件包括设于后轴承后侧的旋转编码器以及共同用于限制旋转编码器相对转轴轴向移动的旋变前壳和旋变后壳,基于上述结构,将导致难以在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转时从后轴承的后侧对后轴承进行测温,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后轴承在装配、预紧量、润滑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致使永磁同步电机易因后轴承使用寿命降低而运行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永磁同步电机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旨在解决现有永磁同步电机难以在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转时从后轴承的后侧对后轴承进行测温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的前端套接配合的前轴承、与所述转轴的后端套接配合的后轴承,以及与所述转轴套接配合且用于调节所述后轴承的预紧量的预紧组件;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后轴承后侧且用于测量和调节所述转轴的转速的旋转编码器、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前侧的旋变前壳,以及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后侧且用于与所述旋变前壳共同限制所述旋转编码器相对所述转轴轴向移动的旋变后壳,所述旋变后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旋变后测温孔,所述旋变前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且与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对位设置的旋变前测温孔,所述旋变前测温孔和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共同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过以测量所述后轴承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变前测温孔和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均设有至少三个,各所述旋变前测温孔沿弧形等距排布,各所述旋变后测温孔与各所述旋变前测温孔一一对位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紧组件包括抵持于所述后轴承前侧的轴承隔环、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轴承隔环的前侧的弹性件以及连接于各所述弹性件前侧的预紧环,所述预紧环的前侧面开设有贯通设置且用于与外部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紧定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有至少三个,各所述弹性件呈圆周阵列排布于所述轴承隔环和所述预紧环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前轴承前侧且与所述转轴套接配合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于其前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端盖测温孔,所述端盖测温孔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过以测量所述前轴承的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盖测温孔设有至少四个,各所述端盖测温孔呈圆周阵列排布。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还包括用于防护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与所述后轴承和所述旋变前壳套接配合且用于防护所述后轴承和所述旋变前壳的后端盖以及与所述后端盖可拆卸连接且用于封盖各所述旋变后测温孔的防护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端盖包括与所述转轴套接配合的端盖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端盖本体前端外边沿且向外延伸形成的限位环,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前轴承和所述轴承端盖均套接配合且用于防护所述前轴承和所述轴承端盖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于其前侧面开设有用于限位容纳所述限位环的容纳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厚度。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通过于旋变后壳上开设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的旋变后测温孔,并通过于旋变前壳上开设沿前后方向贯通设置且与旋变后测温孔对位设置的旋变前测温孔,以使温度传感器在永磁同步电机高速运转时能够通过旋变前测温孔和旋变后测温孔深入永磁同步电机内部,并便捷、有效地测得后轴承的温度,从而可根据后轴承的温升情况,及时确定后轴承在装配、预紧量、润滑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解决相应的问题,以保障后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可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其中,当后轴承的预紧量不合适时,永磁同步电机还可通过预紧组件调节后轴承的预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剖视图;图3为图2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的A-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2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的B-B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图1提供的定子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提供的定子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提供的预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提供的轴承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转子组件110转轴120后轴承130预紧组件131轴承隔环132弹性件133预紧环1331紧定孔140前轴承200定子组件210旋转编码器220旋变前壳221旋变前测温孔230旋变后壳231旋变后测温孔240轴承端盖241端盖测温孔242端盖本体243限位环300外壳组件310后端盖320防护盖330前端盖331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的前端套接配合的前轴承、与所述转轴的后端套接配合的后轴承,以及与所述转轴套接配合且用于调节所述后轴承的预紧量的预紧组件;/n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后轴承后侧且用于测量和调节所述转轴的转速的旋转编码器、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前侧的旋变前壳,以及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后侧且用于与所述旋变前壳共同限制所述旋转编码器相对所述转轴轴向移动的旋变后壳,所述旋变后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旋变后测温孔,所述旋变前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且与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对位设置的旋变前测温孔,所述旋变前测温孔和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共同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过以测量所述后轴承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组件,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的前端套接配合的前轴承、与所述转轴的后端套接配合的后轴承,以及与所述转轴套接配合且用于调节所述后轴承的预紧量的预紧组件;
定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后轴承后侧且用于测量和调节所述转轴的转速的旋转编码器、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前侧的旋变前壳,以及设于所述旋转编码器后侧且用于与所述旋变前壳共同限制所述旋转编码器相对所述转轴轴向移动的旋变后壳,所述旋变后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旋变后测温孔,所述旋变前壳于其后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且与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对位设置的旋变前测温孔,所述旋变前测温孔和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共同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过以测量所述后轴承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前测温孔和所述旋变后测温孔均设有至少三个,各所述旋变前测温孔沿弧形等距排布,各所述旋变后测温孔与各所述旋变前测温孔一一对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组件包括抵持于所述后轴承前侧的轴承隔环、至少一个连接于所述轴承隔环的前侧的弹性件以及连接于各所述弹性件前侧的预紧环,所述预紧环的前侧面开设有贯通设置且用于与外部紧固件螺纹配合的紧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剑峰贺智威肖太平孙永强晏建柳哲
申请(专利权)人: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