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027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涉及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电机本体以及底座,电机本体安装在底座上,电机本体包括外罩、转动轴、转子、定子以及轴承,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外罩转动连接,转动轴开设有输送通道,底座上设有润滑油输送结构以及挤压结构;润滑油输送结构包括滑动块、滑轨、存油仓、导流管以及注油嘴,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滑轨上,且存油仓上设有弹性变形区与固定区,导流管与固定区连通,导流管与注油嘴连接,且注油嘴滑动穿设于输送通道中;挤压结构包括步进气缸以及顶压板,顶压板与弹性变形区抵接,顶压板与步进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润滑油输送结构对转动轴与轴承的连接处间歇性输送润滑油,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动力装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电器或是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通常包括外部的壳体,内部的转子及定子等部件,壳体包裹内部部件,工作时内部转子高速转动,在长时间使用下会产生大量热量。现有公告号为CN2080583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润滑装置,它包括固定板、电机罩、定子、第一轴套、第二轴套、润滑孔、转轴、转子、润滑通道、润滑液仓,所述的电机罩与固定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定子与电机罩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轴套与电机罩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轴套位于电机罩内部右侧,所述的润滑孔为通孔,所述的转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内部,所述的转轴分别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子与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润滑通道位于转轴内部,所述的润滑液仓与固定板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润滑液仓与第二轴套螺纹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润滑液仓内部的润滑液经过润滑孔向润滑通道中持续输送,提高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与转轴连接处的润滑效果,然而,由于润滑液使用位置较少,持续性输送润滑液容易导致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与转轴连接处润滑液量过多,导致润滑液滴落,造成浪费,因此,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润滑油输送结构对转动轴与轴承的连接处间歇性输送润滑油,减少浪费,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以及底座,所述电机本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本体包括外罩、转动轴、转子、定子以及轴承,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外罩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伸出所述外罩,所述转动轴沿轴向开设有输送通道,且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轴承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润滑油输送结构以及挤压结构;所述润滑油输送结构包括滑动块、滑轨、存油仓、导流管以及注油嘴,所述滑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且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存油仓连接,且所述存油仓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弹性变形区与固定区,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固定区连通,所述导流管另一端与所述注油嘴连接,且所述注油嘴滑动穿设于所述输送通道中;所述挤压结构包括步进气缸以及顶压板,所述顶压板与所述弹性变形区抵接,所述顶压板与所述步进气缸的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步进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滑动块的滑行方向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输送通道内设有防溢出结构,所述防溢出结构包括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块以及第二阻挡块,所述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之间形成有限位通道,所述限位通道的间距小于所述注油嘴的外径,所述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背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开设有导向弧面。进一步的,所述存油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弧板以及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弧板由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第一弧板与所述第二弧板粘接,所述第一弧板与第二弧板之间形成有储存腔。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存油仓之间设有接油盒,所述接油盒开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处于所述轴承的下方,所述接油盒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与所述接油盒适配的卡接槽,所述接油盒与所述卡接槽卡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板上开设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连通设置有加油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步进气缸间歇性工作,当步进气缸工作时,带动顶压板运动,顶压板推动存油仓的弹性变形区变形,使得弹性变形区靠近固定区,从而使得存油仓中的润滑油被压缩,流向导流管中,顶压板继续推动存油仓,使得存油仓在滑轨上滑动,带动注油嘴伸入输送通道中,使得导流管中的润滑油从注油嘴中排放至输送通道中,润滑油在自身流动性下在输送通道流动,从而流至轴承与转动轴的连接处,减小轴承与转动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轴稳定转动,步进气缸停止工作时,弹性变形区在自身形变能力下回复原状,从而使得注油嘴停止向输送通道输送润滑油,综上,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步进气缸的步进参数,从而实现对转动轴与轴承的连接处间歇性输送润滑油,减少浪费,从而节省成本;(2)通过设置防溢出结构,注油嘴停止注入润滑油后,注油嘴从限位通道中拔出,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阻挡润滑油从输送通道中流出,从而使得润滑油可暂存于转动轴中,减少润滑油的浪费;(3)通过设置导向弧面,便于注油嘴穿入限位通道中,从而使得注油嘴顺利伸入输送通道中;(4)第一弧板、第二弧板均呈平滑的弧形状,使得第一弧板受力之后更容易变形,直至与第二弧板抵接;(5)通过设置接油盒,靠近存油仓处的轴承与转动轴连接处的润滑油量较多,回收槽将溢出的润滑油接住,从而便于回收利用掉落的润滑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展示输送通道与溢出口位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展示接油盒与存油仓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电机本体;21、外罩;22、转动轴;23、转子;24、定子;25、轴承;3、输送通道;31、溢出口;4、润滑油输送结构;41、滑动块;42、滑轨;43、存油仓;431、第一弧板;432、第二弧板;44、导流管;45、注油嘴;5、注入口;6、加油软管;7、挤压结构;71、步进气缸;72、顶压板;8、防溢出结构;81、第一阻挡块;82、第二阻挡块;9、导向弧面;10、接油盒;11、固定块;12、卡接槽;13、回收槽;14、限位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结合图1和图2,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2以及底座1,电机本体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电机本体2包括外罩21、转动轴22、转子23、定子24以及轴承25,转子23和定子24同轴设置于外罩21中,外罩21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25,转动轴22通过轴承25与外罩2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22的两端伸出外罩21,当电机本体2工作时,转动轴22会相对轴承25转动,转动轴22与轴承25之间产生摩擦力。转动轴22沿轴向开设有输送通道3,且输送通道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溢出口31,溢出口31对准转动轴22与轴承25的连接处,使得输送通道3与轴承25连通,底座1上设有润滑油输送结构4以及挤压结构7,通过挤压结构7挤压润滑油输送结构4,对转动轴22与轴承25的连接处间歇性输送润滑油,减少润滑油的浪费。如图2所示,润滑油输送结构4包括滑动块41、滑轨42、存油仓43、导流管44以及注油嘴45,存油仓43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弧板431以及第二弧板432,且存油仓43整体呈椭球状。存油仓43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弹性变形区与固定区,具体的,第一弧板431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形变以及回复能力,形成弹性变形区,第二弧板432由塑料材质制成,第二弧板432质地坚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2)以及底座(1),所述电机本体(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电机本体(2)包括外罩(21)、转动轴(22)、转子(23)、定子(24)以及轴承(25),所述转动轴(22)通过所述轴承(25)与所述外罩(2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22)的两端伸出所述外罩(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2)沿轴向开设有输送通道(3),且所述输送通道(3)与所述轴承(25)连通,所述底座(1)上设有润滑油输送结构(4)以及挤压结构(7);/n所述润滑油输送结构(4)包括滑动块(41)、滑轨(42)、存油仓(43)、导流管(44)以及注油嘴(45),所述滑轨(4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滑动块(4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42)上,且所述滑动块(41)与所述存油仓(43)连接,且所述存油仓(43)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弹性变形区与固定区,所述导流管(44)一端与所述固定区连通,所述导流管(44)另一端与所述注油嘴(45)连接,且所述注油嘴(45)滑动穿设于所述输送通道(3)中;/n所述挤压结构(7)包括步进气缸(71)以及顶压板(72),所述顶压板(72)与所述弹性变形区抵接,所述顶压板(72)与所述步进气缸(71)的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步进气缸(7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滑动块(41)的滑行方向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包括电机本体(2)以及底座(1),所述电机本体(2)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电机本体(2)包括外罩(21)、转动轴(22)、转子(23)、定子(24)以及轴承(25),所述转动轴(22)通过所述轴承(25)与所述外罩(2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22)的两端伸出所述外罩(2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2)沿轴向开设有输送通道(3),且所述输送通道(3)与所述轴承(25)连通,所述底座(1)上设有润滑油输送结构(4)以及挤压结构(7);
所述润滑油输送结构(4)包括滑动块(41)、滑轨(42)、存油仓(43)、导流管(44)以及注油嘴(45),所述滑轨(4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滑动块(4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42)上,且所述滑动块(41)与所述存油仓(43)连接,且所述存油仓(43)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弹性变形区与固定区,所述导流管(44)一端与所述固定区连通,所述导流管(44)另一端与所述注油嘴(45)连接,且所述注油嘴(45)滑动穿设于所述输送通道(3)中;
所述挤压结构(7)包括步进气缸(71)以及顶压板(72),所述顶压板(72)与所述弹性变形区抵接,所述顶压板(72)与所述步进气缸(71)的伸缩杆端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步进气缸(71)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滑动块(41)的滑行方向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润滑作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通道(3)内设有防溢出结构(8),所述防溢出结构(8)包括与所述转动轴(22)固定连接的第一阻挡块(81)以及第二阻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国薛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量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