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36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鞍座,涉及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密闭的型腔,这样即便使用柔软的皮套材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发泡溢出,同时中部可以通过皮套中洞良好的排气,保证车座的舒适度,排气槽下部盖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固定环卡在排气槽外侧的皮套中洞外缘,防止皮套中洞脱落,导流板的导向方向将气流由底板沿排气槽导向皮套上层,更有利于鞍座透气,提高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
本技术涉及鞍座,涉及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众多,由于经济因素、交通状况以及其他各项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人们在出行中选择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也由于它的轻便、价格低廉等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我国也因此被称为自行车大国。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自行车是人类技术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之一,它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行车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鞍座是安装在自行车座管上,用来提供坐姿支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然而目前,在自行车、摩托车或电动车领域内,鞍座采用现有的结构时,与普通鞍座工艺类似,只是采用PVC皮套代替人革。由注塑机制作底板,皮革层,再配合相对舒适度较低的分体发泡层制作成成品;由底板擦胶水与发泡层粘贴,再以皮革层包裹形成一个整体;现有技术的缺陷也相对比较明显,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废料较多,会造成白色污染、工序繁复,人工成本较高,制作时间较长、由于使用胶水与脱模剂,不环保。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需要设计一款新型的鞍座结构。现有一种发泡注入式鞍座,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的形状相适应的皮套,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型腔;为了在发泡过程中保证发泡不从型腔的底板与皮套边缘溢出,皮套的材质,尤其是皮套边缘与底板配合部位的材质较硬,这样才能保证相应的配合间隙使得发泡不溢出,但这种工艺材质使得鞍座的整体柔软度差,缺乏舒适度。同时现有的发泡注入式鞍座为整体座面,不便于透气,影响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既可以防止发泡溢出,又整体柔软的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的边缘扣合的皮套,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型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注入口,发泡经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型腔内;所述发泡层采用灌注成型,发泡充满整个型腔,以成型出具有回弹性舒适的鞍座;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固定,所述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固定,所述排气槽下部盖有进气格栅,所述进气格栅包括中部的扣合部及与扣合部一体成型的设于扣合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排气槽内缘相适应的固定环及连接于固定环内部两侧的均匀排布互相平行设置的导流板,所述连接部与排气槽下部的底板四周形状相适应,所述连接部与底板固接。所述导流板的导向方向将气流由底板沿排气槽导向皮套上层。所述固定环卡在排气槽外侧的皮套中洞外缘。所述连接部与底板固定通过连接部设置的多个螺钉孔与底板通过螺钉固定。所述连接部与底板固定通过胶水或热熔固定。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之间及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之间通过压紧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密闭的型腔,这样即便使用柔软的皮套材质,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发泡溢出,同时中部可以通过皮套中洞良好的排气,保证车座的舒适度,排气槽下部盖有进气格栅,进气格栅的固定环卡在排气槽外侧的皮套中洞外缘,防止皮套中洞脱落,导流板的导向方向将气流由底板沿排气槽导向皮套上层,更有利于鞍座透气,提高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鞍座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鞍座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鞍座A_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进气格栅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进气格栅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皮套中洞,2.皮套,3.底板,4.排气槽,5.进气格栅,6.导流板,7.连接部,8.固定环,9.螺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底板3和与所述底板的边缘扣合的皮套2,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4,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1,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型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注入口,发泡经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型腔内;所述发泡层采用灌注成型,发泡充满整个型腔,以成型出具有回弹性舒适的鞍座;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固定,所述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固定。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之间及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之间通过粘贴固定。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之间及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之间通过打钉固定。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之间及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之间通过压紧固定。本例中,可以通过与底板边缘内侧环周及排气槽内缘形状相适应的压紧板压紧固定。工作时,将皮套末端翻入底板边缘内侧,并将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之间及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之间固定,可以通过粘贴固定,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的边缘扣合的皮套,/n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型腔;/n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注入口,发泡经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型腔内;/n所述发泡层采用灌注成型,发泡充满整个型腔,以成型出具有回弹性舒适的鞍座;/n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固定,/n所述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固定,/n所述排气槽下部盖有进气格栅,/n所述进气格栅包括中部的扣合部及与扣合部一体成型的设于扣合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排气槽内缘相适应的固定环及连接于固定环内部两侧的均匀排布互相平行设置的导流板,所述连接部与排气槽下部的底板四周形状相适应,所述连接部与底板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部带有进气格栅的发泡注入式鞍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的边缘扣合的皮套,
所述底板中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皮套中部与底板排气槽对应位置一体加工成型有皮套中洞,所述皮套中洞的边缘与排气槽边缘相配合,所述皮套与所述底板之间除去皮套中洞与所述排气槽之间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发泡层的型腔;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注入口,发泡经所述注入口注入所述型腔内;
所述发泡层采用灌注成型,发泡充满整个型腔,以成型出具有回弹性舒适的鞍座;
所述底板边缘内侧环周与皮套边缘固定,
所述皮套中洞边缘与排气槽内缘固定,
所述排气槽下部盖有进气格栅,
所述进气格栅包括中部的扣合部及与扣合部一体成型的设于扣合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排气槽内缘相适应的固定环及连接于固定环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征远徐昊杨建华董雪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思特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