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918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抑制或减少振动的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运行时,转动惯量的不平衡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抑制或减少振动的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转子和驱动轴的转动做功,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而高温会使得转子(永磁体消磁)进而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同时,电机在物理结构上,不是完全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因此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转子和驱动轴转动时,由于转动惯量的不平衡会导致振动,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电机的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机运行时,转动惯量的不平衡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通过设置减振组件能够对电机起到减振的作用,进而减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确保电机运行的稳定。通过多块安装板的重叠设置,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一柔性缓冲球,在电机发生振动时,会使得第一柔性缓冲球受到挤压,并且柔性球吸收电机振动的能量,并将能量传输至安装板上,实现振动能量的消解,进而起到减缓电机振动的作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板和第一柔性缓冲球,在电机振动时,挤压第一柔性缓冲球,使得第一柔性缓冲球发生挤压,避免外壳与安装板刚性接触,从而降低外壳受损的概率;2、第一柔性缓冲球在振动时,能够吸收外壳的振动能量,并将能量传送给安装板,在此过程中实现能量的消解,进而减少电机的振动;3、通过将第一柔性缓冲球设置为大径球和小径球,在振动较小时,通过挤压第一柔性缓冲球便能实现减振,而在振动的幅度较大时,挤压大径球的力会变大,因此,此时会挤压小径球,通过小径球来进行减振,提高减振的效果。4、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柔性缓冲球进行减振,与现有直接利用弹簧减振相比,弹簧的吸振效果有限,并且其减振的效果,只能是减少刚性接触导致的受损,而且由于弹簧快速复位的作用,会使得整个弹簧的振动加速,进而使得电机的运行更不稳定;因此,本技术方案的设置,能够解决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较大导致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专利技术人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利用第一柔性缓冲球来进行缓冲,能够减少减振组件随外壳同步振动的情况发生,同时第一柔性缓冲球嵌设在安装板内,能够通过第一柔性缓冲球和安装板吸收振动的能量,进而能够减少电机的振动,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进一步,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小径球相抵。有益效果:将大径球和小径球相抵,能够使得向下传递振动能量的效果更佳,进而能够提升减振的效果。进一步,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大径球相抵。有益效果:将大径球与大径球相抵,能够使得减振时可压缩的空间变大,进而能够使得减振的限度变大。进一步,所述安装座内设置限位框,减振组件位于限位框内。有益效果:利用限位框对减振组件进行限位,能够对减振组件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定,避免减振组件发生错位,进而避免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受到影响。进一步,所述限位框内侧均设有设有四块缓冲板,缓冲板与限位框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第二柔性缓冲球。有益效果:电机的振动不仅仅是竖向的,还会发生横向的振动,因此通过设置缓冲板和第二柔性缓冲球,能够实现横向减振,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二柔性缓冲球也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且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有益效果:第二柔性缓冲球也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在振动较大时,能够利用小径球进行减振,进而提高减振的限度。进一步,所述第一柔性缓冲球和第二柔性缓冲球均为橡胶球、硅胶球或乳胶球。有益效果:橡胶球、硅胶球和乳胶球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并且具有吸振的效果,能够使得整个减振组件的减振效果佳。进一步,所述限位框的外周和底部与安装座之间均设有弹簧。有益效果:在限位框和安装座之间设置弹簧,能够避免限位框与安装座的刚性接触导致的振动受损的情况出现。而在限位框与安装座之间设置弹簧,通过限位框内的减振组件吸收振动的能量进行减振后,限位框实际发生的振动会较小,而通过设置弹簧,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振动导致的受损的情况出现;又能够避免因为弹簧本身的特性,导致电机振动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所述限位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固定在安装座底部的滑动桶,滑动桶内竖向滑动连接有拉杆,拉杆的底部固定有竖向滑动连接在滑动桶内的滑板,滑动桶的上部设置有泄压口,泄压口内设有泄压阀门;拉杆外还套设有弹簧。有益效果;通过限位件的设置能够减缓振动。在电机的振动没有完全消解的情况下,限位框会随外壳发生振动,因此会使得限位框挤压会拉伸拉杆,而在此过程中,在气压的作用下,拉杆和滑板的移动会受到阻碍,进而能够减少限位框的振动,起到减振的效果。进一步,所述滑动桶的上部位于拉杆的外周设有橡胶块。有益效果:橡胶块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能够被挤压,但其形变的受力要求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滑板和拉杆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并且能利用橡胶块减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电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机主体1、转子11、定子12、冷却通道121、环形槽122、外壳13、透气孔131、驱动轴14、散热翅片141、安装座2、限位框3、安装板4、第一柔性缓冲球41、缓冲板5、第二柔性缓冲球51、连接板6、滑动桶7、滑板71、拉杆72、橡胶块73、进气口74、出气口75、限位环76、导气管8。实施例1: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如附图1所示,安装座2和电机主体1。电机主体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11、定子12和外壳13(图1中未画出),定子12上同轴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4,且转子11包裹在驱动轴14外侧。驱动轴14的左端贯穿外壳13并延伸至外壳13外,驱动轴14的左端与外壳13转动连接。还包括与外壳13底部螺纹连接的连接板6。安装座2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限位框3,限位框3的底部和侧壁与安装槽之间设有弹簧或限位件,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限位框3内设置有减振组件,限位框3的顶部设有限位块。减振组件包括多块叠放在限位框3内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卡合有第一柔性缓冲球4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和外壳,转子上还同轴固定有贯穿外壳一端的驱动轴,驱动轴与外壳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外壳下方的安装座,外壳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安装座内设有与外壳底部相抵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重叠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柔性缓冲球,第一柔性缓冲球包括大径球和小径球,大径球和小径球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小径球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上侧所述安装板的大径球与下侧安装板的大径球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置限位框,减振组件位于限位框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单逆变器驱动的高稳定性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内侧均设有设有四块缓冲板,缓冲板与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宇航肖天伦梁康有温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