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569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包括电机、电机外壳、支撑台、支撑板和减震降噪座,所述电机外侧设置有所述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底面设置有所述支撑台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底面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面设置有所述减震降噪座,所述减震降噪座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降噪座内部于所述减震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防共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通过于电机外壳外部底面设置的减震降噪座可有效吸收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避免电机内部构件受震动而损坏,同时通过于减震降噪座内部设置的防共振装置可避免减震装置在电机工作时产生共振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减震降噪结构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或者将一种形式的电能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电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俗称马达),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在电路中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但是现有的电机减震结构欠缺,且噪声巨大。申请号为CN208209706U的一种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包括外壳、吊装块、风机、底板、螺孔、安装座、抗压层、散热通道、中空层、缓冲层、连接管道、吸收层、隔热层、减震弹簧和弹性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中电机内部器械工作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吸收层内部的金属钠吸收,增加电机的散热能力,金属钠受热融化成为液态,液态的金属钠能降低声音传递能力,起到一定的降噪功用。缓冲层、隔热层和抗压层配合工作,同时将电机产生的噪声降低,电机工作中不易造成污染。热量从连接管道进入中空层,中空层内部的热量从散热通道排出。风机将中空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包括电机(1)、电机外壳(2)、支撑台(3)、支撑板(4)和减震降噪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外侧设置有所述电机外壳(2),所述电机外壳(2)底面设置有所述支撑台(3)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3)底面连接有所述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底面设置有所述减震降噪座(5),所述减震降噪座(5)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减震装置(8),所述减震降噪座(5)内部于所述减震装置(8)的两侧均设置有防共振装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包括电机(1)、电机外壳(2)、支撑台(3)、支撑板(4)和减震降噪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外侧设置有所述电机外壳(2),所述电机外壳(2)底面设置有所述支撑台(3)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3)底面连接有所述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底面设置有所述减震降噪座(5),所述减震降噪座(5)内部的中心设置有减震装置(8),所述减震降噪座(5)内部于所述减震装置(8)的两侧均设置有防共振装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8)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连杆(11),两侧所述连杆(11)顶端均通过转轴铰接有固定块(10),两侧所述固定块(10)顶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4)的底面,左侧所述连杆(11)底端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一滑块(12),右侧所述连杆(11)底端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2)与所述第二滑块(1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减震降噪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4)和所述减震弹簧(13)均滑动连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冠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