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7827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涉及汽车变速箱领域,包括:左罩壳,与右罩壳固定连接;活塞,一端连接摩擦盘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扭转减振器,与输出花键毂和离合器中心毂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小泵轮,与所述右罩壳连接;输出花键毂与滚针轴承和垫片连接;所述左罩壳和右罩壳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在所述右罩壳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液力变矩器解决方案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成本低;拥有强制冷却能力,配合离合器的油道组合结构,快速带走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提高离合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自动变速箱,扭转减振器及湿式离合器,它主要应用于AT自动变速箱,并可以拓展应用到P2混合动力变速箱。
技术介绍
现有自动变速箱大部分需要配备液力变矩器来实现降速增扭,防止发动机过载熄火,但是液力变矩器普遍存在效率低的缺陷,造成装车成本、使用成本(油耗高)的浪费,虽然变矩器可以通过闭锁提高效率,但是由于液力变矩器结构空间限制,很难做到闭锁的平顺性和快速的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液力冷却湿式离合器,替代传动的液力变矩器,用于将内燃发动机或者电动机的动力传递至自动变速箱输入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包括:一左罩壳,与一右罩壳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一活塞,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一扭转减振器,与一输出花键毂和一离合器中心毂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一小泵轮,与所述右罩壳连接;输出花键毂在一滚针轴承和一垫片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所述左罩壳通过连接发动机启动盘,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所述右罩壳和左罩壳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并形成腔体,所述左罩壳和右罩壳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在所述右罩壳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所述扭转减振器包括左保持盘、减振弹簧、中间盘和右保持盘,所述左保持盘、中间盘和右保持盘通过限位铆钉铆接为一个整体,铆接在一起的左保持盘和右保持盘形成所述减振弹簧的安装空间。所述凸出部上设计有隔振孔,所述隔振孔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长度的1/8~1/2,优选的采用1/6~1/2,特别优选的采用1/4~1/3,通过此结构来改变右保持盘的结构刚度,从而改变零件固有振动频率,使之避开发动机的激振频率峰值,尤其可以降低4缸发动机的2阶主阶次引起的共振,可以达到降低车辆传动系统振动噪声、降低保持盘局部模态应力和提高扭转减振器寿命的效果。所述左保持盘和右保持盘的表面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或者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的方式来增加硬度。所述所述中间盘上加工有限位腰形孔和第三铆钉孔;所述第三铆钉孔用于将所述输出花键毂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限位腰形孔用于约束限位铆钉的扭转角度,避免弹簧被过度压缩并圈。限位铆钉并不位于限位腰形孔的正中心,设定减振器正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a,减振器逆向旋转的限位角度为b,车辆在加速工况下角度a会减小,角度b会增大,车辆在减速工况时角度a会增大,角度b会减小,由于加速工况发动机扭矩大,振动幅值大,为了使减振弹簧更多的为加速工况减振,设计初始角度a>b,优选的a=(1.2~3.5)b,特别优选的a=(2~3)b。限位铆钉分为第一铆接部,运动部和第二铆接部,第一铆接部和第一铆钉孔配合固定连接,第二铆接部和第二铆钉孔配合固定连接,运动部穿入中间盘的限位腰形孔,运动部的轴向高度大于限位腰形孔的深度,运动部的直径小于限位腰形孔的宽度,因此限位铆钉可以在限位腰形孔内自由运转。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对运动部表面热处理增加硬度,提高耐磨性,优选的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增加表面硬度的方式,对于铆接部和铆接部不能做热处理,以保证铆接后不发生开裂。所述摩擦盘组由钢片和摩擦片交替叠加构成,摩擦片由摩擦片底板和摩擦材料构成,摩擦材料均匀粘接在摩擦片底板的两侧,摩擦材料优选采用纸基摩擦材料,摩擦材料的边界按照预先设计的形状加工,形成三种可以过油的油道组合:贯穿油道、非贯穿U形油道和非贯穿弧形油道,贯穿油道由相邻的两片摩擦材料形成,传动油流经贯穿油道时可以带走摩擦片滑摩产生的热量,加速散热,非贯穿U形油道和非贯穿弧形油道的组合可以使传动油进入摩擦材料心部,增强散热效果,三种油道组合的另一作用是减少了摩擦材料的有效面积,可以降低钢片和摩擦片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拖曳扭矩,提高装置的效率。所述小泵轮由上泵盖、叶片和下泵盖组成,三者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典型的离心式泵轮结构,小泵轮下泵盖上加工有第二圆弧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右罩壳上加工有第一圆弧部和第一平面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二圆弧部采用过盈配合连接,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采用间隙配合连接,这种结构比单纯采用过盈配合易于装配,同时比单纯采用间隙配合装配精度更高,降低了在装置运转时,由于装配间隙导致的的振动噪音。左罩壳和发动机启动盘相连,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左罩壳、右罩壳和小泵轮三者相对固定连接无相对转动,输出花键毂在滚针轴承和垫片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其中输出花键毂内侧具有花键,向外传递动力。为保证滚针轴承的受力平稳,输出花键毂和两侧零件具有一定的轴线间隙,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1~0.6之间,优选的之间,特别优选的轴向间隙值应该保证在0.2~0.35之间。轴向间隙的调整由垫片的厚度来保证,优选的,垫片采用记忆材料制成,当温度变化引起内部零件轴向热变形时,垫片可以补偿一定的热变形量,使本装置具备自动调整零件轴向间隙的作用,保证零件始终运转平稳。本专利技术的液力冷却离合器拥有散热进油、散热回油和离合器闭锁路独立的流道,液压油的压力由变速箱液压系统控制,散热进油经过小泵轮增压后,流经扭转减振器组件、摩擦片的贯穿油道、滚针轴承的保持架间隙和输出花键毂的过油孔,最终流至小泵轮的进口处,一部分传动油经小泵轮7增压后,继续做内循环,一部分传动油进入散热回油流道冷却。外观结构接近传统液力变矩器,内部拥有带有限位铆钉的扭转减振器和小泵轮,其中限位销钉在大输入扭矩下,参与传递扭矩,避免减振弹簧被压缩并圈;小泵轮通过键槽和右罩壳连接,在壳体的带动下驱动离合器内部润滑油循环流动,用于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强制冷却,湿式离合器采用独特设计的贯穿油道和非贯穿油道组合结构。有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液力变矩器解决方案结构简单,布置紧凑,成本低;拥有强制冷却能力,配合离合器的油道组合结构,快速带走离合器滑摩产生的热量,提高离合器寿命;内部集成高性能扭转角减振器,降低传动系统扭振,尤其对降低4缸发动机的扭转振动有显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湿式离合器系统半剖面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小泵轮装配关系爆炸图。图3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小泵轮爆炸图。图4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小泵轮叶片角度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油流向简图。图6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擦片组爆炸图。图7为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离合器摩擦片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扭转减振器爆炸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保持盘立体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右保持盘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铆钉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位铆钉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1左罩壳2活塞3摩擦盘组31钢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左罩壳(1),与一右罩壳(5)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n一活塞(2),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3),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10),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n一扭转减振器(4),与一输出花键毂(9)和一离合器中心毂(1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n一小泵轮(7),与所述右罩壳(5)连接;/n输出花键毂(9)在一滚针轴承(6)和一垫片(8)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n所述左罩壳(1)通过连接发动机启动盘,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所述右罩壳(5)和左罩壳(1)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并形成腔体,所述左罩壳(1)和右罩壳(5)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7)在所述右罩壳(5)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左罩壳(1),与一右罩壳(5)固定连接,形成一密封腔体;
一活塞(2),一端连接一摩擦盘组(3),另一端连接一回位弹簧(10),三者构成多片离合器结构;
一扭转减振器(4),与一输出花键毂(9)和一离合器中心毂(11)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无相对转动;
一小泵轮(7),与所述右罩壳(5)连接;
输出花键毂(9)在一滚针轴承(6)和一垫片(8)的支撑下可以做相对转动;
所述左罩壳(1)通过连接发动机启动盘,随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接收发动机动力,所述右罩壳(5)和左罩壳(1)作为一个整体一起旋转并形成腔体,所述左罩壳(1)和右罩壳(5)形成的腔体内部充满液力传动油,所述小泵轮(7)在所述右罩壳(5)带动下旋转,驱动腔体内的液力传动油做方向性的循环流动,实现液力传动油的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减振器(4)包括左保持盘(42)、减振弹簧(43)、中间盘(44)和右保持盘(45),所述左保持盘(42)、中间盘(44)和右保持盘(45)通过限位铆钉(41)铆接为一个整体,铆接在一起的左保持盘(42)和右保持盘(45)形成所述减振弹簧(43)的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保持盘(42)上均布有第一凸出部(42a),第一凹入部(42b)和第一铆钉孔(42c),所述第一凸出部(42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所述第一凹入部(42b)用于对弹簧(43)的轴向限位;
所述右保持盘(45)上均布有第二凸出部(45a),第二凹入部(45b)和第二铆钉孔(45c),所述第二凸出部(45a)用于对减振弹簧(43)的径向限位,并压缩弹簧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凹入部(45b)用于对弹簧的轴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保持盘(42)和右保持盘(45)的表面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方式或者喷涂金刚石耐磨涂层的方式来增加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45a)上设计有隔振孔(45d),所述隔振孔(45d)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45a)长度的1/8~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孔(45d)的直径占所述凸出部(45a)长度的1/4~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中间盘(44)上加工有限位腰形孔(44b)和第三铆钉孔(44a);所述第三铆钉孔(44a)用于将所述输出花键毂(9)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限位腰形孔(44b)用于约束限位铆钉(41)的扭转角度,避免弹簧被过度压缩并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铆钉(41)并不位于所述限位腰形孔的正中心,设定减振器正向旋转,所述限位铆钉(41)与所述中间盘(44)的圆心所形成的限位角度为a,减振器逆向旋转,所述限位铆钉(41)与所述中间盘(44)的圆心所形成的限位角度为b,则角度a>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a=(2~3)b。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冷却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铆钉(41)分为第一铆接部(41a),运动部(41b)和第二铆接部(41c),所述第一铆接部(41a)和所述第一铆钉孔(42c)配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铆接部(41c)和所述第二铆钉孔(45c)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宁李涛薄其雷顾封李雄飞丁可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劲力变速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