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及滑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80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滚轮及滑轨和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滚轮包括相连接的左轮体和右轮体,且于左轮体和右轮体之间扣合形成有容纳腔;轴体穿经容纳腔设置,且轴体的两端分别自左轮体和右轮体穿出;两组滚针组件设于容纳腔内,每组滚针组件均包括多个滚针,同一组的滚针均与轴体平行,并环轴体的周向依次设置,且两组滚针组件于轴体的轴向间距布置,弹性件位于容纳腔内,且因左轮体和右轮体的连接,弹性件被夹置于两组滚针组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滚轮,通过将左轮体和右轮体装配为总成,可提高左轮体和右轮体的配合精度,在应用于滑轨上时,可有效防止出现运动不同心的情况,并且装配工艺简便,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滚轮及滑轨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动件
,特别涉及一种滚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应用该滚轮的滑轨,以及应用该滑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长滑轨主流产品供应商较少,由于长滑轨本身的使用环境,要求其纵向滑动阻力较小。如滑动阻力过大,乘员乘坐在座椅上调节时,将影响其操作的舒适性。为了降低长行程滑轨的滑动阻力,目前主流产品所应用的连接方式是将滚动轴承通过铆接的形式固定在上滑轨上,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从而降低运动过程中与下滑轨的摩擦力。以上结构中,滚动轴承是通过铆接的形式与上滑轨连接到一体的,由于防腐防护要的需求,上滑轨总成需要进行电泳,而由于滚动轴承内设有滚动体,因此滚动轴承无法与上滑轨总成一起进行电泳,所以需要在电泳后将轴承铆接,铆接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损伤电泳涂层,导致铆接难度增加。此外,由于需要电泳后再进行铆接,所以需要在上滑轨上预留足够的铆接空间,如在上滑轨上开设铆接让位孔,同时考虑到强度问题,需要在上滑轨开设有铆接让位孔部位内侧增加一个强度加强板,以增强滑轨的整体强度,导致上滑轨的结构相对复杂。另外,由于滚动轴承一般成对使用,而成对布置的左/右滚动轴承需要分别铆接,且与左/右滚动轴承配合的安装孔设置在两个不同的零件上,导致两个轴承之间的同轴度不容易保证,增加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滚轮,适用于滑轨且装配难度较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轮,包括:左轮体和右轮体,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连接于一起,并于左轮体和右轮体之间扣合形成有容纳腔;轴体,穿经所述容纳腔设置,且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自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穿出;两组滚针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每组所述滚针组件均包括多个滚针,同一组的所述滚针均与所述轴体平行,并环所述轴体的周向依次设置,且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于所述轴体的轴向间距布置;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因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的连接,所述弹性件被夹置于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之间。进一步的,对应于各所述滚针,于所述容纳腔内构造有与各所述滚针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滚针限位槽,且所述滚针限位槽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滚针沿自身径向自所述滚针限位槽脱出,并于所述滚针限位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豁口,且所述让位豁口对各所述滚针与所述轴体的接触部位进行让位。进一步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卡接相连。进一步的,于所述左轮体上成型有若干左卡头和左卡孔,对应于各所述左卡头,于所述右轮体上成型有可卡置相应所述左卡头的右卡孔;且对应于各所述左卡孔,于所述右轮体上成型有可卡置于相应所述左卡孔中的右卡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采用套设于所述轴体上的弹簧,且于外力驱动下,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可沿所述轴体的轴向相对运动而压缩所述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左轮体和所述右轮体均具有呈锥形的滚动面,且两个所述滚动面的大径端相邻布置。进一步的,于所述轴体的一端形成有过盈配合部,且所述过盈配合部被配置为可因于外部构件上轴体安装孔中的插装,而与所述轴体安装孔形成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过盈配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轴体外周面上的多个齿牙,多个齿牙环所述轴体的周向分布,且相邻于所述齿牙,于所述轴体上形成有引导所述过盈配合部插入所述轴体安装孔中的导入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滚轮,通过将左轮体和右轮体装配为总成,可提高左轮体和右轮体的配合精度,在应用于滑轨上时,可有效防止出现运动不同心的情况,并且不必先预留铆接让位孔再增加补强板,装配工艺简便,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并可有效保证滑轨整体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滑轨,包括可相对滑动且扣合于一起的上滑轨和下滑轨,于所述上滑轨上配置有如上所述的滚轮,且所述上滑轨经由所述滚轮与所述下滑轨相接;因外力驱动所述上滑轨,所述滚轮可绕所述轴体转动,而使所述上滑轨相对于所述下滑轨滑动。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身上的座椅,所述座椅经由如上所述的滑轨装设于所述车身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滑轨和车辆与前述的滚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述的滚轮应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上滑轨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滚轮应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滚轮的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滚轮的左壳体与轴体和滚针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左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左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轴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滑轨,2-下滑轨,201-轴体安装孔,3-左轮体,4-右轮体,5-轴体,6-滚针,7-弹性件,301-滚动面,302-左卡头,303-左卡孔,304-滚针限位槽,305-让位豁口;501-过盈配合部,502-导入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滚轮,其主要包括扣合形成有容纳腔的左轮体和右轮体,于左轮体和右轮体上安装有轴体,并于容纳腔内安装有两组滚针组件和弹性件。基于以上的整体结构描述,本实施例的滚轮应用状态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滚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先结合图4至图8对滚轮的结构进行说明。先参照图4所示,滚轮主要包括可拆卸相连的左轮体3和右轮体4,且于左轮体3和右轮体4之间扣合形成有容纳腔,具体来讲,于左轮体3内形成有左腔体,左腔体的两相对端敞口设置,相当于左腔体内形成有左通孔;于右轮体4内形成有右腔体,右腔体的两相对端也敞口设置,相当于右腔体内形成有右通孔;因左轮体3和右轮体4的扣合相连,左腔体和右腔体相连通而形成前述的容纳腔,且该容纳腔具有贯通布置的敞口,以便于安装下述的轴体5。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左轮体3和右轮体4结构相同,使得左轮体3和右轮体4可共用加工模具,因而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两者还可采用不完全对称的结构,只是如此成本相对较高。本实施例中,左轮体3和右轮体4卡接相连,具体来讲,左轮体3和右轮体4可采用注塑工艺成型,于左轮体3上成型有若干左卡头302和左卡孔303,如上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左卡头302经由连接自身的弹性臂沿左轮体3径向运动或复位,从而便于左轮体3和右轮体4卡接相连。对应于各左卡头302,于右轮体4上成型有可卡置相应左卡头302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轮体(3)和右轮体(4),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连接于一起,并于左轮体(3)和右轮体(4)之间扣合形成有容纳腔;/n轴体(5),穿经所述容纳腔设置,且所述轴体(5)的两端分别自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穿出;/n两组滚针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每组所述滚针组件均包括多个滚针(6),同一组的所述滚针(6)均与所述轴体(5)平行,并环所述轴体(5)的周向依次设置,且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于所述轴体(5)的轴向间距布置;/n弹性件(7),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因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的连接,所述弹性件(7)被夹置于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轮体(3)和右轮体(4),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连接于一起,并于左轮体(3)和右轮体(4)之间扣合形成有容纳腔;
轴体(5),穿经所述容纳腔设置,且所述轴体(5)的两端分别自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穿出;
两组滚针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每组所述滚针组件均包括多个滚针(6),同一组的所述滚针(6)均与所述轴体(5)平行,并环所述轴体(5)的周向依次设置,且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于所述轴体(5)的轴向间距布置;
弹性件(7),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因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的连接,所述弹性件(7)被夹置于两组所述滚针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各所述滚针(6),于所述容纳腔内构造有与各所述滚针(6)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滚针限位槽(304),且所述滚针限位槽(304)被配置为限制所述滚针(6)沿自身径向自所述滚针限位槽(304)脱出,并于所述滚针限位槽(304)的侧壁上开设有让位豁口(305),且所述让位豁口(305)对各所述滚针(6)与所述轴体(5)的接触部位进行让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体(3)和所述右轮体(4)卡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左轮体(3)上成型有若干左卡头(302)和左卡孔(303),对应于各所述左卡头(302),于所述右轮体(4)上成型有可卡置相应所述左卡头(302)的右卡孔;且对应于各所述左卡孔(303),于所述右轮体(4)上成型有可卡置于相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祥周俊孙继国赵丹
申请(专利权)人:诺创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