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把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5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尾端和第二锁体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锁芯组件,第一锁体上设有电子组件,第一锁体或第二锁体在靠近手把凹槽处活动设置有抵触件,抵触件上设有信号发射器,抵触件的抵压端突出于手把凹槽,电子组件包括具有检测信号发射器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和电池,在对车把上锁时,车把抵压抵触件的抵压端,从而带动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向靠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活动,实现对振动报警装置的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在自身进行上锁后不会发出警报;在对车把进行上锁后会发出警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把锁
本技术涉及锁
,尤其是一种用于锁定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车把的车把锁。
技术介绍
传统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车锁,多以U型锁、链条锁、碟刹锁为主,这些锁被破坏后,不会对车主进行警报提醒,并且这些锁都是对车轮及其传动件进行锁定,操作时需要弯腰低头,不方便。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车把锁,其可用于锁定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车把。一般的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尾端和第二锁体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分别设有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第二锁体在手把凹槽的一旁还设有与刹车手把相适配的刹车凹槽,锁胆固定于第一锁体内,其具有通过钥匙移动的锁芯,锁芯的底部具有锁舌;第二锁体具有供锁舌穿过的锁孔,并且锁芯上设有磁铁,第一锁体上设有电子组件,电子组件具有检测磁铁的磁感应开关,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和电池。用钥匙对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锁定后,磁感应开关检测到磁铁,从而导通报警电路,此时车把锁被晃动会发出报警。然而车把锁未使用,在携带运输的过程中,为了节省空间,需要将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锁定,此时如果车把锁进行晃动,会发出警报,因此车把锁未对车把进行上锁时,其本身不能进行锁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把锁,其在自身进行上锁后不会发出警报;在对车把进行上锁后会发出警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尾端和第二锁体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锁芯组件,所述第一锁体上设有电子组件,所述第一锁体或第二锁体在靠近手把凹槽处活动设置有抵触件,抵触件上设有信号发射器,抵触件的抵压端突出于手把凹槽,电子组件包括具有检测信号发射器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和电池,在对车把上锁时,车把抵压抵触件的抵压端,从而带动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向靠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活动,实现对振动报警装置的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互抱合后,构成完整的手把凹槽,可将车把夹设于手把凹槽处,再通过锁芯组件对车把锁进行锁定,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无法张开,不能解除对车把锁的锁定,当车把置于手把凹槽处,手把可抵压抵触件的抵压端使得抵压端摆离手把凹槽,从而使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靠近信号接收器,从而开启振动报警装置,振动报警装置检测到车把锁晃动,可发出警报;车把锁未使用时,在日常携带过程中,抵触件在不受外力抵压,不会发生活动,即使通过锁芯组件对车把锁进行锁定,也不会开启振动报警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锁体在电子组件的一旁设有安装腔,安装腔与手把凹槽连通,所述抵触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设置在安装腔处,所述抵触件上设有驱动抵触件的抵压端始终向突出于手把凹槽的方向摆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未上锁时,驱动件带动抵触件的抵压端摆入手把凹槽内;进行上锁时,手把被夹设于手把凹槽,此时手把可抵压抵触件使得其上的抵压端摆离手把凹槽,从而使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靠近信号接收器,从而开启振动报警装置,抵触件采用铰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锁体上设有供抵触件摆动的过槽,过槽与手把凹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抵触件往复摆动时,抵触件可经过过槽,不会跟第二锁体发生干涉,在不影响手把凹槽锁定手把的情况下,又不影响抵触件的摆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所述抵触件上设有供弹簧放置的放置腔,弹簧一端抵设在放置腔的底面上,另一端抵设在安装腔的底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车把锁上锁后,抵触件受车把抵触摆离手把凹槽,弹簧被抵触件压缩变形;车把锁解锁后,撤去手把对抵触件的抵压,弹簧恢复变形,可带动抵触件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锁体的尾端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锁体的尾端设有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配合,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驱动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向相互抱合的方向摆动的扭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扭簧套设在第二铰接轴上,扭簧的一端抵设在第一锁体上,另一端抵设在第二锁体上,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扭簧可驱动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相互抱合,上锁时更加省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锁芯组件包括锁芯和锁孔,所述第一锁体的头端设有与锁芯适配的活动腔,锁芯安装在活动腔内,锁孔对应锁芯设置在第二锁体的头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锁芯组件位于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的头端,位置设计合理,充分利用了车把锁的空间,可插设钥匙对车把锁进行锁定或解锁操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信号发射器为磁铁,所述信号接收器为霍尔磁力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磁铁靠近霍尔磁力传感器,霍尔磁力传感器检测到磁铁并开启振动报警装置,一旦发生晃动即可发出警报。本技术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锁体在手把凹槽的一旁还设有与刹车手把相适配的刹车凹槽,所述第二锁体在靠近其尾端处还设有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锁车把的同时可锁定刹车手把,整体安装更加稳定,并且凹槽处也可挂设头盔。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锁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抵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一种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第一锁体1的尾端和第二锁体2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1上设有第一半凹槽31,第二锁体2上设有第二半凹槽32,第一半凹槽31和第二半凹槽32相抱合构成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3,第二锁体2在手把凹槽3的一旁还设有与刹车手把相适配的刹车凹槽21,第二锁体2在靠近其尾端处还设有凹槽22,第一锁体1和第二锁体2之间设有锁芯组件9,第一锁体1上设有电子组件,第一锁体1上设有供电子组件安装的容置腔11,第一锁体1或第二锁体2在靠近手把凹槽3处活动设置有抵触件4,抵触件4上设有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为磁铁5,抵触件4上设有供磁铁5插设的插槽41,抵触件4的抵压端42突出于手把凹槽3,电子组件包括具有检测磁铁5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62和电池63,信号接收器为霍尔磁力传感器61,在对车把上锁时,车把抵压抵触件4的抵压端42,从而带动抵触件4上的磁铁5向靠近霍尔磁力传感器61的方向活动,实现对振动报警装置62的开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体1在容置腔11的一旁设有安装腔12,安装腔12与手把凹槽3连通,抵触件4通过第一铰接轴71铰接设置在安装腔12处,抵触件4上设有驱动抵触件4的抵压端42始终向突出于手把凹槽3的方向摆动的驱动件。当然抵触件4还可以滑移设置在第一锁体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体2上设有供抵触件4摆动的过槽23,过槽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尾端和第二锁体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锁芯组件,所述第一锁体上设有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或第二锁体在靠近手把凹槽处活动设置有抵触件,抵触件上设有信号发射器,抵触件的抵压端突出于手把凹槽,电子组件包括具有检测信号发射器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和电池,在对车把上锁时,车把抵压抵触件的抵压端,从而带动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向靠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活动,实现对振动报警装置的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把锁,包括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第一锁体的尾端和第二锁体的尾端铰接,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与车头手把相适配的手把凹槽,所述第一锁体和第二锁体之间设有锁芯组件,所述第一锁体上设有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或第二锁体在靠近手把凹槽处活动设置有抵触件,抵触件上设有信号发射器,抵触件的抵压端突出于手把凹槽,电子组件包括具有检测信号发射器的信号接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振动报警装置和电池,在对车把上锁时,车把抵压抵触件的抵压端,从而带动抵触件上的信号发射器向靠近信号接收器的方向活动,实现对振动报警装置的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把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在电子组件的一旁设有安装腔,安装腔与手把凹槽连通,所述抵触件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设置在安装腔处,所述抵触件上设有驱动抵触件的抵压端始终向突出于手把凹槽的方向摆动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把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上设有供抵触件摆动的过槽,过槽与手把凹槽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高林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超美汽摩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