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52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54
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池单元(2),它们沿一方向层叠;以及蓄电池壳体,其收纳多个蓄电池单元。蓄电池壳体具备:壳体主体(5),其形成为以与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正交方向为轴向的筒状,且内部成为收纳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收纳空间(11);以及多个划分壁(6),它们与壳体主体的内表面连接并且在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用于将收纳空间划分为在层叠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空间(15)。层叠方向上的分割空间的长度随着在层叠方向上从收纳空间的端部接近中央而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模块。
技术介绍
在日本国特表2018-521447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层叠有多个蓄电池单元的蓄电池单元组收纳于保护外壳而成的蓄电模块(蓄电池)。具体而言,在日本国特表2018-521447号公报的蓄电模块中,将多个蓄电池单元组分别收纳于沿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排列的保护外壳的多个内部腔室。在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相邻的蓄电池单元组之间,存在对内部腔室进行划分的保护外壳的隔壁。在具备沿一方向层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蓄电模块中,各蓄电池单元伴随着充放电而发热。然而,在位于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该中央部分附近的蓄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热量难以向外部扩散。另外,温度上升了的蓄电池单元有促进性能劣化的倾向,能够通过均匀地抑制温度上升来抑制蓄电模块的性能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层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散热性的蓄电模块。(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所涉及的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池单元,它们沿一方向层叠;以及蓄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所述蓄电池壳体具备:壳体主体,其形成为以与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正交方向为轴向的筒状,且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成为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收纳空间;以及多个划分壁,它们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用于将所述收纳空间划分为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空间,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分割空间的长度随着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从所述收纳空间的端部接近中央而变小。<br>(2)在上述蓄电模块中,也可以是,所述壳体主体形成为矩形的筒状,矩形的筒状的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一侧壁、以及在第二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正交方向与所述层叠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正交方向正交,各划分壁沿所述第二正交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正交方向上的各划分壁的两端与所述一对第二侧壁连接。(3)在上述蓄电模块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侧壁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的外表面以随着在所述第二正交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趋向中央而在所述层叠方向上趋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的方式倾斜形成,所述第一侧壁的在所述层叠方向上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内侧的内表面形成为与所述层叠方向正交的平坦面。(4)在上述蓄电模块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侧壁形成有从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二正交方向上与所述划分壁重叠。(5)在上述蓄电模块中,也可以是,所述突起部是沿所述第一正交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凸台部。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层叠方向上位于收纳空间的中央的分割空间的长度比位于收纳空间的端部的分割空间的长度小。即,多个划分壁在收纳空间的中央部分密集地配置。由此,能够将在收纳于收纳空间的中央部分的蓄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向划分壁高效地传导,进而从划分壁向壳体主体高效地传导。由此,能够向壳体主体的外部有效地扩散位于中央部分的蓄电池单元的热量。因此,能够提高层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散热性。根据上述(2)的方案,将壳体主体的一对第二侧壁彼此连结的多个划分壁在收纳空间的中央部分密集地配置。即,中央部分的划分壁彼此的间隔小。因此,即使冲击、载荷等外力从壳体主体的外侧作用于一方的第二侧壁,也能够抑制一方的第二侧壁发生变形(特别是发生挠曲变形)。因此,能够提高一对第二侧壁的强度以及刚性。特别是,能够提高层叠方向上的各第二侧壁的中央部分的强度以及刚性。根据上述(3)的方案,层叠方向上的第一侧壁的厚度随着在第二正交方向上从第一侧壁的两端趋向中央而变厚。因此,即使冲击、载荷等外力从壳体主体的外侧作用于第一侧壁,也能够抑制第一侧壁发生变形(特别是发生挠曲变形)。另外,根据上述(3)的方案,即使由于与充放电、发热、劣化相伴的蓄电池单元的膨胀力而从壳体主体的内侧按压第一侧壁,也能够抑制第一侧壁发生变形(特别是发生挠曲变形)。另外,根据上述(3)的方案,层叠方向上的第一侧壁的厚度在第二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壁的两端部分变薄,因此既能够抑制第一侧壁的变形,又能够减少用于第一侧壁的材料。由此,能够实现包含第一侧壁的蓄电模块的轻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根据上述(4)的方案,通过突起部设置于与划分壁重叠的位置,能够从划分壁向突起部高效地传导在蓄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热量。突起部从第二侧壁的外表面突出,因此能够将传导至突起部的热量向壳体主体的外部有效地扩散。另外,根据上述(4)的方案,在第二侧壁与对象物(例如地面)碰撞时,突起部比第二侧壁先与对象物接触。即,能够避免第二侧壁直接碰上对象物。另外,突起部与划分壁重叠,由此能够直接向划分壁传导作用于突起部的冲击、载荷等外力。即,能够抑制作用于突起部的外力向第二侧壁传导。根据以上,能够抑制第二侧壁由于外力而发生变形。根据上述(5)的方案,通过在凸台部内穿过螺丝,能够将部件(例如覆盖壳体主体的开口的盖部)固定于壳体主体。因此,能够将用于向壳体主体固定部件的凸台部有效地活用于蓄电池单元的散热、第二侧壁的变形抑制。另外,根据上述(5)的方案,凸台部从壳体主体的外表面突出,该凸台部为了将部件固定于壳体主体而供螺丝穿过。因此,与在第二侧壁形成供螺丝穿过的孔的情况相比,既能够确保第二侧壁的刚性,又能够将第二侧壁的厚度抑制为较小。由此,能够减少用于第二侧壁的材料。因此,能够实现包含第二侧壁的蓄电模块的轻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附图说明图1是从第一盖部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而得到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盖部侧观察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而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中从壳体主体分离了一对盖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中从壳体主体取出了多个蓄电池单元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在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中从壳体主体的轴向观察壳体主体而得到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VI-VI向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6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模块1具备:沿一方向层叠的多个蓄电池单元2;以及收纳多个蓄电池单元2的蓄电池壳体3。在图1~6中,X轴方向表示多个蓄电池单元2的层叠方向,Z轴方向表示与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正交方向,Y轴方向表示与层叠方向以及第一正交方向正交的第二正交方向。蓄电池单元2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如图4~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单元2形成为以层叠方向(X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具体而言,蓄电池单元2是利用一对膜对电池要素进行层压而成的层压型的蓄电池单元2。层压型的蓄电池单元2有时在充放电时、发热时、性能劣化时沿着厚度方向(层叠方向)膨胀。如图4、6所示,多个蓄电池单元2以各蓄电池单元2的电极2A、2B位于第一正交方向的一侧(Z轴负方向侧)的方式层叠。利用未图示的母线、电路基板而将电极2A、2B彼此适当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n所述蓄电模块具备:/n多个蓄电池单元,它们沿一方向层叠;以及/n蓄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n所述蓄电池壳体具备:/n壳体主体,其形成为以与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正交方向为轴向的筒状,且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成为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收纳空间;/n以及多个划分壁,它们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用于将所述收纳空间划分为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空间,/n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分割空间的长度随着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从所述收纳空间的端部接近中央而变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JP 2019-0115351.一种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蓄电模块具备:
多个蓄电池单元,它们沿一方向层叠;以及
蓄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
所述蓄电池壳体具备:
壳体主体,其形成为以与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正交的第一正交方向为轴向的筒状,且所述壳体主体的内部成为收纳所述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收纳空间;
以及多个划分壁,它们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连接并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用于将所述收纳空间划分为在所述层叠方向上并排的多个分割空间,
所述层叠方向上的所述分割空间的长度随着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从所述收纳空间的端部接近中央而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模块,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形成为矩形的筒状,矩形的筒状的所述壳体主体具有在所述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一侧壁、以及在第二正交方向上隔开间隔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