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静压线性滑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06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液静压线性滑轨,其包含有一条轨道、一个滑块,以及两个负荷块。轨道具有两条相对的外沟槽,滑块设于轨道且具有两条相对的内沟槽,各负荷块设于轨道的外沟槽与滑块的内沟槽之间,且各负荷块具有一个负荷部与一个承靠部,各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一个对应轨道的油腔,使润滑油通过油腔在负荷块与轨道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各负荷块的承靠部抵接于滑块的内沟槽的槽壁,使各负荷块能与滑块同步动作。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将油腔设置于负荷块,并不需对滑块额外加工,进而大幅降低制程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静压线性滑轨
本专利技术与线性滑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易于加工的液静压线性滑轨。
技术介绍
所谓的液静压线性滑轨主要是利用一定压力将润滑油充填在滑轨与滑块之间,使滑块通过润滑油所形成的油膜而在无摩擦状态下顺畅地沿着滑轨作线性位移。美国公告第4,978,233号专利案所揭露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在滑块与滑轨之间设置承载组件,并在承载组件朝滑轨的一侧面设置油腔组件,使润滑油通过油腔组件在滑块与滑轨之间形成油膜。然而在前述专利案中需要对滑块进行额外的加工才能跟承载组件作搭配,碍于构型的关系会导致滑块在加工上会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静压线性滑轨,其易于加工,以大幅降低制程难度。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包含有一条轨道、一个滑块,以及两个负荷块。该轨道的外周面具有两条相对的外沟槽;该滑块具有一个滑槽,该滑块以该滑槽可滑移地设于该轨道,该滑槽的槽壁具有两条相对的内沟槽,该滑块的内沟槽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该轨道的外沟槽;各该负荷块设于该轨道的外沟槽与该滑块的内沟槽之间,且各该负荷块具有一个负荷部与一个承靠部,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之间保持一个预定间隙,且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一个油腔,该油腔对应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使润滑油通过该油腔在各该负荷块与轨道之间形成一层油膜,各该负荷块的承靠部抵接于该滑块的一该内沟槽的槽壁,使两个该负荷块能跟着该滑块一起动作。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将该油腔设置于该负荷块,因此不需要对该滑块进行额外加工,如此即可达到降低制程难度的目的。较佳地,该轨道的各该外沟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负荷面,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两个第两个负荷面,该轨道的一该第一负荷面正对于一该负荷块的一该第两个负荷面,各该负荷块的一该第两个负荷面具有一该油腔,如此可以产生更佳的承载效果。较佳地,该滑块的各该内沟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承靠面,各该负荷块的承靠部具有两个第二承靠面,该滑块的一该第一承靠面抵接于一该负荷块的一该第二承靠面,其中,该第一、第二承靠面可以是斜面或弧面,只要两者能够相互搭配即可。较佳地,该滑块的两个相对端面分别设有一个注油端盖与一个泄油端盖,该注油端盖具有一个注油孔与一个连通该注油孔的第一注油通道,该泄油端盖具有一个泄油孔与一个连通该泄油孔的第一泄油信道,至于各该负荷块具有一个连通该油腔的出油孔与一个紧邻该油腔的导油孔,且各该负荷块的内部具有一条第二注油通道与一条第二泄油通道,该第二注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注油通道与该出油孔,第二泄油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该第一泄油通道与该导油孔。借此,润滑油可以从该注油孔注入该第一注油通道,接着再沿着该第一注油通道流到各该第二注油通道,最后再从各该第二注油通道流到该油腔内,至于溢出该油腔的润滑油可以从该导油孔流到各该第二泄油通道,然后再沿着各该第二泄油通道流到该第一泄油通道,最后再从该泄油孔排出至外界。有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对于液静压线性滑轨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所提供的负荷块的外观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省略注油端盖的端视图。图5类同于图4,主要显示第一、第二承靠面以弧面的态样呈现。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省略轨道及滑块的外观立体图。图7为图6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注油端盖与负荷块之间的油路关系。图8类同于图7,主要显示泄油端盖与负荷块之间的油路关系。【符号说明】10液静压线性滑轨20轨道21外沟槽22第一负荷面23第一衔接面30滑块31滑槽32内沟槽33第一承靠面34第二衔接面40注油端盖41注油孔42第一注油通道50泄油端盖51泄油孔52第一泄油通道60负荷块61负荷部62第两个负荷面63第三衔接面64承靠部65第二承靠面66第四衔接面67油腔68出油孔69导油孔70第二注油通道71第二泄油通道72注油接头73泄油接头74阻隔件具体实施方式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于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权利要求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液静压线性滑轨10包含有一条轨道20、一个滑块30,以及两个负荷块40。轨道20的外周面具有两条上下相对的外沟槽21,各外沟槽21沿着轨道20的长度方向延伸。再如图4所示,外沟槽21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负荷面22与一个衔接两个该第一负荷面22的第一衔接面23,两个该第一负荷面22均为斜面,且两个该第一负荷面22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3呈镜射对称。滑块30具有一个滑槽31,滑块30以滑槽31组装于轨道20,使滑块30能沿着轨道20位移。再如图2及图4所示,滑槽31的槽壁具有两条彼此相对的内沟槽32,滑块30的内沟槽32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轨道20的外沟槽21,而且,滑块30的内沟槽32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承靠面33与一个衔接两个该第一承靠面33的第二衔接面34,两个该第一承靠面33均为斜面,且两个该第一承靠面33相对于第二衔接面34呈镜射对称。此外,如图2、图6及图7所示,滑块30的两个相对端面分别利用诸如螺丝之类的固定组件锁设一个注油端盖40与一个泄油端盖50,其中的注油端盖40具有一个注油孔41与一个连通注油孔41的第一注油通道42,而泄油端盖50具有一个泄油孔51与一个连通泄油孔51的第一泄油通道52。负荷块60以柱状体的态样呈现。如图3所示,负荷块60具有一个负荷部61与一个承靠部64,其中:负荷块60的负荷部61具有两个第两个负荷面62与一个衔接两个该第两个负荷面62的第三衔接面63,两个该第两个负荷面62均为斜面,且两个该第两个负荷面62相对于第三衔接面63呈镜射对称;负荷块60的承靠部64具有两个第二承靠面65与一个衔接两个该第二承靠面65的第四衔接面66,两个该第二承靠面65均为斜面,且两个该第二承靠面65相对于第四衔接面66呈镜射对称;此外,负荷块60的负荷部61的各个第两个负荷面62具有一个油腔67与一个连通油腔67的出油孔68,且负荷块60的负荷部61的第三衔接面63的二端分别具有两个紧邻于油腔67的导油孔69;再如图3、图7及图8所示,负荷块60的内部具有一条第二注油通道70与一条第二泄油通道71,第二注油通道70的一端连通两个出油孔68,第二泄油通道71则是跟四个导油孔69同时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静压线性滑轨,包含有:/n一轨道,该轨道的外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外沟槽;/n一滑块,具有一滑槽,该滑块以该滑槽可滑移地设于该轨道,该滑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相对的内沟槽,该滑块的内沟槽对应于该轨道的外沟槽;以及/n两个负荷块,分别设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与该滑块的一该内沟槽之间,各该负荷块具有一负荷部与一承靠部,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之间保持一预定间隙,且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一油腔,该油腔面向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各该负荷块的承靠部抵接于该滑块的一该内沟槽的槽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静压线性滑轨,包含有:
一轨道,该轨道的外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外沟槽;
一滑块,具有一滑槽,该滑块以该滑槽可滑移地设于该轨道,该滑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相对的内沟槽,该滑块的内沟槽对应于该轨道的外沟槽;以及
两个负荷块,分别设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与该滑块的一该内沟槽之间,各该负荷块具有一负荷部与一承靠部,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之间保持一预定间隙,且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一油腔,该油腔面向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槽壁,各该负荷块的承靠部抵接于该滑块的一该内沟槽的槽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其中该轨道的各该外沟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负荷面,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具有两个第两个负荷面,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的一该第两个负荷面正对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一该第一负荷面,且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的一该第两个负荷面具有一该油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其中该轨道的各该外沟槽的槽壁还具有一衔接两个该第一负荷面的第一衔接面,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还具有一衔接两个该第两个负荷面的第三衔接面,各该负荷块的负荷部的第三衔接面正对于该轨道的一该外沟槽的第一衔接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其中各该第一负荷面为一斜面,且两个该第一负荷面相对于该第一衔接面呈镜射对称,各该第两个负荷面为一斜面,且两个该第两个负荷面相对于该第三衔接面呈镜射对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静压线性滑轨,其中该滑块的各该内沟槽的槽壁具有两个第一承靠面,各该负荷块的承靠部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钦林建廷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