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173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2
一种车用饰件,包括:装接部,其包括外侧壁部、内侧壁部和将外侧壁部与内侧壁部连接的顶壁部;芯,其埋入在装接部中;以及保持唇,其从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的至少一者的内表面突出,其中,所述装接部和所述保持唇由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其中,在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的末端部之中,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由覆盖部覆盖,该覆盖部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饰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9年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9-01077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用饰件,其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为细长形状。
技术介绍
通常,饰件装接至沿着汽车等的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设置的凸缘,开口部例如为车门开口部和尾箱(trunk)开口部。这样的饰件通过聚合物材料的挤压成型而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装接部的形状,并且通过用装接部从两侧夹持凸缘而装接至凸缘。在这样的饰件中,在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装接部内埋有强化芯,使得装接部能够稳定地装接至凸缘。近年来,已经要求作为装接至车身的部件重量降低,饰件也被要求重量降低。从而,如专利文献1(JP-A-2015-120366)中描述的,饰件由发泡聚合物材料(发泡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以减轻重量。发泡聚合物材料比非发泡聚合物材料(未发泡的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小的比重,并且在减轻重量上是有效的。近年来,已经要求要装接至车身的部件减轻重量以及尺寸。响应该要求,例如,在通过缩短饰件的两侧壁部而减小饰件尺寸的情况下,芯的尺寸、保持唇的位置、芯的末端与保持唇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被设定为与未缩短两侧壁部的情况相同,使得装接部能够保持用于夹持凸缘的力(保持力)。在该情况下,覆盖芯的末端的侧壁部的末端部的厚度变薄,该芯具有大致U形截面并且埋入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装接部中,以在装接部的两侧壁部之间延伸。此处,由于作为形成侧壁部的材料的发泡聚合物材料与非发泡聚合物材料相比具有较弱的撕裂强度,所以当覆盖芯的末端的侧壁部的末端部的厚度由于饰件尺寸减小而变薄时,侧壁部的末端部更容易由于撕裂强度变弱而被撕裂,并且芯的末端露出的问题的发生频率升高。通常,虽然通过挤压成型将饰件成形为线状,但是由于饰件所装接的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处的凸缘根据开口部的形状而弯曲,所以当装接至凸缘时,饰件根据凸缘的形状而弯曲。此时,当饰件在侧壁部的末端侧延伸的方向上弯曲时,由于载荷施加到覆盖芯的末端的侧壁部的末端部的特别薄的部分,所以侧壁部的末端部较容易被芯的末端的边缘撕裂,并且芯可能露出。结果,饰件所装接的部件可能被露出的芯损坏,操作者可能受伤,芯可能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防止车用饰件中的芯露出,该饰件通过发泡聚合物材料而减轻了重量。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饰件,该车用饰件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被构造为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与开关部件之间,所述开关部件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所述车用饰件包括:装接部,该装接部包括外侧壁部、内侧壁部和将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连接的顶壁部;芯,该芯埋入所述装接部中以从所述外侧壁部延伸至所述内侧壁部;以及保持唇,该保持唇从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内表面突出,其中,所述装接部被构造为,通过将沿着所述车身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设置的凸缘容纳在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得所述保持唇抵接所述凸缘,而装接至所述凸缘,其中,所述装接部和所述保持唇由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其中,在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的末端部之中,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由覆盖部覆盖,该覆盖部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在该构造中,在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的末端部之中,由于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中至少一者的末端部由具有比发泡聚合物材料的撕裂强度强的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覆盖,所以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能够通过覆盖部强化。因此,即使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薄化,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也能够防止侧壁部的末端部被芯的末端缘撕裂,从而防止芯露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车用饰件,其中,所述覆盖部覆盖如下区域:从形成有所述保持唇的侧壁部的末端部到所述保持唇的被构造为抵接所述凸缘的部分。以该方式,从保持唇的根部到保持唇的被构造为抵接凸缘的部分的区域也能够通过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强化,并且能够通过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增大保持唇相对于凸缘的摩擦系数。因此,能够增大保持唇对凸缘的装接的保持力,并且能够更稳定地维持饰件装接至凸缘的状态。此外,由于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并且覆盖侧壁部的末端部的覆盖部延伸至保持唇的被构造为抵接凸缘的部分,所以也能够提高通过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的侧壁部的末端部的强化效果(防撕裂效果)。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车用饰件,其中,通过将聚合物材料与至少微胶囊混合并且使所述聚合物材料和微胶囊的混合物发泡而形成所述发泡聚合物材料。通常,在聚合物材料通过与微胶囊混合而发泡的情况下,与仅混合化学发泡剂并且发泡的情况相比,容易获得具有较小比重的泡沫。因此,虽然在减轻重量方面是有效的,但是撕裂强度弱。如通过至少使用微胶囊获得的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侧壁部的末端部被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覆盖,则确保了作为通过使用微胶囊获得的发泡聚合物材料的优点的减重效果,并且通过非发泡聚合物材料的覆盖部的强化效果能够防止侧壁部的末端部被芯的末端缘撕裂。因此,能够同时满足减轻饰件的重量和确保侧壁部的末端部的撕裂强度这两个矛盾的需求。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三方面的车用饰件,其中,通过将所述聚合物材料与所述微胶囊和化学发泡剂混合并且使所述聚合物材料、所述微胶囊和所述化学发泡剂的混合物发泡而形成所述发泡聚合物材料。在通过将聚合物材料与微胶囊及化学发泡剂二者混合而获得发泡聚合物材料的情况下,与通过将聚合物材料仅与微胶囊混合而获得的发泡聚合物材料相比,由于混合了化学发泡剂,所以能够减少发泡聚合物材料的撕裂强度的降低。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的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一项的车用饰件,其中,所述覆盖部的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具有1.15至1.35范围内的比重。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实验结果,如果非发泡聚合物材料的比重低于1.15,则非发泡聚合物材料的覆盖部的强化效果不足,并且不能获得足够的防撕裂效果。此外,如果非发泡聚合物材料的比重大于1.35,则不能获得充分的减重效果。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至第五的方面的任一项的车用饰件,其中所述发泡聚合物材料的发泡率为1.3以上且2.0以下。此处,发泡率是通过发泡前的比重除以发泡后的比重获得的值。如果发泡率小于1.3,则饰件重量不能减轻。如果发泡率大于2.0,则使饰件保持于凸缘的保持力降低。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项的车用饰件,其中,所述覆盖部覆盖如下区域:从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到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所述至少一者的两个侧表面的超过所述芯的末端的位置。以该方式,由于从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到外侧壁部和内侧壁部的至少一者的两个侧表面的超过芯的末端的位置的区域能够通过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的覆盖部强化,所以即使在饰件的成型期间芯的位置偏移时也能够防止侧壁部的末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饰件,该车用饰件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被构造为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与开关部件之间,所述开关部件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所述车用饰件包括:/n装接部,该装接部包括外侧壁部、内侧壁部和将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连接的顶壁部;/n芯,该芯被埋入所述装接部中,以从所述外侧壁部延伸至所述内侧壁部;以及/n保持唇,该保持唇从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内表面突出,/n其中,所述装接部被构造为,通过将沿着所述车身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设置的凸缘容纳在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所述保持唇抵接所述凸缘,所述装接部装接至所述凸缘,/n其中,所述装接部和所述保持唇由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n其中,在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的末端部之中,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由覆盖部覆盖,该覆盖部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JP 2019-0107741.一种车用饰件,该车用饰件由聚合物材料形成为细长形状并且被构造为设置在车身的开口部的周缘与开关部件之间,所述开关部件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部,所述车用饰件包括:
装接部,该装接部包括外侧壁部、内侧壁部和将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连接的顶壁部;
芯,该芯被埋入所述装接部中,以从所述外侧壁部延伸至所述内侧壁部;以及
保持唇,该保持唇从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内表面突出,
其中,所述装接部被构造为,通过将沿着所述车身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设置的凸缘容纳在所述外侧壁部与所述内侧壁部之间的间隙中使得所述保持唇抵接所述凸缘,所述装接部装接至所述凸缘,
其中,所述装接部和所述保持唇由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
其中,在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的末端部之中,所述外侧壁部和所述内侧壁部之中的至少一者的末端部由覆盖部覆盖,该覆盖部由非发泡聚合物材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饰件,
其中,所述覆盖部覆盖如下区域:从形成有所述保持唇的侧壁部的末端部到所述保持唇的被构造为抵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引地真司西胁弘行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兴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