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05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由十四烷基硫酸钠制备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多种体外试验系统的研究中证实十四烷基硫酸钠能有效地抑制内皮,对内皮细胞的破坏有显著的作用,能够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采用十四烷基硫酸钠制备获得的药物用于治疗血管瘤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相比,微创无痕、经济、可重复、疗效好,部分病变较大患者可分期多次治疗,避免了开放手术巨大创伤、残留和疤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十四烷基硫酸钠以其疗效高和副作用小的优点使硬化剂注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十四烷基硫酸钠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目前,十四烷基硫酸钠被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且疗效显著。专利CN104840419B制备了一种稳定性好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血管增生或血管畸形,好发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其中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血管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血管瘤不仅给人们的容貌上带来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了威胁。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冷冻治疗等,方法繁多,各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药物或方法成为血管瘤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等缺陷,提供一种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采用十四烷基硫酸钠制备获得的药物用于治疗血管瘤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相比,微创无痕、经济、可重复、疗效好,部分病变较大患者可分期多次治疗,避免了开放手术巨大创伤、残留和疤痕。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应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血管瘤包括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蔓状血管瘤,更优选海绵状血管瘤,主要分布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药物的形式优选为注射剂,更优选为注射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优选为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之一或者唯一活性成分。当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为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之一时,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可与本领域常规的治疗血管瘤的药物配合使用,所述治疗血管瘤的药物可为聚桂醇,普萘洛尔等。当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与其他治疗血管瘤的药物配合使用时,所属十四烷基硫酸钠可与其他治疗血管瘤的药物同时用药,或先后用药。当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为所述药物的唯一活性成分时,所述药物可包括十四烷基硫酸钠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地,所述药物可为如专利CN201510333589.1中说明书第[0009]-[0024]段描述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其中,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原料配方可包括如下组分:磷酸氢二钠、十四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和pH调节剂;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pH=7.5-7.9。其中,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原料配方可由如下组分所组成:磷酸氢二钠、十四烷基硫酸钠、苯甲醇、水和pH调节剂;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pH=7.5-7.9。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所述苯甲醇的质量占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总质量的2%-8%,更优选地为3%-6%,例如4%和5%。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所述磷酸氢二钠的质量占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总质量的0.2%-2%;更优选地为0.4%-0.9%,例如0.5%。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的质量占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总质量的0.5%-5%;更优选地为1%-3%,例如1.2%。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所述pH调节剂的质量占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总质量的0.01%-0.08%;更优选地为0.02%-0.06%。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或磷酸二氢钠。优选地,所述原料配方中的水为注射用水。其中,按照本领域常识,所述磷酸氢二钠可以是其水合物的形式,也可以是无水磷酸氢二钠。所述水合物可为磷酸氢二钠的二水合物、七水合物和十二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可包括下述步骤:将pH=8.4-8.8的所述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与所述苯甲醇的混合液,与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加入所述pH调节剂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9,即可。优选地,所述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与所述苯甲醇的混合液的pH=8.5-8.7,例如8.6。优选地,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苯甲醇加入到所述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再加入所述pH调节剂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9,即可。优选地,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苯甲醇加入到所述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并搅拌分散,再加入所述pH调节剂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9,即可。更优选地,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苯甲醇加入到所述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中并搅拌溶解,然后加入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并搅拌分散,再加入所述pH调节剂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9,即可。优选地,所述“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9”为使混合体系的pH至7.5-7.7。优选地,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定容的步骤、过滤的步骤和灌装的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所述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优选地,所述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的给药剂量优选为每次0.5-2mL,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0mL,优选每次1mL。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使用由十四烷基硫酸钠制备的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多种体外试验系统的研究中证实十四烷基硫酸钠能有效地抑制内皮,对内皮细胞的破坏有显著的作用,能够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采用十四烷基硫酸钠制备获得的药物用于治疗血管瘤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相比,微创无痕、经济、可重复、疗效好,部分病变较大患者可分期多次治疗,避免了开放手术巨大创伤、残留和疤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效果实施例1中十四烷基硫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瘤体积变化情况。图2为本专利技术效果实施例3中药物干预过程中十四烷基硫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瘤体中CD133PCR检测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以下实施例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如下:实验用雌性裸鼠30只,鼠龄(30±3.2)d,体重(20±1.5)g,购于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血管瘤组织(瘤体大小约10.2cm×7.5cm×1.2)来源于上海华山医院的手术标本;DMEM与M199(GIBCO公司),胰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十四烷基硫酸钠在制备治疗血管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瘤包括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蔓状血管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形式为注射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为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之一或者唯一活性成分。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为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之一时,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还包括聚桂醇或普萘洛尔。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十四烷基硫酸钠为所述药物的唯一活性成分时,所述药物为十四烷基硫酸钠注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春燕陈辰黄臻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