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05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具体为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显示出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能显著诱导细胞死亡。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非疾病治疗,而是用于体外研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甲双胍和低温等离子体联用在诱导神经胶质瘤死亡的应用的方案可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策略,以期为设计治疗胶质瘤的新产品或新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低温等离子体和二甲双胍的新用途,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
技术介绍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恶性胶质瘤(GBM)是胶质瘤里恶性程度最高的,其五年生存率约为5%,在过去几十年间,恶性胶质瘤的生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善。胶质瘤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4/100000。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根据组织病理学和突变特性将胶质瘤分为外周胶质瘤(WHO,I级)和浸润性胶质瘤(WHO,II-IV级),其中后者又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占所有恶性神经胶质瘤的60-70%),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占10-15%),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10%)以及其他一些不常见的亚型。胶质瘤的治疗方式一般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放疗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一般疗法,目前,通过手术切除加同步放化疗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的最佳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恶性胶质瘤的治疗进展包括以获得最大程度安全切除的新型外科手术技术,特定的放射治疗方案和新的全身化疗方案。替莫唑胺(TMZ,一种烷化剂)通过在O6位置上将鸟嘌呤烷基化以及在腺嘌呤的N3和N7位置上进行烷基化来杀伤胶质瘤,其代表星形细胞瘤的二线用药和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线用药。尽管TMZ能够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提供积极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在低级别胶质瘤和其他一些基因突变的胶质瘤亚型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对于一些亚型,比如IDH突变型和低级别星型细胞瘤,TMZ治疗会使得这些肿瘤表现出高度突变的恶性肿瘤特性。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指出,一些GBM患者对TMZ产生抗药性,甚至有些患者对TMZ的治疗不响应。因此,迫切需要用于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产品或方案。自然界的等离子体是在高温下形成的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存在的第四种形态。在实验室条件下,工程师可以产生室温的等离子体,因此也称之为低温等离子体(CAP)。等离子由多种活性自由基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自由氧基和自由氮基(ROS/RNS)。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无论是体外还是体内实验,CAP或者CAP激活的培养基(CAM)展现出了一种广谱性的抗瘤效应。多药剂或联合癌症疗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而CAP/CAM已在实验室中被用于与某些药物联合以治疗肿瘤。TetsuoAdachi等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能够增强CAM对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将乳腺癌细胞系用HSP90抑制剂(PU-H71)预致敏,能够增强CAP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对TMZ有抗药性的GBM细胞用CAP处理后,恢复了对TMZ的敏感性。而2019年,FDA批准了低温等离子体手术刀用于临床上治疗肿瘤,这无疑增加了CAP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二甲双胍(Met)是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重要的药物。近年来发现二甲双胍能够增强多种肿瘤对某些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将TMZ与二甲双胍联用后,相比于单药治疗,能够显著杀伤胶质瘤细胞;二甲双胍和索拉非尼联用能够显著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并诱导自噬;二甲双胍能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对儿茶素的敏感性。由于二甲双胍价格便宜且已经批准在临床上使用,其如能在肿瘤中的应用,相较于从头开发新药和现有的肿瘤特效药有天然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优选的是,通过对体外胶质瘤细胞先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U251细胞死亡的应用。优选的是,通过对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先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处理,再培养6-24小时,然后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5-120秒,以诱导U251细胞死亡。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U87细胞死亡的应用。优选的是,通过对体外培养的U87细胞先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处理,再培养6-24小时,然后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5-120秒,以诱导U251细胞死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显示出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细胞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能显著诱导细胞死亡。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甲双胍和低温等离子体联用在诱导神经胶质瘤死亡的应用的方案可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策略,以期为设计治疗胶质瘤的新产品或新方案提供新的思路。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的实验结果;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的实验结果;图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的实验结果;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中的实验结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本专利技术提供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通过对体外胶质瘤细胞先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诱导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死亡。本专利技术用于非疾病治疗,主要是用于体外研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研究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胶质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设计治疗胶质瘤的新产品或新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以下实施例中以U251和U87脑胶质瘤细胞为对象进行实验,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使用的都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相关的试剂与耗材。实施例一:测定低温等离子体(CAP)与二甲双胍(MET)单用、联用对U251/U87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效果1、为了判断低温等离子体和二甲双胍单独作用对胶质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是否有影响,本实施例中首先分别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和二甲双胍对胶质瘤细胞系活力的影响。将U251细胞系按7.5*104个/ml,U87细胞系5*104/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小时后:(1)等离子单独作用实验:分别按10,20,40,60秒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处理,分别于处理24小时和48小时后,用CellTiterBlue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如图1A-1B所示,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力,且抑制效果与细胞暴露在等离子体下的时间成正相关,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继续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胞活力的抑制没有显著差异。对图1A-1B进行分析:胶质瘤细胞系U251(图1A)、U87细胞系(图1B)培养24小时后,用CAP分别处理10,20,40,60秒,再将细胞继续培养24和48小时后,用CellTiterBlue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可以发现,CAP对细胞活力的抑制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体外胶质瘤细胞先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处理,然后再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在体外非治疗性诱导U251细胞死亡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与二甲双胍联用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轩杨帆周元帅杨姣黄煜伦李炎炎乔治·塞吉亚迪斯赵容川孟星君撒小涵欧阳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