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6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包括卧式筒体、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传动机构;所述卧式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阀;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为双圆柱腔体;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外侧,设有隔热板;在所述隔热板的内侧与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双圆柱腔体的外侧;所述电加热管的两端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的混合机筒体结构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了加热仓用来安装电加热管,实现对卧式筒体的筒壁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内部物料;另一方面,增加温度检测元件,实现对温度的有效可控,满足了特定温度下的物料混合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轴桨叶式混合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机,特别是温度控制的双轴桨叶式无重力混合机,属于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又称无重力混合机,可广泛用于化工、农药、医药、染料、食品、饲料、精细化工、建材、轻化工等行业的粉体加工,是一种结构紧凑、混合精度高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混合设备。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主要由传动机构、卧式筒体、双搅拌轴、和出料阀等组成,但目前的混合机主要追求的是混合均匀问题,通过尽可能将搅拌桨叶离筒体壁尽可能近,以及设置足够多的桨叶、改进桨叶结构来实现;但由于混合物料的品性不同,在混合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生胶黏体;以及部分物料,在不同的温度下,会产生不同的物理状态,特别是有些物料在特定的高温下,会呈现蓬松状态,更加有利于扬起、混合。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混合机,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810102U的一种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339777A的一种用于特种水产饲料生产工艺的新型高效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742352U的一种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等,缺乏保温、甚至加热装置,导致在混合过程中物料被扬起,冷却,产生的胶黏体越来越黏,影响物料的进一步充分混合,甚至后续的排出。针对该问题,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223779Y的无重力双轴桨叶混合机,在卧式筒体外壁上设置热水夹套,通过热水等介质来对筒体进行加热保温;但在干燥的物料混合现场,采用热水作为加热介质,首先需要增加热水源,热水源在加热、输送过程中会产生蒸汽,影响车间生产的湿度,且热水源的输入输出也需要大量占用空间、管路,不利于设备的架设。当然,也出现了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694725U的一种水乳农药螺旋混合机,在腔体壁上安装电加热装置,来实现对腔体的加热,对本专利所涉及的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需要针对本专利所涉及的双轴桨叶式混合机进行专门的设计,以期解决目前特种物料混合领域的特殊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以期提高利用混合机进行物料混合过程中的物料温度控制,提高混合的充分性。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包括卧式筒体、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传动机构;所述卧式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阀,用来将所述第一搅拌桨及所述第二搅拌桨所在腔室内的物料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为双圆柱腔体;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外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部沿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等间距设置,形成弧形安装腔体,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设置,并包住所述出料阀,形成底部安装腔体;在所述隔热板的内侧与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双圆柱腔体的外侧;所述电加热管的两端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之间电连接;在靠近所述出料阀的电缆接头之间,通过桥接电缆进行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的所述电缆接头最终接入测控总接头内;所述测控总接头穿过电热安装管与外界的测控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热安装管固定在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壁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卧式筒体的上部为方形腔体,其一侧设有舱门,所述舱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桨的上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卧式筒体内设有若干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的测控线穿过所述卧式筒体的壁面,连接到温控接头上,所述温控接头与所述电缆接头实现电连接,并最终连接到所述测控总接头内。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探头的温度感应部分不与所述卧式筒体的内壁接触。即所述温度探头悬空设置在所述卧式筒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若干个所述温度探头中,有部分所述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的两侧顶部。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温度探头中,有部分所述温度探头安装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的中间的顶部。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对现有的混合机筒体结构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了加热仓用来安装电加热管,实现对卧式筒体的筒壁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内部物料;另一方面,增加温度检测元件,实现对温度的有效可控;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可对现有的混合机进行有效的改进升级;2、电加热系统节约现场空间,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3、满足了特定温度下的物料混合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内部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内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双轴桨叶式混合机起码包括卧式筒体11、第一搅拌桨13、第二搅拌桨14、传动机构15;所述卧式筒体11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阀16,用来将所述第一搅拌桨13及所述第二搅拌桨14所在腔室内的物料排出。作为本技术的改进之一,在于所述卧式筒体11的下部为双圆柱腔体,但所述卧式筒体11的上部为方形腔体,其一侧设有舱门12,所述舱门12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搅拌桨14的上方;这样物料在混合过程中,不会扬到舱门12所在位置,可方便根据阶段不同,通过舱门12不停机进行物料添加。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卧式筒体11的双圆柱腔体外侧,设有隔热板17;所述隔热板17的上部沿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等间距设置,形成弧形安装腔体,所述隔热板17的下部竖直设置,并包住所述出料阀16,形成不规则的底部安装腔体。在所述隔热板17的内侧与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21,所述电加热管21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双圆柱腔体的外侧;所述电加热管21的两端设有电缆接头22,所述电缆接头22之间电连接,在靠近所述出料阀16的电缆接头22之间,通过桥接电缆23进行连接;所述电加热管21的所述电缆接头22最终接入测控总接头24内,所述测控总接头24穿过电热安装管20与外界的测控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热安装管20固定在所述隔热板17的下部竖直壁面上。通过均布的电加热管21可对所述卧式筒体11的双圆柱腔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所述卧式筒体11的内腔达到理想的温度,有助于物料的充分混合。进一步的,所述卧式筒体11内设有若干温度探头31;所述温度探头31的测控线穿过所述卧式筒体11的壁面,连接到温控接头32上,所述温控接头32与所述电缆接头22实现电连接,并最终连接到所述测控总接头24内。所述温度探头31不与所述卧式筒体11的内壁接触,即所述温度探头31悬空设置在所述卧式筒体11内,实现对所述卧式筒体11内空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更真实的反应所述卧式筒体11内的温度情况,以便对所述电加热管21进行调节,保持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温度探头31中,有部分所述温度探头31安装在所述卧式筒体11的双圆柱腔体的两侧顶部;该区域位于所述第一搅拌桨13及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包括卧式筒体、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传动机构;所述卧式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阀,用来将所述第一搅拌桨及所述第二搅拌桨所在腔室内的物料排出;/n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为双圆柱腔体;/n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外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部沿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等间距设置,形成弧形安装腔体,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设置,并包住所述出料阀,形成底部安装腔体;/n在所述隔热板的内侧与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双圆柱腔体的外侧;所述电加热管的两端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之间电连接;在靠近所述出料阀的电缆接头之间,通过桥接电缆进行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的所述电缆接头最终接入测控总接头内;所述测控总接头穿过电热安装管与外界的测控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热安装管固定在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壁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包括卧式筒体、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传动机构;所述卧式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阀,用来将所述第一搅拌桨及所述第二搅拌桨所在腔室内的物料排出;
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筒体的下部为双圆柱腔体;
在所述卧式筒体的双圆柱腔体外侧,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上部沿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等间距设置,形成弧形安装腔体,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设置,并包住所述出料阀,形成底部安装腔体;
在所述隔热板的内侧与所述双圆柱腔体外侧,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双圆柱腔体的外侧;所述电加热管的两端设有电缆接头,所述电缆接头之间电连接;在靠近所述出料阀的电缆接头之间,通过桥接电缆进行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的所述电缆接头最终接入测控总接头内;所述测控总接头穿过电热安装管与外界的测控系统相连接;所述电热安装管固定在所述隔热板的下部竖直壁面上。


2.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琦穆晓东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昌盛药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