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23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包括筒体、搅拌桨叶、传动机构,及出料阀;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及双椭圆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上方,上面开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双椭圆筒体设置在下方,所述双椭圆筒体内安装有2个搅拌桨叶;所述双椭圆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桨叶的旋转轴相连接;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的混合机筒体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物料排出的便利性;且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物料混合中,沿斜线抛出进行混合,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增加了辅助排出的动作,排出更高效。

Horizontal double shaft gravity fre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机,特别是卧式的双轴桨叶式无重力混合机,属于机械自动化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双轴桨叶式混合机,又称无重力混合机,可广泛用于化工、农药、医药、染料、食品、饲料、精细化工、建材、轻化工等行业的粉体加工,是一种结构紧凑、混合精度高的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混合设备。双轴桨叶式混合机主要由传动机构、卧式筒体、双搅拌轴、和出料阀等组成,但目前的混合机主要追求的是混合均匀问题,通过尽可能将搅拌桨叶离筒体壁尽可能近,以及设置足够多的桨叶、改进桨叶结构来实现;但物料混合完毕后,如何从卧式筒体能顺利、有效的排出,一直以来并没有能够有效的解决。为了有效的排出物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筒体设置成锥形,在锥形的最低处,开设出料口,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507859U的一种带刮板的卧式螺带混合机,但该设备中并没有对螺旋桨叶进行特别的结构设计,导致沉在筒底的物料没法被桨叶接触到,进行参与混合。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549213U的一种卧式粉体混合机,在筒体底部设置多个出料口,然后通过导管进行连接,为了出料设置一套专门的系统,增加了设备的制造难度,且使用维护难度也大大增加。目前常规生产中,在完成物料混合后,需要工人利用气流、工具,从投料口进行辅助操作,才能将物料充分移出混料筒,费时费力。如果快速、高效的将物料进行输出,是摆在设备厂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以期提供一种方便将混合完毕后物料排出的混合机,提高物料排出效率。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包括筒体、搅拌桨叶、传动机构,及出料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及双椭圆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上方,上面开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双椭圆筒体设置在下方,所述双椭圆筒体内安装有2个搅拌桨叶;所述双椭圆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桨叶的旋转轴相连接;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椭圆筒体为两个平行的椭圆形相交形成的中空腔室;所述双椭圆筒体水平放置后,存在水平最低点,即所述椭圆形的短轴直径处,在该处设置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叶包括位于中间的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设有若干桨叶片;每根所述搅拌桨叶上的所述桨叶片的末端形成椭圆形。即两端的所述桨叶片短,中间的所述桨叶片长;且形成的椭圆形尺寸小于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内壁椭圆形。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搅拌桨叶上的所述桨叶片,沿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径向,倾斜角度30~60°。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搅拌桨叶上的所述桨叶片的倾斜角度,沿所述双椭圆筒体的轴线中心平面,对称设置。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震动电机。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使用时,当对物料进行混合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2根所述搅拌桨叶高速旋转,使所述桨叶片能够将物料充分扬起,进行无重力混合;当混合完毕,需要对物料进行排出时,所述传动机构带动2根所述搅拌桨叶低速反向旋转,将所述双椭圆筒体两侧的物料带向所述出料口位置,方便物料排出。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对现有的混合机筒体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物料排出的便利性;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零部件少;2、物料混合中,沿斜线抛出进行混合,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3、增加了辅助排出的动作,排出更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图2为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剖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桨叶结构示意图1;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桨叶结构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起码包括筒体、搅拌桨叶2、传动机构3,及出料阀;作为本技术的改进之一,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11,及双椭圆筒体12;所述上筒体11设置在上方,上面开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双椭圆筒体12设置在下方,所述双椭圆筒体12内安装有2个搅拌桨叶2;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与所述搅拌桨叶2的旋转轴相连接;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上设有出料阀。所述双椭圆筒体12为两个平行的椭圆形(同纺锤形)相交形成的中空腔室;所述双椭圆筒体12水平放置后,存在水平最低点,即所述椭圆形的短轴直径处,在该处设置有出料口13。采用该腔体设计,使所述筒体内的物料,受重力影响,会自动汇集到所述出料口13附近,方便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叶2包括位于中间的旋转轴21;沿所述旋转轴21,设有若干桨叶片22;如图4、图5所示,每根所述搅拌桨叶2上的所述桨叶片22的末端形成椭圆形(同纺锤形),即两端的所述桨叶片22短,中间的所述桨叶片22长;且形成的椭圆形尺寸小于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内壁椭圆形,故所述搅拌桨叶2能够平稳安全的在所述双椭圆筒体12内旋转。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搅拌桨叶2上的所述桨叶片22,沿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径向,倾斜角度30~60°,通过采用倾斜一定角度的桨叶片22设计,可将物料斜向抛出,使混合更均匀。更进一步的,每根所述搅拌桨叶2上的所述桨叶片22的倾斜角度,沿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轴线中心平面,对称设置。这样,当对物料进行混合时,所述搅拌桨叶2旋转,带动所述桨叶片22带动物料,将中间的物料抛向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两端,物料落下后,受重力作用,又会向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中间汇集,防止物料堆积,使物料混合更均匀。当对物料进行混合时,所述传动机构3带动2根所述搅拌桨叶2高速旋转,使所述桨叶片22能够将物料充分扬起,进行无重力混合;当混合完毕,需要对物料进行排出时,所述传动机构3带动2根所述搅拌桨叶2低速反向旋转,将所述双椭圆筒体12两侧的物料带向所述出料口13位置,方便物料排出。更进一步的,在所述双椭圆筒体12的外侧,还可以设置有震动电机;在物料排出过程中启动所述震动电机,可进一步有效的将物料汇集到所述出料口13所在的最低处。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包括筒体、搅拌桨叶、传动机构,及出料阀;/n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及双椭圆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上方,上面开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双椭圆筒体设置在下方,所述双椭圆筒体内安装有2个搅拌桨叶;所述双椭圆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桨叶的旋转轴相连接;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包括筒体、搅拌桨叶、传动机构,及出料阀;
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及双椭圆筒体;所述上筒体设置在上方,上面开设有物料添加口;所述双椭圆筒体设置在下方,所述双椭圆筒体内安装有2个搅拌桨叶;所述双椭圆筒体的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搅拌桨叶的旋转轴相连接;所述双椭圆筒体的底部设有2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双轴无重力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椭圆筒体为两个平行的椭圆形相交形成的中空腔室;所述双椭圆筒体水平放置后,存在水平最低点,即所述椭圆形的短轴直径处,在该处设置有出料口。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佳琦穆晓东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昌盛药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