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133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照明灯包括:壳体以及近红外照射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面;所述近红外照射部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反射面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近红外照射部在经过对应的所述反射面发射后在车辆前方形成照明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一方面,相较传统的微波雷达探测方案,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即受强光照射),检测精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相较现有的LED光源堆积的照明方案,近红外光的覆盖范围更大,不仅照明宽度满足使用需求,照明盲区小,而且可以避免眩目,降低对周围交通参与者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现有可见光摄像头配合微波雷达探测方案仅可应用于能见度较高的暗夜,如遇到雨雾、灰霾等恶劣天气,可见光摄像头受能见度影响,探测性能大大降低,同时微波雷达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同样存在探测能力衰减的问题,容易造成探测目标不及时,成为安全隐患,另外当可见光摄像头在夜间被迎面驶来的车辆前灯强光照射时将出现信号饱和,从而无法识别前方路面情况,成为安全隐患,同时路面由于路灯照明与道路两侧树木相互影响存在的路面暗区,同样会对于设定曝光量或增益值的摄像头造成成像暗区,带来道路环境感知危险漏报的风险。现有红外照明系统均采用多光源堆积式照明方案,用于弥补照明距离不足,但仅仅可以满足夜视照明的基本需求,存在照明宽度过窄的问题,存在较大的照明盲区,从而导致驾驶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照明范围大、盲区小,且可以避免炫目。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上述照明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包括:壳体以及近红外照射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面;所述近红外照射部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反射面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近红外照射部在经过对应的所述反射面发射后在车辆前方形成照明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一方面,相较传统的微波雷达探测方案,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即受强光照射),检测精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相较现有的LED光源堆积的照明方案,近红外光的覆盖范围更大,不仅照明宽度满足使用需求,照明盲区小,而且可以避免眩目,降低对周围交通参与者的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照明灯还包括:红外摄像头,所述红外摄像头适于感应所述照明区域内的目标,并在所述照明区域内存在目标时,增大对应的所述近红外照射部的照明功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面构造为曲面,多个所述反射面对称设置,所述近红外照射部设置在邻近所述曲面的焦点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至第五反射面,所述照明区域对应有第一至第五反射区域。可选地,所述照明灯还包括:常规照射部,所述反射面包括: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所述近红外照射部设置在所述上反射面前方,所述常规照射部设置在所述下反射面前方,在所述红外摄像头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照明区域内存在目标时,对应所述照明区域的常规照射部连续闪动。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上反射面与所述下反射面之间,所述散热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宽度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分隔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适于容置近红外照射部、所述第二壳体适于容置常规照射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常规照射部包括:第一照明光源和第二照明光源,所述第一照明光源适于发出白光,所述第二照明光源适于发出黄光,且所述第一照明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面的焦点上,所述第二照明光源位于所述第一照明光源的后方。进一步地,所述近红外照射部以及常规照射部均通过PCB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近红外照射部适于发出920nm-960nm的近红外光,所述红外摄像头构造为红外窄带滤光摄像头。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照明灯。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照明灯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照明灯的散热板、PCB板以及近红外照射部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照明灯的散热板、PCB板以及常规照射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照明灯100,壳体10,反射面11,上反射面111,下反射面112,近红外照射部20,常规照射部30,第一照明光源31,第二照明光源32,散热板40,PCB板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照明灯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包括:壳体10以及近红外照射部20,壳体1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面11;近红外照射部20为多个且与多个反射面11一一对应,每个近红外照射部20在经过对应的反射面11发射后在车辆前方形成照明区域,相邻的两个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具体而言,多个反射面11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照射,且多个反射面11中相邻的两个反射面11的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使近红外照射部20可以朝向不同的区域进行照射,且照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照明区域之间不会存在暗区或者暗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一方面,相较传统的微波雷达结合可见光摄像头的探测方案,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即受强光照射),检测精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一方面,相较现有的LED光源堆积的照明方案,近红外光的覆盖范围更大,不仅照明宽度满足使用需求,照明盲区小,而且可以避免眩目,降低对周围交通参与者的干扰。在图1和图2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照明灯100还包括: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适于感应照明区域内的目标,并在照明区域内存在目标时,增大对应的近红外照射部20的照明功率。具体而言,每个反射面11的前方均设置有一个近红外照射部20,进而通过红外摄像头对每个近红外照射部20的照明区域进行检测,并在对应的照明区域存在目标(即障碍物,例如:行人、车辆、路桩)时,使对应的近红外照射部20增大照明功率,从而提高该区域内的成像对比度,以有效地警示驾驶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反射面11构造为曲面,多个反射面11对称设置,近红外照射部20设置在邻近曲面的焦点的一侧。由此,可以通过焦点对近红外照射部20的光线进行聚焦,从而使近红外照射部20的照射效果更好。如图1-图3所示,反射面11包括:第一至第五反射面,照明区域对应有第一至第五反射区域。具体而言,第三反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5°-30°,第三反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第三反射面与第四反射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5°-60°。由此,使多个反射面11之间的角度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照射范围。如图3所示,照明灯100还包括:常规照射部30,反射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面(11);/n近红外照射部(20),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反射面(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在经过对应的所述反射面(11)发射后在车辆前方形成照明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底面上形成有多个反射面(11);
近红外照射部(20),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反射面(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在经过对应的所述反射面(11)发射后在车辆前方形成照明区域,相邻的两个所述照明区域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摄像头,所述红外摄像头适于感应所述照明区域内的目标,并在所述照明区域内存在目标时,增大对应的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的照明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11)构造为曲面,多个所述反射面(11)对称设置,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设置在邻近所述曲面的焦点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11)包括:第一至第五反射面,所述照明区域对应有第一至第五反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规照射部(30),所述反射面(11)包括:上反射面(111)和下反射面(112),所述近红外照射部(20)设置在所述上反射面(111)前方,所述常规照射部(30)设置在所述下反射面(112)前方,在所述红外摄像头检测到对应的所述照明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远靳冠洋赵晓迈陈幸姚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