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908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包括桥台、桥桩、泡沫混凝土路堤、可回收锚杆、隧道底板、隧道衬砌、玻璃钢锚杆、钢筋混凝土碎落台、泡沫混凝土填筑体、钢筋混凝土洞门、沥青路面和钢筋混凝土板;桥台与隧道洞口之间的过渡段设置泡沫混凝土路堤,泡沫混凝土路堤底部的地基设置台阶,台阶和泡沫混凝土路堤两侧设置斜坡,台阶斜坡的坡面地基内设置可回收锚杆,台阶底部设置抗滑锚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桥台与隧道洞口之间的过渡段设置泡沫混凝土路堤,泡沫混凝土路堤质量轻,地基沉降小,同时强度和整体刚度好,泡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隧道和桥梁较为接近,从隧道到桥梁通过泡沫混凝土路堤过渡会比较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隧衔接过渡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高陡地形修建公路工程通常桥隧率比较高,桥隧之间存在很多由短路基衔接的段落,桥隧段刚性路面与土基段柔性路面短距离衔接要实现刚柔、柔刚两次过渡,施工难度大,质量隐患多。通常的做法是过渡段高填方形成柔性短路基,路基与桥梁桥台和隧道口之间通过搭板过渡。这种做法桥头衔接段高填方容易给桥桩施加较大的水平土压力导致桥桩偏位或失稳,不均匀沉降显著容易造成衔接处裂缝或沉降差过大。而且高陡地形隧道洞门处地质不稳定,洞口开挖和隧洞进洞施工容易造成洞门处坍塌。另外高陡地形桥桩、承台、立柱等施工缺少足够平整稳定的施工场地。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隧道与桥梁均匀过渡,并且对桥梁无压力,洞口稳定性好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及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台(2)、桥桩(8)、泡沫混凝土路堤(10)、可回收锚杆(13)、隧道底板(15)、隧道衬砌(16)、玻璃钢锚杆(17)、钢筋混凝土碎落台(20)、泡沫混凝土填筑体(21)、钢筋混凝土洞门(22)、沥青路面(25)和钢筋混凝土板(26);桥台(2)与隧道洞口之间的过渡段设置泡沫混凝土路堤(10),泡沫混凝土路堤(10)底部的地基设置台阶,台阶和泡沫混凝土路堤(10)两侧设置斜坡,台阶斜坡的坡面地基内设置可回收锚杆(13),台阶底部设置抗滑锚钉(11);泡沫混凝土分区块设置,区块的分缝设置在台阶变阶处,隧道底板(15)与泡沫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台(2)、桥桩(8)、泡沫混凝土路堤(10)、可回收锚杆(13)、隧道底板(15)、隧道衬砌(16)、玻璃钢锚杆(17)、钢筋混凝土碎落台(20)、泡沫混凝土填筑体(21)、钢筋混凝土洞门(22)、沥青路面(25)和钢筋混凝土板(26);桥台(2)与隧道洞口之间的过渡段设置泡沫混凝土路堤(10),泡沫混凝土路堤(10)底部的地基设置台阶,台阶和泡沫混凝土路堤(10)两侧设置斜坡,台阶斜坡的坡面地基内设置可回收锚杆(13),台阶底部设置抗滑锚钉(11);泡沫混凝土分区块设置,区块的分缝设置在台阶变阶处,隧道底板(15)与泡沫混凝土路堤(10)之间、泡沫混凝土路堤(10)与桥台(2)之间以及泡沫混凝土路堤(10)各区块之间的分缝设置橡胶止水带(23)和橡胶伸缩缝(24),泡沫混凝土路堤(10)各区块的分缝内还设置沥青杉板,泡沫混凝土路堤(10)顶部设置整体式的钢筋混凝土板(26)和沥青路面(25);隧道洞口处设置泡沫混凝土填筑体(21)、钢筋混凝土洞门(22)和隧道衬砌(16),钢筋混凝土洞门(22)和隧道衬砌(16)嵌入在泡沫混凝土填筑体(21)内,泡沫混凝土填筑体(21)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碎落台(20);隧道洞口处的坡体内设置有玻璃钢锚杆(17),坡体表面设置有泡沫混凝土面板(18),坡脚设置有排水沟(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混凝土路堤(10)包裹住桥台(2)和桥桩(8),并在泡沫混凝土路堤(10)的外侧设置有钢筋混凝土面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混凝土路堤(10)底部设置透水土工布(3)、碎石层(4)、排水管(5)和钢筋混凝土底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混凝土路堤(10)顶部的钢筋混凝土板(26)一端与隧道底板(15)浇筑在一起,另一端搭在桥台(2)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地形桥隧衔接先填后挖泡沫混凝土过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开挖区块一处山体,分层开挖,每开挖一层打设一层可回收锚杆(13),直至开挖至区块一下方的钢筋混凝土底板(6)底部高程;
2)吊装事先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面板(7);
3)浇筑区块一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底板(6),填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崔允亮刁红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