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继祖专利>正文

一种热交换翼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71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交换翼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热交换翼片。本翼片的特点是预制有与所包缠的管件外轮廓相同的包容凹面,连续地包缠于管件上。在热交换管件上采用本翼片可提高管件单位表面积受热量,有效地消除热交换管件的表面冷凝水膜,达到提高热效率和节能之目的。本翼片结构简单、可连续机械生产,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热交换管件上的翼片。现有的热交换翼片有多种结构,在其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使用燃焰气体加热时,会在热交换管件表面产生一层冷凝水膜,热传导需经这层水膜再传到管件壁面,这种间接传热方式使热效率大大降低;其次,翼片与管件的接触面积较小,会使传热效率降低及促使冷凝水膜的形成。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较高的管件翼片,它可较好地消除管件表面的冷凝水,提高热效率,加工容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本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在翼片上形成所包缠的管件的外轮廓相同的包容凹面,该凹面成连续状包缠于管件上。由于采用金属簿带连续包缠在管件上并伸出翼片,管件表面单位面积的受热量可有所提高,管件上产生冷凝水的现象被翼片的包容结果所改变。下面,依照附图所示的本翼片的两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连续螺旋包容热交换翼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续半圆包容热交换翼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翼片3是用金属薄带连续地包缠于管件2上而形成,翼片3上的包容凹面1与所包缠的管件2的外轮廓相同,成螺旋状缠固于管件2上。这种连续螺旋热交换翼片的形成方法是,首先根据要缠固的管件的截面形状及尺寸,在相同的芯锋上缠绕成型,最后再将其缠固在管件之上即可。翼片可制成单向、双向或多向的几种结构。参见图2,翼片3上的包容凹面1是在金属簿带上沿纵向压制而成,且在包容凹面1沿横向冲压有窄槽4。有了这些窄槽4,翼片3则可方便地在各种形状的管件2上缠固。本例为半圆形的包容凹面1包缠在管件2上,预先冲压出的翅片5再从另一方向包缠在管件2上,这样就可较牢固地缠固在管件之上。从以上两类翼片的结构及试验结果来看,它具有结构简单、工业化加工容易,传热效率较高,并可较好地消除冷凝水产生现象,特别是在90204758.2号专利中使用,其效果更佳。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翼片,其特征是翼片3上有其所包缠的管件2外轮廊相同的包容凹面1,翼片3成连续状包缠在管件2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翼片,其特征是翼片3为连续螺旋状且包缠于管件2上。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翼片,其特征是翼片3上的包容凹面1是沿金属簿带的纵向连续压制成,且在包容凹面1上沿横向冲压有窄槽4。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翼片。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热交换翼片。本翼片的特点是预制有与所包缠的管件外轮廓相同的包容凹面,连续地包缠于管件上。在热交换管件上采用本翼片可提高管件单位表面积受热量,有效地消除热交换管件的表面冷凝水膜,达到提高热效率和节能之目的。本翼片结构简单、可连续机械生产,成本较低。文档编号F28F1/36GK2098664SQ9121835公开日1992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继祖, 郎耕 申请人:张继祖, 郎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翼片,其特征是翼片3上有其所包缠的管件2外轮廊相同的包容凹面1,翼片3成连续状包缠在管件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祖郎耕
申请(专利权)人:张继祖郎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