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5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桥,包括固定架和滑动架,固定架上设有若干根平行的导向柱,滑动柱与导向柱滑动配合,固定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固定壳体和位于固定体内部的第一滑动段,固定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一滑动段的第一液压室,第一滑动段的外端与车体的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滑动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滑动壳体和位于滑动壳体内部的第二滑动段,滑动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二滑动段的第二液压室,第二滑动段的外端与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段的外端和第二滑动段的外端分别间隔连接在车轮悬架轴线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好处是能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完成车轮轮距的调节,调节方便;车轮轮距调节的可靠性高,提高车桥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桥。
技术介绍
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车桥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车桥也分成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现有车辆中如田野播种机、越野车等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路况的影响,往往需要通过车轮轮距的调节来适应不同的路况,现有技术中的车轮间距调节往往需要在停机状态下,通过千斤顶等顶升器具抬升车轮,在通过轮距调节结构完成车轮轮距的调节,操作复杂,工序多。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为CN2016105155614,于2016年10月26日公开的名为“一种车辆底盘”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车架、动力装置、转向装置和两组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个车轮、两个车轮架、传动组件、轮距调节组件和第一转向拉杆,传动组件包括差速器和两根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轮距调节组件和第一转向拉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部件。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油缸和第二转向拉杆支架和两根第二转向拉杆。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组件设置,提供了三种功能的结合,实现了车辆底盘轮距可以调节,车辆底盘高,通过性好,实现四轮转向,转弯半径小,同时,四轮驱动的设置可以让车辆底盘受工作地面状况影响小,避免车辆底盘在崎岖路面上行驶困难。其不足之处在于,1、第一传动轴垂直车轮所在平面,车轮落于地面时不能完成第一传动轴的伸缩,也就是第一传动轴的轮距调节时需要抬升车轮底盘,使至少一个车轮脱离地面才能完成车轮的调节,不能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实现车轮的轮距调节,实用性差;2、调节组件的结构复杂,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车轮和车桥连接,车轮轮距不能在行进过程中调节,实用性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桥,能够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完成车轮轮距的调节,调节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车桥的抗变形能力,提高车桥在调节轮距时的柔度,从而提高车轮轮距调节的可靠性,提高车桥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桥,包括固定架和滑动架,固定架上设有若干根平行的导向柱,滑动柱与导向柱滑动配合,固定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固定壳体和位于固定体内部的第一滑动段,固定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一滑动段的第一液压室,第一滑动段的外端与车体的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滑动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滑动壳体和位于滑动壳体内部的第二滑动段,滑动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二滑动段的第二液压室,第二滑动段的外端与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段的外端和第二滑动段的外端分别间隔连接在车轮悬架轴线的两侧。本申请的车桥尤其适用于直接在车轮内设置轮毂电机的汽车,车轮轮毂安装在车轮悬架内,导向柱固定在车底底盘的主框架内,固定架的固定壳体与导向柱固定,也就是固定壳体相对车体底盘固定,固定架作为车轮的主要支撑,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通过电磁阀控制油泵液压的输入和输出,电磁阀可电路连接到驾驶室,在需要调节车轮轮距时第一滑动段回缩造成车轮内八字,之后控制车辆缓慢前行的同时,收缩第二滑动段,由于第二滑动段和第一滑动段外端在车轮悬架上的距离确定,因此滑动架同步向固定架移动,最终实现两侧车轮平行到位,通过本申请能够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在驾驶室内通过电路控制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内的液压就能完成车轮轮距的调节,无需停车后抬升车轮,调节方便,商业价值高。作为优选,滑动架的形状与固定架相同,滑动架和固定架轴对称设置。对称结构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提高汽车的稳定性。作为优选,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均为圆弧形的杆状结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分别为配合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的圆弧形腔室。直线形的滑动段在强度满足需要时,刚性强,不容易弯曲,在调节车轮轮距时,在车轮呈内八形状时,容易抱死,而圆弧形相比直线形能够增加固定架和滑动架的长度尺寸,增加提高车桥在调节轮距时的柔度,防止在第一滑动杆收缩时直接抱死车轮,从而提高车轮轮距调节的可靠性,提高车桥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固定壳体的形状为“V”字形,固定壳体的顶角处设有过渡圆角,固定壳体的两端分别向外圆弧弯曲。固定壳体的长度增加,在车轮受到压力或振动时,压力或振动不会直接传递到固定壳体和导向柱的连接处,固定壳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柔度变形能力,能够抵抗压力,吸收振动,因此能够提高固定壳体和导向柱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减少车体受到的振动;另一方面,相比单圆弧形式的固定壳体,该优选能够减小固定壳体占用的体积,并且固定架或滑动架的重心能够较为靠近与滑动柱的配合处,提高车桥在车体底部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固定壳体包括与导向柱垂直固定的横杆,横杆的两端设有圆弧杆,第一液压室位于圆弧杆内。适用于轮距调节范围需求较大的极端场合。作为优选,固定架和滑动架的相对侧面设有拉动油缸。通过拉动油缸提高固定架和滑动架相对运动的可靠性,分摊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所需的压动力。作为优选,滑动架上设有与拉动油缸相对的配重杆,拉动油缸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拉动油缸的另一端和配重杆的外端连接设有弹性件。配重杆和拉动油缸配合,提高车桥的稳定性,通过弹性件使拉动油缸的拉力或推力经过弹性件缓冲后才会从固定架传递到滑动架,增强固定架和滑动架相对移动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拉动油缸的转动轴线垂直固定架所在平面。保证拉动油缸的转动平面平行固定架所在平面,保证拉动油缸的可靠性。作为优选,导向柱的上侧设有导向槽,滑动架的下端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底端设有与导向槽底面配合的润滑滚珠。通过滑块和导向槽配合,实现滑动架的可靠滑动,润滑滚珠能够降低滑块和导向槽之间的摩擦,提高滑动架滑动能力的可靠性。作为优选,导向槽的横截面形状为“T”字形,滑块的形状为阶梯圆柱形。实现导向槽和滑块的可靠限位,由于滑块为阶梯圆柱形,侧面和导向槽的接触小,降低导向槽和滑块之间的摩擦,并且消除滑块对导向槽侧壁的直接压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在驾驶室内通过电路控制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内的液压就能完成车轮轮距的调节,无需停车后抬升车轮,调节方便,商业价值高;调节稳定,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架1固定壳体11第一滑动段12滑动架2滑动壳体21第二滑动段22滑块23润滑滚珠24导向柱3导向槽31车轮悬架4拉动油缸5配重杆6弹性件7横杆90圆弧杆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图1到图3中,一种车桥,包括固定架1和滑动架2,固定架1上通过焊接固定设有两根平行的导向柱3,滑动架与导向柱3滑动配合,导向柱3的上侧设有导向槽31,滑动架2的下端设有与导向槽31配合的滑块23,滑块23的底端设有与导向槽31底面配合的润滑滚珠24。导向槽31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桥,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和滑动架,固定架上设有若干根平行的导向柱,滑动架与导向柱滑动配合,固定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固定壳体和位于固定体内部的第一滑动段,固定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一滑动段的第一液压室,第一滑动段的外端与车体的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滑动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滑动壳体和位于滑动壳体内部的第二滑动段,滑动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二滑动段的第二液压室,第二滑动段的外端与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段的外端和第二滑动段的外端分别间隔连接在车轮悬架轴线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桥,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架和滑动架,固定架上设有若干根平行的导向柱,滑动架与导向柱滑动配合,固定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固定壳体和位于固定体内部的第一滑动段,固定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一滑动段的第一液压室,第一滑动段的外端与车体的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滑动架包括与导向柱固定的滑动壳体和位于滑动壳体内部的第二滑动段,滑动壳体内设有驱动第二滑动段的第二液压室,第二滑动段的外端与车轮悬架竖直转动连接;第一滑动段的外端和第二滑动段的外端分别间隔连接在车轮悬架轴线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其特征是,所述滑动架的形状与固定架相同,滑动架和固定架轴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桥,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均为圆弧形的杆状结构,第一液压室和第二液压室分别为配合第一滑动段和第二滑动段的圆弧形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车桥,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壳体的形状为“V”字形,固定壳体的顶角处设有过渡圆角,固定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福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