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药微粒、具有该载药微粒的导管及植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2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药微粒,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外壳(31),以及在外壳内部的载药部(34),用于经穿刺针(5)被植入体内组织,载药部(34)包含药物,外壳是封闭的,且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外壳壁厚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药微粒,具有较大尺寸,能够直接植入体内组织,不需要通过血管。而且,通过一次穿刺进针,就可以植入具有不同药物的载药微粒,从而使不同药物相互促进、提高疗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实现不同载药微粒分别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速度曲线,再配合一次植入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速度曲线的多个载药微粒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药物释放的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药微粒、具有该载药微粒的导管及植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药微粒(简称微粒),同时也涉及具有该载药微粒的导管及植入系统,属于医用介入器械

技术介绍
随着介入手术的日益普及,微球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例如,恒瑞医药旗下的子公司迦俐生,已经研发出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和8Spheres适形栓塞微球。载药微球可以分为生物降解型(明胶微球、可降解淀粉微球、海藻酸钠微球)和非生物降解型(有聚乙烯醇修饰物微球、聚乙烯醇、丙烯酸钠共聚物微球)。微球介入手术,通常是将载药微球通过导管注入静脉血管中,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推动微球进入全身,实现全身用药。在肿瘤治疗中,微球通过微导管经肿瘤的供血动脉途径送到肿瘤组织,主要应用于富血供的肿瘤或病变组织的治疗。对肿瘤血供不丰富,或者经过多次介入治疗后肿瘤血管改为细小多支的侧枝血管供应的肿瘤组织,微球经血管通路的输送就受到限制或者失败。此外,肿瘤内部常常有各种动静脉瘘,此时,经动脉途径送入的微球,不但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停留在肿瘤中发挥治疗作用,而且会通过瘘道漏出到静脉内,最终到达肺部,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载药微粒,同时也提供一种具有该载药微粒的导管及用于植入该载药微粒的植入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载药微粒,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外壳31,以及在外壳内部的载药部34,用于经穿刺针5被植入体内组织,其中:r>所述载药部34包含药物;所述外壳是封闭的,且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所述外壳壁厚的开口。其中较优地,所述外壳31上有至少一个开槽33,所述开槽33未贯通所述外壳31的壁厚,所述开槽33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所述外壳壁厚的开口。其中较优地,所述开槽33为多个,并且在所述外壳31的壁厚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深度,或具有不同尺寸。其中较优地,所述开槽33为多个,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贯通所述外壳31的壁厚,且填充有缓溶性孔洞填充剂。其中较优地,所述载药微粒的外壳载药,且为不同于所述载药部34的药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导管,其内部容纳有多个上述的载药微粒。其中较优地,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载药微粒3包含不同药物。其中较优地,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载药微粒3的开孔比表面积不同。其中较优地,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位于所述导管4的两端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显影剂或放射粒子。其中较优地,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载药微粒3具有不同的开槽深度。其中较优地,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其中最后一个载药微粒内载有促凝药物。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植入载药微粒的植入系统,包括穿刺针5及可经所述穿刺针进入体内组织的多个载药微粒。其中较优地,多个所述载药微粒包含不同药物。其中较优地,所述载药微粒的开槽深度不同,或开孔比表面积不同。其中较优地,多个所述载药微粒中,最后一个载药微粒内载有促凝药物。其中较优地,多个所述载药微粒中,首尾两个载药微粒均载有显影剂或放射粒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载药微粒,具有较大尺寸,能够直接植入体内组织,不需要通过血管。而且,利用一次穿刺进针就可以植入具有不同药物的载药微粒,可以使不同药物相互促进、提高疗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实现不同载药微粒本身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速度曲线,再配合一次植入具有的不同药物释放速度曲线的多个载药微粒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药物释放的精准控制。本专利技术还改变了植入药物的制造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载药微粒的导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药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载药微粒具有不同开槽深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载药微粒的制造工艺示意图;图5为载药微粒中,药物释放速度曲线的示意图;图6为将图1中载药微粒推入体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药微粒3包括外壳31以及容纳在外壳31内部的载药部34。其中,外壳31是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以不载药,也可以采用微球材料、载药材料,以实现外壳载药。载药微粒3的长度在2~8毫米范围内,尤其是大于5毫米且小于7毫米的长度。这样大小的载药微粒,可以在被植入体内组织后,固定在某一个位置,持续释放药物。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31上有多个开槽33,其具有不同深度。在深度大的开槽33的位置,外壳31的壁厚H1小;在深度小的开槽33的位置,外壳31的壁厚H2大于H1;在没有开槽33的位置,外壳31的壁厚H大于H2。这样,通过设置不同深度的开槽33,外壳31的壁厚不同。在壁厚小的位置,在药液、血液和/或体液的作用下,外壳31会降解掉,因而使开槽变成通孔。一旦某一个开槽成为通孔,外壳31外部的血液或体液就会进入到外壳31内部,与载药部34接触。这时,载药部34包含的药物从外壳31的内部向外释放出来,发挥治疗作用。载药微粒3的载药部34是可以载药并可在体内降解的材料,是常规载药材料。并且,载药部34包含药物,例如以吸附、分散或混合药物方式形成的载药微球、药物悬混液、药物凝胶、放射粒子等。还可以是酸碱平衡调理液等液体或混悬液,也可以是肿瘤治疗用的增敏剂等。载药部34与外壳31的材料不相同,在外壳31内部实现药物固定在载药微粒内部并从内部向外释放(即,内吸内放)。这种结构,不同于微球的外吸外放方式,即药物吸附在微球外部,并从外部向外释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药微粒的输送导管包括纵长的管体1和管头2。管体1是细长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径与穿刺针相同,两端被管头2封闭,可以容纳多个依次排列的载药微粒3。管体1由塑料、树脂或玻璃等材料制成,优选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例如普力马热塑性弹性体(PolymaxTPE)公司生产的MT-12051型TPE新材料。管头2包括公头2A和母头2B,分别位于管体1的两端,用于封闭/密封管体1内的载药微粒3。管头2是标准鲁尔接头。因为管体一端为公头2A,且另一端为母头2B,所以多根管体1之间可以通过将其中一根的公头与另一根的母头对接,来实现多根管体1的连接,从而实现药量的增加(即,多根管体1中的载药微粒可以实现连续供给)。管体1的内径,优选与穿刺针的针管内径相同,略大于载药微粒3的外壳横剖面尺寸。这样,既可以允许载药微粒3在管体1内部自由地滑动,也可以避免载药微粒3在管体1内部的位置发生混乱,不再顺序排列,从而利用管径大小来确保载药微粒3的排列,进而控制载药微粒内的药量。下面结合附图4介绍载药微粒3的两种制造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药微粒,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外壳(31),以及在外壳内部的载药部(34),用于经穿刺针(5)被植入体内组织,其特征在于:/n所述载药部(34)包含药物,/n所述外壳是封闭的,且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所述外壳壁厚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微粒,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外壳(31),以及在外壳内部的载药部(34),用于经穿刺针(5)被植入体内组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药部(34)包含药物,
所述外壳是封闭的,且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所述外壳壁厚的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微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31)上有至少一个开槽(33),所述开槽(33)未贯通所述外壳(31)的壁厚,
所述开槽(33)被设计为按照预定时间形成贯通所述外壳壁厚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药微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槽(33)为多个,并且在所述外壳(31)的壁厚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深度,或具有不同尺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药微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槽(33)为多个,并且其中至少一个贯通所述外壳(31)的壁厚,且填充有缓溶性孔洞填充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药微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药微粒的外壳载药,且为不同于所述载药部(34)的药物。


6.一种导管,其内部容纳有多个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载药微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所述载药微粒(3)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载药微粒(3)包含不同药物。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4)内容纳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华何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医本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