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酸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9218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丁酸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以丁酸钠发酵过程中的菌体作为囊材,在丁酸梭菌发酵结束后,对菌体进行破壁,使丁酸再次吸附进入细胞内,通过菌体对丁酸的重新包埋,避免丁酸脂臭味的挥发。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丁酸钙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不添加额外的化学试剂,基本不需要引入有毒有害化学试剂,没有溶剂残留的危险;利用自身的菌体作为囊材掩味效果更佳,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药物缓慢释放;菌体中的菌体蛋白、糖类、维生素以及营养因子等可以作为动物利用的营养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酸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胶囊
,具体涉及一种丁酸钙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丁酸梭菌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名宫入菌,分类归属于梭菌属,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1935年,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1992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引进丁酸梭菌,并在中国定植,为中国微生物有益菌起到重大贡献。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通过丁酸梭菌工业化发酵培养可以获得丁酸盐产品。丁酸盐在我国是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之一,于2006年被农业部列入《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方式主要是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丁酸盐产品,起到肠黏膜营养剂、电解质平衡调节剂、胃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复合酸化剂、香味剂、诱食剂等作用。正常情况下,丁酸钠具有浓烈的脂臭味。在正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酸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酸梭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中的菌体,清洗后得菌泥;/n(2)向所述菌泥中加入NaCl溶液和蛋白酶K,在55~60℃搅拌1~3h后进行破壁处理,收集破壁后的菌体沉淀,冷冻干燥得丁酸梭菌细胞囊材;/n(3)将丁酸与Ca(O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酸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酸梭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中的菌体,清洗后得菌泥;
(2)向所述菌泥中加入NaCl溶液和蛋白酶K,在55~60℃搅拌1~3h后进行破壁处理,收集破壁后的菌体沉淀,冷冻干燥得丁酸梭菌细胞囊材;
(3)将丁酸与Ca(OH)2反应后生成丁酸钙溶液,将所述丁酸钙溶液与蛋白酶K混合后破壁,得破壁液;
(4)将所述破壁液与步骤(2)得到的丁酸梭菌细胞囊材混合后搅拌,干燥得丁酸钙微胶囊;
步骤(1)、(2)和(3)之间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培养包括两级放大培养,其中一级放大培养的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葡萄糖2%、酵母膏1%、金枪鱼膏1%、蛋白胨1%、可溶性淀粉0.5%、氯化钠0.5%、甘油0.05%和余量的水;
二级放大培养的培养基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成分:葡萄糖2.5%、玉米浆2.0%、酵母抽提物3.5%、牛肉膏1%、硫酸铵0.2%、菌体蛋白0.5%、磷酸二氢钾0.2%、氯化钙0.2%、氯化铵0.1%、硫酸镁0.07%、硫酸锰0.02%和余量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菌泥与所述NaCl溶液的体积比为1:20~30;所述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
所述菌泥与蛋白酶K的体积比为1:10-4~10-3,所述蛋白酶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百勇樊春光曹华伟张君启李书至杨永宁富豪商林闵杰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