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载药装置及载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38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载药装置及方法,所述负压载药装置用于与真空泵连接,以进行负压载药,包括本体,本体具有可封闭的封闭空间,用于放置蓄粒管。具体使用时,第一步,将待载药粒子放入蓄粒管内,并注入适量药液;第二步,将蓄粒管放入本体内,并将封闭空间封闭;第三步,利用真空泵对本体进行负压操作,直至蓄粒管内被抽成真空;第四步,打开真空泵的气阀,使得药液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待载药粒子内部;待压力稳定后,静置一段时间,使得药液稳定停留在待载药粒子内部即可。由此,通过负压的方式能够十分方便地完成对待载药粒子的药液装载,提高了药液装载的效率以及载药的便利性。液装载的效率以及载药的便利性。液装载的效率以及载药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载药装置及载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载药装置,还涉及相应的负压载药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植入用载药粒子(碘125粒子是直径0.8毫米,长度4.5毫米的柱体)例如已成为治疗癌症的常用手段之一。载药粒子可以是放射粒子,其是将杀伤肿瘤细胞的放射性核素置于金属壳内后密封制成的,但是现有技术制造成本高昂。载药粒子也可以是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这类纳米或微米级的微小粒子,但是这种粒子并不适于植入操作。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200510023581.1号,提供了一种氟尿嘧啶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氟尿嘧啶载药微球,是以聚乳酸作为包覆材料,以纳米二氧化硅或介孔型二氧化硅为载体,利用二氧化硅的吸附作用,吸附氟尿嘧啶而形成的,其载药量为18.7%-32.6%,平均粒径为13.25-40.01μm。该载药微球的制备方法为:在得到SiO2-PLA微球后,将此微球浸泡于氟尿嘧啶盐酸溶液中,浸泡1小时,将此悬浮液中的微球离心,收集,并用二次蒸馏水洗涤后冷冻干燥,即得氟尿嘧啶载药微球。
[0004]采用长时间浸泡的方式完成粒子的载药的方法,由于粒子本身尺寸小,一般多为毫米级别的尺寸,而粒子表面的用于药液进入的孔更小,在药液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经常会出现载药失败或载药不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载药装置,以提高对放射粒子进行载药的便利性和载药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载药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压载药装置,用于对放置在蓄粒管内的待载药粒子进行负压载药,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个安装槽,用于定位所述蓄粒管,
[0010]盖体,在关闭状态下,与本体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以形成负压或加压,使药液通过所述待载药粒子的壳体上开设的微孔进入所述壳体的内腔。
[0011]其中较优地,所述容纳槽包括导引腔和容纳腔,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引腔的内径大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径。
[0012]其中较优地,所述容纳腔的内径为0.6mm~1.2mm以与不同规格的蓄粒管相适配。
[0013]其中较优地,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同数量的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蓄粒管内加注药液或送入所述待载药粒子。
[0014]其中较优地,所述盖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的连接口,所述真空连接口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
[0015]其中较优地,所述本体包括:安装支架、内套筒和外套筒;
[0016]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多个安装槽,以用于安装所述蓄粒管;所述安装支架放置于所述内套筒内;
[0017]所述内套筒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
[0018]所述外套筒具有可开合的盖体,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外套筒的开口,从而形成所述可封闭的封闭空间,所述外套筒用于与真空泵连接。
[0019]其中较优地,还包括外壳、控制部和真空泵;
[0020]所述外壳具有中空腔体,所述本体和所述真空泵均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内,且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凸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外套筒的开口;
[0021]所述控制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中空腔体内,以用于与所述真空泵电连接,并控制所述真空泵对所述封闭空间进行加压或放压。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负压载药的方法,用于如前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23]将蓄粒管放入安装槽内,并关闭盖体,以形成封闭空间;
[0024]利用真空泵对封闭空间进行减压,直至蓄粒管内无气泡出现;
[0025]停止真空泵,使封闭空间的压力逐渐变为大于等于室压;
[0026]待压力稳定到室压后,打开盖体,取出蓄粒管,
[0027]其中,
[0028]所述蓄粒管是空蓄粒管,并且在对封闭空间进行减压之前还包括:通过加注口,依次放入预定数量的待载药粒子以及预定量药液到蓄粒管内;或者,
[0029]所述蓄粒管内已放入待载药粒子,并且在对封闭空间进行减压之前还包括:通过加注口,注入预定量药液到蓄粒管内;或者
[0030]所述蓄粒管内已放入待载药粒子和预定量药液。
[0031]其中较优地,还包括:进行所述负压操作之前,对所述蓄粒管内注入预定量的药液,
[0032]所述预定量的药液是根据蓄粒管内的待载药粒子的数量和规格来确定的。
[0033]其中较优地,所述利用真空泵对封闭空间进行减压的步骤中,真空泵的压力和抽速需要根据药液量、容纳部内容积、粒子的开孔尺寸预先设定,以达到既足够大以使粒子内部的空气可以被排出,又不能过大以致药液或待载药粒子被吸出。
[0034]本专利技术的负压载药装置和负压载药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负压的方式能够对具有微孔(小于1mm)的待载药粒子进行载药,提高载药率;2)操作简单高效,提高了药液装载的效率以及载药的便利性,一次载药只需要1~2分钟;3)结构简单紧凑,既适于在医生的桌面使用,也适于产线生产使用;4)成本低且操作简单,适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一种蓄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载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对蓄粒管负压操作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8]图4为对蓄粒管加压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9]图5为蓄粒管静置设定时长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0]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载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载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0043]本专利技术的植入用载药粒子,是指尺寸适于植入手术操作(直径为0.1

5毫米,例如直径0.8mm且长4.5mm的圆柱体的I

125放射粒子)并且粒子内部容纳液态有效成分的粒子。粒子,在此是指微球、微囊或微粒等,并不限于特定形状。该载药粒子具有壳体,并且在壳体上开设微孔(孔径小于等于1毫米)以允许药液从壳体外部进入壳体内腔。在植入之前,需要预先对待载药粒子进行载药,以制备载药粒子。
[0044]本专利技术的负压载药装置适于微量载药,即一次加入的药液在小于或等于100微升级别,提高载药量和载药操作的效率。
[0045]<第一实施例>
[0046]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一种蓄粒管的结构示意图。该蓄粒管2包括依次连通的导引部21、过渡部22和容纳部23。其中,导引部21的一端用于与塞子(未图示)相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载药装置,用于对放置在蓄粒管内的待载药粒子进行负压载药,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个安装槽,用于定位所述蓄粒管,盖体,在关闭状态下,与本体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以形成负压或加压,使药液通过所述待载药粒子的壳体上开设的微孔进入所述壳体的内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包括导引腔和容纳腔,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引腔的内径大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径为0.6mm~1.2mm以与不同规格的蓄粒管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槽相同数量的加注口,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以用于向所述蓄粒管内加注药液或送入所述待载药粒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真空泵连接的连接口,所述真空连接口与所述封闭空间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安装支架、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多个安装槽,以用于安装所述蓄粒管;所述安装支架放置于所述内套筒内;所述内套筒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所述外套筒具有可开合的盖体,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外套筒的开口,从而形成所述可封闭的封闭空间,所述外套筒用于与真空泵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控制部和真空泵;所述外壳具有中空腔体,所述本体和所述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祥董永华赵亮亮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医本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