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粒子植入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121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包括外针管和内推针,所述外针管设置有轴向贯通的植入腔,所述外针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在远离外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辅助腔在外针尖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处与所述植入腔连通。上述结构的双腔粒子植入针,内推针在植入腔中推着粒子向体内移动,植入腔中粒子前侧的气体通过辅助腔排出,使得植入腔中的压强与外界保持一致,在常压下植入粒子,不会造成粒子堆积,可以精准、顺利地将粒子植入到目标位置;由于植入腔中的气体可以自辅助腔顺利排出,不会与粒子一起被打入组织,最小限度的减小了对患者内部组织的创伤,大大减少了副作用。大大减少了副作用。大大减少了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粒子植入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为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死亡率极高。放射性粒子植入针广泛应用于肿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阶段,操作时通过立体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准确植入到肿瘤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的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而使正产组织免受或只收最小限度的损伤。
[0003]公布号为CN10901112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粒子植入针,包括外针管和内推针,内推针可穿入外针管内并能沿外针管内前后滑动,外针管的前端为外针尖,内推针远离外针尖的一端设有手推部。该粒子植入针虽然可以顺利将粒子植入人体内特定部位,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由于外针管管腔仅在两端开口,当内推针推入粒子时,外针管管腔内的空气被压缩使其压强增大可能会导致粒子植入困难。
[0005]2.即使粒子最终被植入,被推入人体的空气会造成植入的粒子堆积在一起,粒子植入的部位也不够精确,这样就会影响治疗效果。
[0006]3.被推入人体的空气会造成患者内部组织较大的创伤,副作用非常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粒子植入针在植入粒子的过程中,外针管管腔内压强较大导致粒子植入困难、植入粒子的同时会推入空气导致植入精度较低、创伤较大的技术缺陷。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包括外针管和内推针,所述外针管的一端设置有外针尖,所述外针管设置有轴向贯通并容纳内推针进出的植入腔,所述外针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植入腔平行的辅助腔,所述辅助腔自所述外针管的管壁远离外针尖的端面轴向延伸至外针尖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所述辅助腔在远离外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辅助腔在外针尖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处与所述植入腔连通。
[0009]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辅助腔与植入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0010]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为通孔或通槽。
[0011]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辅助腔环绕所述植入腔设置。
[0012]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植入腔设置有腔壁,所述腔壁的外壁与辅助腔的内腔壁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肋。
[0013]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内推针的一端设有内针尖,所述内推针的另一端设有手推部。
[0014]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手推部上设置有操作面,所述操作面设置有阻尼结构。
[0015]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外针管上设置有手持部。
[0016]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手持部的截面轮廓为T形。
[0017]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设置有与植入腔连通的辅助腔,在植入粒子的过程中,内推针在植入腔中推着粒子向体内移动,植入腔中粒子前侧的气体通过辅助腔排出,使得植入腔中的压强与外界保持一致,在常压下植入粒子,不会造成粒子堆积,可以精准、顺利地将粒子植入到目标位置。
[0019](2)由于植入腔中的气体可以自辅助腔顺利排出,不会与粒子一起被打入组织,最小限度的减小了对患者内部组织的创伤,大大减少了副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施例所示双腔粒子植入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施例所示双腔粒子植入针中外针管靠近外针尖部分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施例所示双腔粒子植入针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施例所示双腔粒子植入针的剖视图;
[0024]图5为图4所示I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图4所示II局部放大图;
[0026]图7为本实施例所示双腔粒子植入针的正视图;
[0027]图8为图7所示A

A剖视图。
[0028]图中:外针管1、内推针2、腔壁3、注药口4、植入腔5、辅助腔6、外针尖7、第一通道8、第二通道9、开口10、阻尼结构11、肋12、注药筒13、注药腔14、手持部15、内针尖16、手推部17、操作面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包括外针管1和内推针2,外针管1的一端设有外针尖7,该外针管1设置有轴向贯通并容纳内推针进出的植入腔5。
[0034]作为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其中,所述外针管1的管壁内还设置有辅助腔6,该辅助腔6自所述外针管1的管壁远离外针尖7的端面轴向延伸至外针尖7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该辅助腔6在远离外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0。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腔可与所述植入腔5平行设置。
[0035]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辅助腔6为环形腔,环绕植入腔5的腔壁3设置。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外针管的刚性较大,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腔壁3的外壁与辅助腔6的内腔壁之间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肋12,该肋12将二者连接为一体,使得外针管的刚性较大。
[0036]作为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其中,所述辅助腔6在外针尖7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7的位置处与所述植入腔5连通。具体到本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所述辅助腔与植入腔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8为通孔或通槽,径向贯穿腔壁3。
[0037]上述结构的双腔粒子植入针,当内推针2推入粒子的过程中,留在植入腔5里的空气可以从第一通道8进入辅助腔6,再从开口10排出,从而使得植入腔中的压强与外界保持一致,在常压下植入粒子,不会造成粒子堆积,可以精准、顺利地将粒子植入到目标位置。此外,由于植入腔中的气体可以自辅助腔顺利排出,不会与粒子一起被打入组织,最小限度的减小了对患者内部组织的创伤,大大减少了副作用。
[0038]实施例二
[0039]现有技术中的粒子植入针,在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粒子植入针,包括外针管(1)和内推针(2),所述外针管的一端设置有外针尖(7),所述外针管设置有轴向贯通并容纳内推针进出的植入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植入腔(5)平行的辅助腔(6),所述辅助腔(6)自所述外针管的管壁远离外针尖的端面轴向延伸至外针尖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所述辅助腔在远离外针尖的一端设置有开口(20),所述辅助腔在外针尖所在位置或靠近外针尖的位置处与所述植入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粒子植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腔与植入腔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腔粒子植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通孔或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腔粒子植入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腔环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强张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拉尔文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