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095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2
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割台、喂入装置、粉碎装置和打捆机,所述割台位于所述机架前端,所述打捆机位于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后部上方且采用打捆前仓上端进料和缠网机构仓体后置方式实现不停机连续收获打捆作业,所述喂入装置和粉碎装置顺序设置于所述割台后方,所述粉碎装置的出口设有抛料筒,所述抛料筒的出口端与所述打捆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中间轴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履带式底盘、割台和所述打捆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构树饲料的高效化收获作业和高密度、高效率的打捆作业,并能实现不停机连续收获打捆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收获机械,特别是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
技术介绍
杂交构树作为农牧业饲料,不仅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而且还含有类黄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如有资料显示采用该杂交构树饲料喂养奶牛后,奶牛的乳腺炎明显好转,可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提升产奶质量。所以杂交构树饲料作为新型减抗蛋白饲料,农户种植综合经济效益高。但杂交构树速生、丰产的特点,要求对其成树必须及时采收,否则就易出现木质化程度高,蛋白含量降低,且适口性变差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构树收获必须推行高效率机械化收割。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加上南方构树种植地块地形复杂、山丘小田块多、雨水多、潮湿、泥泞等特定自然条件,现有技术的大型收获机械不仅价格昂贵,且存在适应性差,无法解决诸如上述的南方小地块泥泞田地收获的问题。而部分改装的收获机械,普遍存在故障率高、性能差、适应性无法满足要求、物料转运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种植的经济效益;故本领域急需一种适应性强的高效率构树收获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构树收获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构树高效化收割和打捆作业,而且能适应复杂地形的小地块作业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割台、喂入装置、粉碎装置和打捆机,所述割台位于所述机架前端,所述打捆机位于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后部上方,所述喂入装置和粉碎装置顺序设置于所述割台后方,所述粉碎装置的出口设有抛料筒,所述抛料筒的出口端与所述打捆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中间轴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履带式底盘、割台和所述打捆机。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台,所述驾驶台内设置有用于显示整机状态参数的显示仪表、驾驶操控手柄和打捆机控制系统。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割台通过连杆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且通过油缸控制升降。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传动中间轴位于所述驾驶室与所述发动机之间。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打捆机包括缓冲仓、打捆前仓、打捆后仓和缠网机构,所述打捆前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缓冲仓位于所述打捆前仓上方并与所述打捆前仓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打捆后仓与所述打捆前仓铰接,所述打捆后仓与所述打捆前仓一起将切碎物料挤压成捆,所述缠网机构安装在所述打捆后仓的后方上侧,用于对挤压成捆的物料进行包网切网形成料捆,所述打捆机采用打捆前仓上端进料和缠网机构仓体后置方式实现不停机连续收获打捆作业。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打捆机还包括开闭仓油缸,所述打捆前仓和打捆后仓分别与所述开闭仓油缸的两端连接。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打捆前仓的上方一侧,所述入料口处还设置有喂入辊体。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打捆机还包括输送机构,位于所述缓冲仓的底部并安装在所述喂入辊体前侧。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打捆机还包括卸捆架,安装在所述打捆前仓的后下方,用于包网结束后卸下所述料捆。上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中,所述缠网机构包括缠网仓体和安装在所述缠网仓体上的缠网辊、展网辊、切网机构和线网托架,所述展网辊位于所述缠网辊后侧;所述切网机构设置在所述缠网辊下方,并与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带动所述切网机构将缠网结束后的网切断;所述缠网仓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所述线网托架,所述线网托架之间放置线网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收获过程中,构树经过割台切割刀盘完成切割,在喂入装置的夹持输送下进入粉碎装置,粉碎后经过切碎刀盘边缘的抛料板抛送,通过抛料筒进入打捆机进行打捆作业,打捆机设置有物料缓冲仓和物料输送机构,可在打捆过程中缓存物料,并采用打捆前仓上端进料和缠网机构仓体后置的方式,可实现整机不停机连续收获和打捆卸捆作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打捆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缠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履带式底盘2割台3喂入装置4粉碎装置5抛料筒6驾驶台7传动中间轴8发动机9打捆机91缓冲仓92输送机构93喂入辊体94开闭仓油缸95打捆前仓96卸捆架97缠网机构971缠网仓体972缠网辊973切网机构974展网辊975线网托架98打捆后仓10机架11连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本专利技术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包括机架10和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的履带式底盘1、发动机8、割台2、喂入装置3、粉碎装置4和打捆机9,所述割台2位于所述机架10前端,所述打捆机9位于所述履带式底盘1的后部上方,所述喂入装置3和粉碎装置4顺序设置于所述割台2后方,所述粉碎装置4的出口设有抛料筒5,所述抛料筒5的出口端与所述打捆机9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发动机8通过传动中间轴7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履带式底盘1、割台2和所述打捆机9。其中,所述履带式底盘1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台6,所述驾驶台6内设置有用于显示整机状态参数的显示仪表、整机的各功能部件、驾驶操控手柄和打捆机自动控制系统等。优选将所述传动中间轴7设置于所述驾驶台6与所述发动机8之间,并负责将动力分别传入履带式底盘1的驱动机构、机架10前侧挂接的割台2以及机架10后侧的打捆机9。本实施例的所述割台2可通过连杆装置11与所述机架10连接,且通过油缸控制升降。参见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打捆机9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所述打捆机9包括缓冲仓91、打捆前仓95、打捆后仓98和缠网机构97,所述打捆前仓95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上,所述缓冲仓91位于所述打捆前仓95上方并与所述打捆前仓95的入料口连通,所述入料口设置在所述打捆前仓95的上方一侧,所述入料口处还可设置有喂入辊体93;所述打捆后仓98与所述打捆前仓95利用转轴铰接,所述打捆后仓98与所述打捆前仓95一起将切碎物料挤压成捆,所述缠网机构97安装在所述打捆后仓98的后方上侧,用于对挤压成捆的物料进行包网切网形成料捆,所述打捆机9采用打捆前仓95上端进料和缠网机构97仓体后置方式,并可通过多种检测控制手段,实现整机不停机连续收获和打捆卸捆作业。其中,所述打捆机9还可包括开闭仓油缸94,所述打捆前仓95和打捆后仓98分别与所述开闭仓油缸94的两端连接。所述打捆机9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割台、喂入装置、粉碎装置和打捆机,所述割台位于所述机架前端,所述打捆机位于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后部上方,所述喂入装置和粉碎装置顺序设置于所述割台后方,所述粉碎装置的出口设有抛料筒,所述抛料筒的出口端与所述打捆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中间轴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履带式底盘、割台和所述打捆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履带式底盘、发动机、割台、喂入装置、粉碎装置和打捆机,所述割台位于所述机架前端,所述打捆机位于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后部上方,所述喂入装置和粉碎装置顺序设置于所述割台后方,所述粉碎装置的出口设有抛料筒,所述抛料筒的出口端与所述打捆机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中间轴将动力分别传递给所述履带式底盘、割台和所述打捆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底盘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台,所述驾驶台内设置有用于显示整机状态参数的显示仪表、驾驶操控手柄和打捆机控制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割台通过连杆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且通过油缸控制升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中间轴位于所述驾驶室与所述发动机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履带式构树收获打捆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捆机包括缓冲仓、打捆前仓、打捆后仓和缠网机构,所述打捆前仓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缓冲仓位于所述打捆前仓上方并与所述打捆前仓的入料口连通;所述打捆后仓与所述打捆前仓铰接,所述打捆后仓与所述打捆前仓一起将切碎物料挤压成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舒杨军太董世平段永波徐名汉申文龙陈月锋尹玲玉黄允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