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1),每一个冷却翅片(1)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1)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3),一个以上的散热管(2)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管(2)具有5.00mm的直径,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小尺寸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因此,其具有成本低,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够减少压力损耗,降低耗电,减少对马达造成的损害,并且能够降低噪音。(*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尤其是一种小尺寸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属于翅片管形热交换器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通常,热交换器是一种用于加热和致冷循环的设备,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在加热和致冷循环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与在加热和致冷循环外部的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可在流体如空气之间进行释放热量和吸收热量,传统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每一个冷却翅片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以及在冷却翅片的一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若干狭缝从每一冷却翅片表面的同一方向突出,该狭缝多行一组,以及许多散热管,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每一散热管具有7.00mm以上的直径,并允许冷却剂在其中流动,其中在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19mm-20mm,形成在冷却翅片一层以上的一连接孔中心与形成在冷却翅片的另一相邻层上的另一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10mm-11mm,这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产生较高的压力损耗,从而消耗大量的电,对马达造成损害并产生噪音,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压力损耗,降低耗电,减少对马达造成的损害并且噪音低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每一个冷却翅片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一个以上的散热管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管具有5.00mm的直径,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上述狭缝六行一组。上述狭缝五行一组。形成在冷却翅片一层以上的一连接孔中心与形成在冷却翅片的另一相邻层上的另一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12mm。本技术由于采用小尺寸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因此,其具有成本低,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够减少压力损耗,降低耗电,减少对马达造成的损害,并且能够降低噪音。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结构新颖合理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1,每一个冷却翅片1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1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3,若干狭缝3从每一冷却翅片表面的同一方向突出,该狭缝六行一组,一个以上的散热管2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中每一散热管2具有5.00mm的直径,并允许冷却剂在其中流动,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形成在冷却翅片一层以上的一连接孔中心与形成在冷却翅片的另一相邻层上的另一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12mm。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该狭缝3五行一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1),每一个冷却翅片(1)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1)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3),一个以上的散热管(2)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管(2)具有5.00mm的直径,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3)六行一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3)五行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冷却翅片一层以上的一连接孔中心与形成在冷却翅片的另一相邻层上的另一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12mm。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1),每一个冷却翅片(1)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1)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3),一个以上的散热管(2)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管(2)具有5.00mm的直径,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本技术由于采用小尺寸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因此,其具有成本低,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能够减少压力损耗,降低耗电,减少对马达造成的损害,并且能够降低噪音。文档编号F28F1/10GK2901228SQ200620110698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李金波 申请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翅片管形热交换器,包括多个以预定的间隔排列的冷却翅片(1),每一个冷却翅片(1)具有形成在其表面上并且排列在至少一个或多个层上的多个连接孔,冷却翅片(1)的表面上设有形成在每一层上的连接孔之间的空间处的若干狭缝(3),一个以上的散热管(2)分别穿过每一冷却翅片的连接孔与连接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一散热管(2)具有5.00mm的直径,冷却翅片的相同层上并排排列的两连接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21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