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45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堤净化组合、浮岛净化组合以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并且本河堤为曲度较小的“S”型河堤,所述河堤净化组合由藻类种植基床、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组成,所述浮岛净化组合由浮岛、铁链、铁链环、固定钉组成,使用水生植物以及藻类进行水质净化,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使用维管束植物进行河底的净化,改善底泥的结构与性能,还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河堤为曲度较小的“S”型河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的流速,便于维管束植物以及藻类进行水质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
本技术涉及净化水质的河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
技术介绍
河堤,沿江河、渠道、湖、海岸边或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筑堤可抵御洪水泛滥,挡潮防浪,保护堤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防洪工程措施。目前我国许多河流受污染严重,我国针对水污染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还需要解决河水对河堤的毛细作用,所以急需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污水并减少河水对河堤的毛细作用,并且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固坡护岸的河堤。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堤、河堤净化组合、浮岛净化组合以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并且本河堤为“S”型结构;所述河堤净化组合由藻类种植基床、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组成,所述藻类种植基床为长条结构,所述藻类种植基床为N个,N≥2,且分别嵌入设置到河堤的两侧,所述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开设有M个通孔,M≥1,所述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为X个,X≥1,所述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分别设置在河堤底部的两侧;所述浮岛净化组合由浮岛、铁链、铁链环、固定钉组成,所述浮岛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浮岛开设有通孔,且分别开设在浮岛的四个角,所述铁链为四条,四条所述铁链穿过浮岛四角的通孔与浮岛连接,所述铁链环为四个,四个所述铁链环一端分别穿过四条铁链与所述铁链连接,且四个所述铁链环嵌入河堤边缘,通过所述固定钉将所述铁链环另一端固定于河堤边缘,所述浮岛内部填充有土壤,所述浮岛内的土壤上覆盖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所述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开设有Y个通孔,Y≥1,所述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为Q个;所述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嵌入设置于河床上,所述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开设有Z个通孔,Z≥1,所述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为P个,P≥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使用水生植物以及藻类进行水质净化,净化能力强,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空气质量。2.本技术使用维管束植物进行河底的净化,改善底泥的结构与性能,还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3.本技术设计有浮岛,浮岛中种植水生维管束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水景,还可以净化上层水源。4.本技术的河堤为曲度较小的“S”型河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河流的流速,便于维管束植物以及藻类进行水质的净化。5.本技术的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均开设有通孔,可以稳固水底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并使维管束植物生长更加美观。6.本技术的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分别为X、Q、P个,X、Q、P均≥1,更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数量的选择,提高了本技术的灵活性,替换维护更为便利。7.本技术使用了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用于种植维管束植物,维管束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减少水土的流失并极大的抑制毛细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河堤侧剖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河堤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河堤俯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钉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铁链环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的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结构图。图中:1-浮岛,2-铁链,3-藻类种植基床,4-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201-铁链环,202-固定钉,7-河堤。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堤7、河堤净化组合、浮岛净化组合以及河床净化组合,并且本河堤7为曲度较小的“S”型河堤;河堤净化组合由藻类种植基床3、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以及河堤维管束植物组成,藻类种植基床3为长条结构,藻类种植基床3为N个,N≥2,且分别嵌入设置到河堤7的两侧,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开设有M个通孔,M≥1,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的通孔内种植河堤维管束植物,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为X个,X≥1,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分别设置在河堤7底部的两侧;浮岛净化组合由浮岛1、铁链2、铁链环201、固定钉202、浮岛维管束植物组成,浮岛1截面为“U”形结构,浮岛1开设有通孔,且分别开设在浮岛的四个角,铁链2为四条,铁链环201为四块,四条铁链2一端分别连接浮岛1的通孔,且另一端分别连接铁链环201,铁链环201嵌入河堤7边缘,固定钉202通过铁链环201的另一端并且嵌入河堤7,浮岛1内部填充有土壤,浮岛内的土壤上覆盖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开设有Y个通孔,Y≥2,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的通孔内种植浮岛维管束植物,所述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为Q个,Q≥1;河床净化组合包括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以及河床维管束植物,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嵌入设置于河床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开设有Z个通孔,Z≥1,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的通孔内种植河床维管束植物,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为P个,P≥1。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在使用本技术时,需要截流,需要对现有的河堤进行改造或建筑新河堤,使其成为曲度较小的“S”型河堤,在河床中间铺设或嵌入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并根据河堤的长度以及现场情况铺设或嵌入P个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P≥1,河堤两侧嵌入藻类种植基床3,并根据河堤的长度以及现场情况铺设或嵌入N个藻类种植基床3,N≥2,河堤两侧下部铺设或嵌入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并根据河堤的长度以及现场情况铺设或嵌入X个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X≥1。将浮岛1置于河床中间,将浮岛1用提升设备提起,四条铁链2连接到河堤边缘,并用固定钉202将铁链2尾端的铁链环201固定在河堤边缘,在浮岛1内部填充土壤,然后铺设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最后将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4、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6、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5的通孔中种植相应的维管束植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堤、河堤净化组合、浮岛净化组合以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n所述河堤净化组合由藻类种植基床、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组成,所述藻类种植基床为长条结构;/n所述浮岛净化组合由浮岛、铁链、铁链环、固定钉组成,所述浮岛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浮岛四个角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铁链为四条,四条所述铁链穿过浮岛四角的通孔与浮岛连接,所述铁链环为四个,四个所述铁链环一端分别穿过四条铁链与所述铁链连接,且四个所述铁链环嵌入河堤边缘,通过所述固定钉将所述铁链环另一端固定于河堤边缘,所述浮岛内部填充有土壤,所述浮岛内的土壤上覆盖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n所述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嵌入设置于河床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其特征在于包括河堤、河堤净化组合、浮岛净化组合以及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
所述河堤净化组合由藻类种植基床、河堤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组成,所述藻类种植基床为长条结构;
所述浮岛净化组合由浮岛、铁链、铁链环、固定钉组成,所述浮岛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浮岛四个角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铁链为四条,四条所述铁链穿过浮岛四角的通孔与浮岛连接,所述铁链环为四个,四个所述铁链环一端分别穿过四条铁链与所述铁链连接,且四个所述铁链环嵌入河堤边缘,通过所述固定钉将所述铁链环另一端固定于河堤边缘,所述浮岛内部填充有土壤,所述浮岛内的土壤上覆盖浮岛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
所述河床维管束植物种植基床嵌入设置于河床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污染修复功能的河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生刘立丽孔德珍郝建生王冬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