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7454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无需额外占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以减少对河道水质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在河道堤防的顶部设有堤顶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顶道路的临水侧设有雨水井,雨水井上接有对应雨水井下部的低水位排水管和对应雨水井上部的高水位排水管,其中低水位排水管经水处理机构连通河道,高水位排水管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河道堤顶路初期雨水生态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适用于生态环境工程
,可应用于河道堤顶路初期雨水生态净化。
技术介绍
根据“水十条”治理水体污染的要求,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荐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会超过普通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初期径流中污染物负荷占整场降雨70%以上,初始冲刷效应明显。因此需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常规处理初期雨水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调蓄加后处理,投资大、占地多。传统城市河道堤防的定位是以防洪排涝、保护居民生产为目标,将洪水限制于行洪道内。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忽略了对路面初期雨水污染的处理,增加河道污染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无需额外占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以减少对河道水质的污染。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在河道堤防的顶部设有堤顶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顶道路的临水侧设有雨水井,雨水井上接有对应雨水井下部的低水位排水管和对应雨水井上部的高水位排水管,其中低水位排水管经水处理机构连通河道,高水位排水管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所述水处理机构具有依次衔接所述低水位排水管出水口的植被缓冲带、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底部经穿孔集水管连通排水管,排水管延伸至河道。所述植被缓冲带设置于所述堤顶道路临水侧的堤防缓坡上,该堤防缓坡的坡脚处设有直立式人工挡墙,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设有所述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所述植被缓冲带包括铺设于所述堤防缓坡上的三维植物网和坡面植物。所述堤防缓坡坡比缓于1:3;坡面植物选取狗牙根、果岭草、马尼拉。所述砾石过滤带采用卵石合金网箱,网孔D×H=8cm×10cm,卵石要求干净,粒径为10-20cm。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包括湿地构筑物、填料净化单元和湿地植物。所述湿地构筑物为砖砌结构;所述填料净化单元包含依次从下到上布置的垫层、两布一膜和滤料层。所述垫层为砂垫层;所述两布一膜为在砂垫层上铺设600g/m2土工布,再铺设HDPE复合土工膜,在土工膜上再铺设120g/m2土工布保护层;所述滤料层为16-32mm的碎石滤料层、粒径8-16mm的碎石滤料层、粒径5-8mm的沸石滤料层、粒径8-16mm的碎石滤料层和粒径5-8mm的碎石滤料层;所述湿地植物包括香蒲、水葱、西伯利亚鸢尾。所述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需高出河道常水位1.0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雨水井收集雨水,并通过高低设置的高水位排水管和低水位排水管分别在雨量较大和较小时进行排水,雨量较大时通过高水位排水管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雨量较小时通过低水位排水管经水处理机构处理后排入河道,以减少对河道水质的污染。本技术中水处理机构包括植被缓冲带、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设置于堤防缓坡,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设置于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结构简单,充分利用现有结构,占地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潜流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初期雨水处理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在河道堤防的顶部设有堤顶道路1,河道堤防上、堤顶道路1的临水侧具有堤防缓坡(坡比缓于1:3),堤防缓坡的坡脚处设有直立式人工挡墙10。本实施例中在堤顶道路1的临水侧设有雨水井2,雨水井2接有低水位排水管4和高水位排水管3,其中低水位排水管4的进水口连通雨水井2下部区域,低水位排水管4的出水口经水处理机构连通河道,高水位排水管3的进水口连通雨水井2的上部区域,高水位排水管3的出水口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本例中水处理机构具有依次衔接低水位排水管4出水口的植被缓冲带、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8,潜流人工湿地8底部经穿孔集水管11连通排水管9,排水管9延伸至河道。本实施例中植被缓冲带设置于堤防缓坡上,植被缓冲带主要包括三维植物网5和坡面植物6,三维植物网5可有效的保护坡面土体不被雨水冲走,护坡植物可有效的减少初期雨水的污染物,减少对人工湿地的冲击,坡面植物6选取狗牙根、果岭草、马尼拉等。本例中砾石过滤带为堤防系统的土坡坡脚护脚,为卵石合金网箱7,网孔D×H=8cm×10cm,卵石要求干净,粒径为10-20cm。砾石过滤带可对坡面雨水进行过滤,防止含泥量较高的雨水进入潜流人工湿地8,造成湿地堵塞,并作为人工湿地的均匀布水系统。潜流人工湿地8布置在堤防系统坡脚的直立式人工挡墙10中,作为亲水步道的一部分,潜流人工湿地8进水通过砾石过滤带将初期雨水引入,再通过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后排入河道。如图2所示,潜流人工湿地8包括湿地构筑物801、填料净化单元802和湿地植物803,湿地构筑物包括砖砌结构的边墙和隔墙,填料净化单元和湿地植物设置于边墙和隔墙构成的湿地池内。湿地植物包括香蒲、水葱、西伯利亚鸢尾等。本例中填料净化单元包含依次从下到上布置的垫层8031、两布一膜8032和滤料层8033。垫层8031为砂垫层;两布一膜8032,即在砂垫层上铺设600g/m2土工布,再铺设HDPE复合土工膜,在土工膜上再铺设120g/m2土工布保护层;滤料层8033为16-32mm的碎石滤料层、粒径8-16mm的碎石滤料层、粒径5-8mm的沸石滤料层、粒径8-16mm的碎石滤料层和粒径5-8mm的碎石滤料层。本实施例中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为亲水步道,为使潜流人工湿地8与亲水步道相协调,同时保证潜流人工湿地8正常运行,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需高出河道常水位1.0m,直立式人工挡墙顶部宽度大于2.0m。潜流人工湿地8总深1.0m,总宽1.0m,随直立式人工挡墙10走向布置。当雨量较大时,雨水井2收集的雨水从上部高水位排水管3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正常排出;当雨量较小时,初期污染雨水通过低水位穿孔排水管9均匀散排进入铺设有三维植物网5和坡面植物6的堤防缓坡,通过坡面基质和植物的拦截、吸收,初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初期雨水通过重力流到达卵石合金网箱7,卵石合金网箱7可作为砾石床,可对初期雨水进行再次净化,同时挡住随雨水流下来的泥土颗粒,防止堵塞潜流人工湿地8;水流从卵石合金网箱7均匀流进潜流人工湿地8,通过潜流仍湿地的强化净化作用将污染水质进行处理,通过潜流仍湿地底部埋设的穿孔集水管11将净化后水体,通过排水管9排入河道(见图3)。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在河道堤防的顶部设有堤顶道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顶道路(1)的临水侧设有雨水井(2),雨水井(2)上接有对应雨水井(2)下部的低水位排水管(4)和对应雨水井(2)上部的高水位排水管(3),其中低水位排水管(4)经水处理机构连通河道,高水位排水管(3)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在河道堤防的顶部设有堤顶道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顶道路(1)的临水侧设有雨水井(2),雨水井(2)上接有对应雨水井(2)下部的低水位排水管(4)和对应雨水井(2)上部的高水位排水管(3),其中低水位排水管(4)经水处理机构连通河道,高水位排水管(3)衔接周边市政雨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机构具有依次衔接所述低水位排水管(4)出水口的植被缓冲带、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8),潜流人工湿地(8)底部经穿孔集水管(11)连通排水管(9),排水管(9)延伸至河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设置于所述堤顶道路(1)临水侧的堤防缓坡上,该堤防缓坡的坡脚处设有直立式人工挡墙(10),直立式人工挡墙(10)顶部设有所述砾石过滤带和潜流人工湿地(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缓冲带包括铺设于所述堤防缓坡上的三维植物网(5)和坡面植物(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净化初期雨水的河道堤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防缓坡坡比缓于1:3;坡面植物(6)选取狗牙根、果岭草、马尼拉。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超吴书鑫盛晟李华斌李克涛毛俊波叶更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