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16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堤岸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包括生态袋单体,所述生态袋单体是矩形袋体,所述生态袋单体的边侧设有用于加固的缝合折边,所述缝合折边上等距离分布有用于连接的链接孔,所述生态袋单体的内腔填充有用于植被生长的营养基体,所述生态袋单体的顶面均布设有栽培孔,所述栽培孔扦插有幼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石砌岸基的顶面铺设生态袋单体,生态袋单体的顶面设有栽培孔扦插幼苗,生态袋单体的内腔填充有营养基体利于植物生长,当植物根系伸入石砌岸基中之后,此时的植物根系充当锚杆功能,将生态袋单体与石砌岸基牢固的连接为一体,对生态护坡起到美观和加固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堤岸
,具体为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
技术介绍
河道的护坡是防止河道两旁水土流失的建筑工程,其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淤塞的功能,目前河道的护坡主要是由砂石堆砌构成或由混凝土预制件组合构成,这两种护坡的组成结构表面不美观,并且影响河道的生态功能,河道生态主要由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系统组成,河流中的水生生物系统由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所组成,水生生物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异养生物,通常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他们将有机质经过自身分解之后转化为无机物,最终返还到水生环境中,水生生物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一些浮游植物,这些水生植物能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将微生物分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食用,水生生物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包括浮游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水生动物。除了水体中的动植物本身外,其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物质代谢原料等因素也构成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目前的河道生态护坡系统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的河道生态护坡系统主要采用营养钵方案,不利于水分的散发、保温保水、对植物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且营养钵不易透水,填充物也容易从孔洞中流失,对于美观植物培养性能差。2、目前的河道生态护坡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差,遇到洪水时容易被摧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解决了目前的河道生态护坡系统采用营养钵方案对于美观植物培养性能差,以及河道生态护坡系统整体的结构强度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包括生态袋单体,所述生态袋单体是矩形袋体,所述生态袋单体的边侧设有用于加固的缝合折边,所述缝合折边上等距离分布有用于连接的链接孔,所述生态袋单体的内腔填充有用于植被生长的营养基体,所述生态袋单体的顶面均布设有栽培孔,所述栽培孔扦插有幼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袋单体的长宽比是二比一,所述缝合折边内置有加强筋条,所述栽培孔上罩扣连接锥形盖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袋单体通过所述链接孔拼接成长条状的第一袋链和第二袋链,所述第一袋链内部的生态袋单体以及所述第二袋链内部的生态袋单体均依次拼接构成叠瓦结构,所述第一袋链和所述第二袋链均铺设于石砌岸基的顶面,所述第二袋链的底边叠压所述第一袋链的顶边构成叠瓦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石砌岸基的顶端设置有岸基围栏底座,所述石砌岸基的底端垂直穿插有固定桩,所述岸基围栏底座和所述固定桩之间绕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压合所述第一袋链和第二袋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石砌岸基的底端和顶端均插接有锚杆钉,所述锚杆钉通过所述链接孔将所述第一袋链的底端和所述第二袋链的顶端固定于石砌岸基的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营养基体包含百分之六十体积组分的砂石、百分之三十体积组分的黄泥和百分之十体积组分的腐殖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栽培孔中扦插的植物包括红树、鸢尾草、梭鱼草和水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桩上挂接有拦污网,所述拦污网的顶端与所述岸基围栏底座等高。(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在石砌岸基的顶面铺设生态袋单体,生态袋单体的顶面设有栽培孔扦插幼苗,生态袋单体的内腔填充有营养基体利于植物生长,当植物根系伸入石砌岸基中之后,此时的植物根系充当锚杆功能,将生态袋单体与石砌岸基牢固的连接为一体,对生态护坡起到美观和加固的功能。2、该生态袋的应用系统,生态袋单体通过链接孔依次拼接构成叠瓦结构组成第一袋链和第二袋链,并且第二袋链的底边叠压第一袋链的顶边构成叠瓦结构,如此当有水流经过时,水流会沿着第一袋链和第二袋链的表面流动,不会从生态袋单体的结合处钻进护坡底面,对生态护坡整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态袋单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生态岸坡组合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生态岸坡组合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生态袋单体排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生态袋单体;2、缝合折边;201、加强筋条;3、链接孔;4、营养基体;5、栽培孔;501、锥形盖帽;6、岸基围栏底座;7、固定桩;8、钢丝绳;9、拦污网;10、石砌岸基;11、锚杆钉;101、第一单体袋;102、第二单体袋;103、第三单体袋;1000、第一袋链;2000、第二袋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包括生态袋单体1,生态袋单体1是矩形袋体,生态袋单体1的边侧设有用于加固的缝合折边2,缝合折边2上等距离分布有用于连接的链接孔3,生态袋单体1的内腔填充有用于植被生长的营养基体4,生态袋单体1的顶面均布设有栽培孔5,栽培孔5扦插有幼苗。本实施例中,链接孔3采用缝合绞孔或使用金属镶边孔,能够大幅增加其耐拉性能,营养基体4采用沙石和腐殖质混合,具有保水透气以及增强植物营养的功能。具体的,生态袋单体1的长宽比是二比一,缝合折边2内置有加强筋条201,栽培孔5上罩扣连接锥形盖帽501。本实施例中,生态袋单体1的长宽比是二比一,如此就能实现互相交错叠加时不会错位,便于施工,加强筋条201能够加强缝合折边2的厚度和受力强度,锥形盖帽501能够避免水流直接从栽培孔5灌注进入生态袋单体1中冲散营养基体4中的腐殖质。具体的,生态袋单体1通过链接孔3拼接成长条状的第一袋链1000和第二袋链2000,第一袋链1000内部的生态袋单体1以及第二袋链2000内部的生态袋单体1均依次拼接构成叠瓦结构,第一袋链1000和第二袋链2000均铺设于石砌岸基10的顶面,第二袋链2000的底边叠压第一袋链1000的顶边构成叠瓦结构。本实施例中,施工时,按照水流的方向依次放置第一单体袋101、第二单体袋102和第三单体袋103,令第一单体袋101的右侧边沿压住水流下方的第二单体袋102的左侧边沿,第二单体袋102的右侧边沿压住第三单体袋103的左侧边沿,如此类推,然后每相邻的两个生态袋单体1之间通过缝合折边2上的链接孔3进行连接构成第一袋链1000和第二袋链2000,将第一袋链1000固定于石砌岸基10底端,然后在第一袋链1000的顶面沿着石砌岸基10的角度铺设第二袋链2000,使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包括生态袋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单体(1)是矩形袋体,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边侧设有用于加固的缝合折边(2),所述缝合折边(2)上等距离分布有用于连接的链接孔(3),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内腔填充有用于植被生长的营养基体(4),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顶面均布设有栽培孔(5),所述栽培孔(5)扦插有幼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包括生态袋单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单体(1)是矩形袋体,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边侧设有用于加固的缝合折边(2),所述缝合折边(2)上等距离分布有用于连接的链接孔(3),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内腔填充有用于植被生长的营养基体(4),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顶面均布设有栽培孔(5),所述栽培孔(5)扦插有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单体(1)的长宽比是二比一,所述缝合折边(2)内置有加强筋条(201),所述栽培孔(5)上罩扣连接锥形盖帽(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袋的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单体(1)通过所述链接孔(3)拼接成长条状的第一袋链(1000)和第二袋链(2000),所述第一袋链(1000)内部的生态袋单体(1)以及所述第二袋链(2000)内部的生态袋单体(1)均依次拼接构成叠瓦结构,所述第一袋链(1000)和所述第二袋链(2000)均铺设于石砌岸基(10)的顶面,所述第二袋链(2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明胡灵华李健华赵泽文郑鹏董诗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