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1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河堤上的护坡本体,护坡本体的两侧设置有防渗透层;护坡本体中开设有多个活动块,活动块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固定连接,活动块的竖直段上套有遇水膨胀橡胶块;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体积较大。当雨水渗入护坡本体后,遇水膨胀橡胶块发生膨胀,靠近防渗透层一侧部分遇水膨胀橡胶块体积膨胀更大,与第一腔体的侧壁发生挤压,在侧壁反作用力下推动活动块向远离防渗透层一侧移动,从而拉动防渗透层蠕动,使防渗透层与河堤和护坡本体更加紧密结合,减小缝隙,起到密封效果,防止雨水从缝隙中流入而导致护坡本体稳定下下降甚至坍塌,提高了护坡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防渗透层与护坡的材质不同,导致于防渗透层与护坡的热胀冷缩的模量不同,造成于防渗透层与护坡之间存在细微的间隙,使水可以渗透至护坡的内部,长时间的水渗透会导致护坡的稳定性下降,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目前的河道建筑在回填土壤,减少洪涝灾害上还有所不足,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护坡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透层与护坡之间存在细微的间隙,水从间隙渗透至护坡的内部,导致护坡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河堤上的护坡本体,所述护坡本体与河堤连接的一侧,以及护坡本体与河道水体接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渗透层;所述护坡本体中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活动块,第一腔体和活动块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活动块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固定连接,活动块的竖直段上套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块;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块为圆柱形,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体积较大;所述护坡本体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排水管道;护坡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进水管道,排水管道和进水管道均贯穿护坡本体和防渗透层设置,排水管道的一端与河堤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连通;进水管道的一端与河堤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一侧的大气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腔体和活动块,第一腔体的容积大于活动块的体积,当雨水渗入护坡本体后,遇水膨胀橡胶块发生膨胀,由于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相当于凸轮结构,则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部分遇水膨胀橡胶块体积膨胀更大,膨胀后的遇水膨胀橡胶块与第一腔体的侧壁发生挤压,在侧壁的反作用力下推动活动块向远离防渗透层的一侧移动,由于活动块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固定连接,则在活动块的移动过程中拉动防渗透层蠕动,使防渗透层与河堤和护坡本体更加紧密结合,减小缝隙,起到密封效果,防止雨水从缝隙中流入而导致护坡本体稳定下下降甚至坍塌,提高了护坡的结构稳定性。雨过天晴后,护坡本体中的水分蒸发掉后,遇水膨胀橡胶块体积缩小,恢复原状。另外,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将河堤土壤中多余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河道中,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当遇到连续多日降雨河水暴涨的情况,通过进水管道将河道中的水倒灌排入土体中,减少涝灾的发生。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道和进水管道靠近河堤的一端设置有渗水过滤网;渗水过滤网的孔隙为0.2-0.5mm。通过设置过滤网,防止泥土沙石堵塞排水管道和进水管道。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多个翻转机构,翻转机构的数量与排水管道的数量相同;每个翻转机构包括翻板和传动轴,翻板与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每个翻板位于对应的排水管道靠近河堤一侧的端部;所述护坡本体靠近河道水体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水位传感器;所述河堤上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中设置有控制模块,水位传感器和电机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当河水暴涨淹没水位传感器时,水位传感器将采集的水位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工作,驱动传动轴转动,使翻板翻转堵住排水管道,自动关闭排水管道,并通过进水管道将河道中的水倒灌排入土体中,减少涝灾的发生。翻转机构相当于阀门。河水暴涨时,阀门关闭;正常情况下,阀门处于常开的状态。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坡本体中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电机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侧壁设置防水层,保持第二腔体内部干燥,防止电机受潮损坏。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坡本体上开设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到与第二腔体连通,便于检修和更换电机,保证翻转机构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位传感器位于进水管道靠近河道水体一侧的端口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坡本体的端面为直角梯形,其中靠近河堤一侧为倾斜面,且护坡本体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倒梯形形状,能够进一步抑制水从缝隙中流入。所述防渗透层为覆设在护坡本体上的土工膜,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土工膜为现有技术,不在赘述。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管道从河堤一侧向河道水体一侧倾斜向下设置,进水管道从河堤一侧向河道水体一侧倾斜向上设置。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的水平段与固连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螺栓与防渗透层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板,增大活动块与防渗透层的连接面积,防止在拉动过程中活动块与防渗透层脱落。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腔体和活动块,当雨水渗入护坡本体后,遇水膨胀橡胶块发生膨胀,由于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相当于凸轮结构,则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部分遇水膨胀橡胶块体积膨胀更大,膨胀后的遇水膨胀橡胶块与第一腔体的侧壁发生挤压,在侧壁的反作用力下推动活动块向远离防渗透层的一侧移动,由于活动块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固定连接,则在活动块的移动过程中拉动防渗透层蠕动,使防渗透层与河堤和护坡本体更加紧密结合,减小缝隙,起到密封效果,防止雨水从缝隙中流入而导致护坡本体稳定下下降甚至坍塌,提高了护坡的结构稳定性。雨过天晴后,护坡本体中的水分蒸发掉后,遇水膨胀橡胶块体积缩小,恢复原状。通过设置排水管道将河堤土壤中多余的水通过排水管道排入河道中,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当遇到连续多日降雨河水暴涨的情况,通过进水管道将河道中的水倒灌排入土体中,减少涝灾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河道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活动块、防渗透层和遇水膨胀橡胶块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如图1-4所示,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包括设置河堤2上的护坡本体1,所述护坡本体1与河堤2连接的一侧,以及护坡本体1与河道水体3接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渗透层4;所述护坡本体1中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活动块5,第一腔体和活动块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活动块5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4固定连接,活动块的竖直段上套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块6;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块6为圆柱形,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体积较大;所述护坡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排水管道7;护坡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进水管道8,排水管道7和进水管道8均贯穿护坡本体1和防渗透层4设置,排水管道7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连通;进水管道8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一侧的大气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腔体和活动块5,第一腔体的容积大于活动块5的体积,当雨水渗入护坡本体1后,遇水膨胀橡胶块6发生膨胀,由于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河堤(2)上的护坡本体(1),所述护坡本体(1)与河堤(2)连接的一侧,以及护坡本体(1)与河道水体(3)接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渗透层(4);/n所述护坡本体(1)中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活动块(5),第一腔体和活动块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活动块(5)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4)固定连接,活动块的竖直段上套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块(6);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块(6)为圆柱形,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体积较大;/n所述护坡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排水管道(7);护坡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进水管道(8),排水管道(7)和进水管道(8)均贯穿护坡本体(1)和防渗透层(4)设置,排水管道(7)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连通;进水管道(8)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一侧的大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河堤(2)上的护坡本体(1),所述护坡本体(1)与河堤(2)连接的一侧,以及护坡本体(1)与河道水体(3)接壤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渗透层(4);
所述护坡本体(1)中开设有多个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中设置有活动块(5),第一腔体和活动块均呈L型,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活动块(5)的水平段与防渗透层(4)固定连接,活动块的竖直段上套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块(6);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块(6)为圆柱形,遇水膨胀橡胶块与活动块的连接点非遇水膨胀橡胶块的圆心,靠近防渗透层一侧的体积较大;
所述护坡本体(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排水管道(7);护坡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进水管道(8),排水管道(7)和进水管道(8)均贯穿护坡本体(1)和防渗透层(4)设置,排水管道(7)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连通;进水管道(8)的一端与河堤(2)连通,另一端与河道水体(3)一侧的大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7)和进水管道(8)靠近河堤(2)的一端设置有渗水过滤网(9);渗水过滤网(9)的孔隙为0.2-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翻转机构(10),翻转机构(10)的数量与排水管道(7)的数量相同;
每个翻转机构包括翻板(12)和传动轴(13),翻板(12)与传动轴(13)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3)的另一端与电机(14)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升李泓昱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