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16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码头升级改造技术领域的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我国部分港口岸线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旧港口吞吐能力不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的的技术问题。包括设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板桩墙,所述板桩墙不少于两个且距旧码头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板桩墙之间或/和板桩墙与旧码头之间设有回填料,板桩墙与旧码头之间通过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通过锚碇桩与旧码头锚固,板桩墙顶端设有帽梁,所述帽梁不少于两个且连续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属于码头升级改造

技术介绍
自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相对强势的复苏轨道,全球贸易量增速回暖,市场需求复苏。根据IMF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6%,不仅高于2008至2017年3.3%的年均增速,也高于1980至2017年3.4%的历史年均增速。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速企稳,全球贸易环境有所改善,国际集装箱市场环境回暖升温,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增速表现亮眼。据统计,2017年全球前20的集装箱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5亿标准箱(twentyfootequivalentunit,TEU),同比增速为5.6%,远高于2016年1.7%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行前20名中,中国港口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港口的国家影响力愈发显著。然而,我国部分港口存在着岸线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旧港口吞吐能力不够的现实问题。如果对旧码头进行拆除重建,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难以迅速缓解目前的不利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我国部分港口岸线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旧港口吞吐能力不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量的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包括设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板桩墙,所述板桩墙不少于两个且距旧码头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板桩墙之间或/和板桩墙与旧码头之间设有回填料,板桩墙与旧码头之间通过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拉杆通过锚碇桩与旧码头锚固,板桩墙顶端设有帽梁,所述帽梁不少于两个且连续分布。优选地,板桩墙之间或/和板桩墙与旧码头之间还设有倒滤层。优选地,还包括加长基床,所述加长基床基于旧码头基床朝向水域一侧作延长处理。优选地,所述锚碇桩设于旧码头墙身背向水域一侧。优选地,还包括导梁,所述导梁设于距旧码头最远的板桩墙的外侧,所述拉杆距旧码头最远端与导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回填料包括回填抛石棱体或/和回填土体。优选地,还包括浮式护舷,所述与升级改造后码头朝向水域一侧可拆卸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新增系船柱,所述新增系船柱设于升级改造后码头朝向水域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增设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板桩墙作为新码头的新增主体结构,设于板桩墙顶端的帽梁将多个板桩墙连接成整体,板桩墙通过拉杆与旧码头固定连接,拉杆通过锚碇桩与旧码头紧密锚固,从而确保了新码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由于新码头朝向水域延伸,增加了停泊深度、增大了码头面积、提高了港口岸线利用率;通过对新码头前沿和航道作浚深处理,以及增设大型浮式护舷和系船柱,能够满足更大吨级船舶的停靠需求以及更多货物的装卸需求,从而提高了码头的吞吐量。相较于对旧码头拆除重建,本技术码头结构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旧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新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床;2、墙身;3、胸墙;4、护舷;5、系船柱;6、抛石棱体;7、倒滤层;8、回填土;9、码头地面;10、锚碇桩;11、板桩墙;12、拉杆;13、帽梁;14、导梁;15、浮式护舷;16、新增系船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现有的旧码头大多为重力式码头,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旧码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旧码头包括基床1、设于基床1顶部的墙身2、设于墙身2顶部的胸墙3,设于胸墙3朝向水域一侧的系船柱5、设于胸墙3顶部的系船柱5,墙身2背向水域一侧由近至远设有抛石棱体6、倒滤层7和回填土8,所述回填土8顶端构成码头地面9并与胸墙3连为一体。所述基床1的主要作用是将由墙身2传导来的外力扩散到较大范围的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应力和建筑物沉降量,保护地基免受波浪和水流的淘刷,同时便于墙身2的安装和砌筑;所述墙身2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船舶系靠所需要的立面,阻挡墙身2背向水域一侧的回填料坍塌,承受作用于旧码头的各种外力,并将这些外力通过基床1传导至地基;所述胸墙3的主要作用是与墙身2连接成整体,并在上面安装护舷4、系船柱5等其他附属设施;所述护舷4的主要作用是为船舶靠岸提供缓冲,减小船舶对码头的撞击影响;所述系船柱5的主要作用是将船舶固定在岸边;所述抛石棱体6作为墙身2背向水域一侧的回填料,可减小回填土8对墙身2的压力;所述倒滤层7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回填土8的流失;所述回填土8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形成码头地面9;所述码头地面9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布置各种码头设施、堆场、作业区、生活区等。为提高码头的吞吐量,并结合节约成本等因素,可考虑将该旧码头升级改造为能够适应更大船舶停靠和装卸大量货物的新码头。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新码头的结构示意图,改造过程如下:(1)对胸墙3、护舷4、系船柱5作拆除处理,以便旧码头与新建结构连接;保留墙身2等其他设施,以承受新建结构的压力;将旧码头基床1往水域一侧作延长处理并进行灌浆,以增加新码头的抗滑和抗倾能力;(2)在旧码头前沿架设多排直立的板桩墙11,板桩墙11的墙面上预留孔洞以确保拉杆12能够顺利穿过,同时对旧码头背向水域一侧作部分开挖以用于布置锚碇桩10;(3)在距旧码头最外侧板桩墙11的墙身上安装好导梁14并布置拉杆12,所述导梁14与拉杆12一端固定连接,拉杆12由板桩墙11预留的孔洞穿过,拉杆12另一端通过锚碇桩10与旧码头固定连接,同时回填锚碇桩10前的土体和其他材料并夯实;(4)在板桩墙11之间、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回填抛石棱体,设置倒滤层并回填土体,基于回填土体铺设道路和布置其他码头设施;在板桩墙11顶端铺设连续分布的帽梁13,在新码头前端布置浮式护舷15、爬梯、系船柱16,同时对新码头前沿作浚深处理以满足更大吨位的船舶作业,并对航道进行浚深以满足船舶进出港口。所述板桩墙11为新码头的新增主体结构;所述拉杆12的主要作用是将桩墙11与旧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锚碇桩10的主要作用是将拉杆12的一端与旧码头紧密锚固,以确保新码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所述导梁14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拉杆12的另一端,并承受来自于拉杆12的拉力;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板桩墙(11),所述板桩墙(11)不少于两个且距旧码头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板桩墙(11)之间或/和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设有回填料,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通过拉杆(1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2)通过锚碇桩(10)与旧码头锚固,板桩墙(11)顶端设有帽梁(13),所述帽梁(13)不少于两个且连续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板桩墙(11),所述板桩墙(11)不少于两个且距旧码头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板桩墙(11)之间或/和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设有回填料,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通过拉杆(12)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2)通过锚碇桩(10)与旧码头锚固,板桩墙(11)顶端设有帽梁(13),所述帽梁(13)不少于两个且连续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其特征是,板桩墙(11)之间或/和板桩墙(11)与旧码头之间还设有倒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加长基床,所述加长基床基于旧码头基床(1)朝向水域一侧作延长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对旧码头升级改造的码头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朝华赵爱星毛成王家奇陈宇航谈雯倩钟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