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彬专利>正文

泡形板换热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64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泡形板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两块薄板(10)、(20)叠合固定联为一体,其中至少有一块薄板上设置成鼓泡状,相邻的鼓泡在夹层中所围成的空腔彼此相通。(*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元件,具体讲是一种元件结构为空心板形的热交换元件。现有技术中,换热元件大多是用薄板条按栅格状布置而构成,这种换热元件虽然具有一定的热交换效果,但其承压承载能力差,另外,栅格状换热元件由于其自身结构及承载承压能力差的原因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圆桶形空间内使用热交换元件,栅格状的热交换元件则不适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承压能力强,热交换效率高的热交换元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两块薄板叠合固联为一体,其中至少有一块薄板上设置成鼓泡状,相邻的鼓泡在夹层中所围成的空腔彼此相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并不是一完整的换热器,而是用于进行热交换的元件,两薄板间由于设置了鼓泡结构而使夹层间实际形成了空腔,这种薄板间夹层处的空腔形成多向变径流体通道,流体在其间流动时,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也就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同时,两块薄板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彼此固联,因此,两块薄板牢固地叠合联为一体,并使其承压承载能力大大提高,所述鼓泡的加工可采用冲压设备冲制而成,因而,元件的加工也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在图1、2、3中可见,薄板(10)、(20)上均冲压成凹凸状鼓泡形,且薄板(10)上的凸部与薄板(20)上的凸部相对应,图1中处向外凸起,处向内凹陷,凹凸部位的形状可以是圆球冠、椭球冠、台冠之类的形状,该处采用焊接或类似方法固联为一体,并且相邻鼓泡处在夹层中形成的空腔彼此相通,使薄板(10)、(20)夹层间形成多向变径流道,使流体在其间流动时极易形成湍流,这种鼓泡式结构使其换热面积显著增加热交换时流体进出口视需要及换热器类型而定,例如,可在周边的位置处焊接与板面平行之接管作为进出口,也可在板面任意位置设置垂直于板面的孔做为进出口。如图6所示,薄板(10)设置成鼓泡状,而另一块薄板(20)为平板时,两者接触处采用分散式焊接方式将两薄板固联为一体,该结构单元可卷制为螺旋状板换热元件,即使选用金属板材的厚度较薄,也能获得高的承压承载能力,该结构适于特殊要求的场合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泡形板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两块薄板(10)、(20)叠合固定联为一体,其中至少有一块薄板上设置成鼓泡状,相邻的鼓泡在夹层中所围成的空腔彼此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形板换热元件,其特征在于两块薄板(10)、(20)均设置成鼓泡状,薄板(10)上的鼓泡与薄板(20)上鼓泡位置彼此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元件,旨在提高承载承压能力,改善热交换效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两块薄板叠合固联为一体,其中至少有一块薄板上设置成鼓泡状,相邻的鼓泡在夹层中所围成的空腔彼此相通,流体在其间流动时能够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本技术具有承载承压能力强,热交换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文档编号F28F1/10GK2343565SQ9724854公开日1999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田彬 申请人:田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彬
申请(专利权)人:田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