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板形换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507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5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连接由层叠的换热板形成的单位流动层,以使循环水的流动路径增加到2‑路径(2‑PASS)或以上,从而提高与排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如上所述增加循环路径来增加靠近燃烧器的部分的循环水的流动量,以高效回收排气的热。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多个单位流动层之间嵌入形成有分配孔的挡板,从而放慢排气的排气速度来控制流动,用挡板的换热片吸收排气热源来高效利用导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效板形换热机,该高效板形换热机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连接由层叠的换热板形成的单位流动层,以使循环水的流动路径增加到2-路径(2-PASS)或以上,从而提高与排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如上所述增加循环路径的同时增加接近燃烧器的部分的循环水的流动量来高效回收排气的热。此外,本专利技术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在单位流动层之间嵌入形成有分配孔的挡板来吸收排气的热源,从而高效利用导热面积,提高换热机效率。
技术介绍
换热机使温度相互不同的加热流体和被加热流体交叉来实现导热,从而在包括锅炉及空调机及其他多种冷暖房装置,广泛用于暖房、空气调节、发电、冷却及废热回收等。作为应用换热机的代表产品有冷凝式锅炉,冷凝式锅炉包括:与燃烧器的燃烧热进行一次换热的显热换热机;以及与燃烧热中排气进行二次换热的潜热换热机。另一方面,最近板形换热机已应用于包括冷凝式锅炉的多种
的换热机。板形换热机是层叠多个换热板来组装,具有可减小尺寸、制作容易且换热效率高的优点。举例来说,图1所示的韩国专利第10-1389465号的板形潜热换热机,交替层叠向上弯折板110和向下弯折板120而形成,两侧部分别设置了入水管150和出水管160。此外,如图2所示,在向上弯折板110及向下弯折板120分别形成多个排气通孔(112,122),弯折各通孔(112,122)的周边来接合。因此,如图3所示,排气通过排气通孔(112,122)排出,循环水沿着向上弯折板110及向下弯折板120之间的通路(即,“循环水通路”)流动时,循环水用以与排气进行换热。但是,如上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从入水管150被供给的循环水通常被供给到各层的循环水路径,被供给的循环水按各层向另一侧直线移动(即,1-PASS)之后,被收集到出水管160。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各层的循环水路径不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连接,而是提供独立的水流路径,从而循环水的流动路径较短,随之,不能实现与排气之间的充分热交换。此外,通过泵从水管150高压喷出的循环水,最先向最远离燃烧器的最下层(以图为基准)供给大量循环水之后,向最靠近燃烧器的最上层供给相对少量的循环水。因此,由于排气靠近燃烧器,在具有最高排气温度的最上层反而不能利用丰富的水量与排气进行热交换,所以存在不能高效回收排气的热的问题。此外,以往分别在向上弯折板110及向下弯折板120分散配置多个排气通孔(112,122),由此排出排气。因此,由于排气通过大尺寸的排气通孔(112,122)以没有特别阻碍的情况下快速排出,所以存在与循环水之间的换热不能在充分时间下进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有效地增加循环水通过2-路径或以上的流动路径,以增加接近燃烧器的部分的循环水的流动量来高效回收排气的热。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用挡板吸收排气的热源,高效利用循环水和排气的导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机效率。课题解决方案为此,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主体,上下部分别开放以排出燃烧器中生成的高温排气,一侧具备用于流入循环水的入水口,另一侧具备用于循环水出水的出水口;以及换热板,以多个层叠在上述换热机主体内部,从而内部形成多层的具备流动循环水的通路的单位流动层,且所述换热板上分别形成多个排气孔以便排气贯通上述单位流动层而通过,上述入水口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下层,上述出水口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上层,上述单位流动层之间的连接构成为2-路径(2-PASS)或以上,包括循环水从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路径及从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路径。此时,优选与上述多层结构的单位流动层中按靠近燃烧器的顺序配置的一定数量的多个单位流动层中,各个循环水流入口通过流体通道共同连接在上述入水口。此外,优选上述流体通道上形成的循环水供给通路的开口面积被设置成如下:与配置在远离上述燃烧器的位置的单位流动层相比,向配置在靠近上述燃烧器的位置的单位流动层供给更多从上述入水口供给的循环水。此外,优选还包括挡板,该挡板嵌入上述单位流动层之间中任一个以上,在与上述换热板的排气孔重叠的各部分分别形成多个尺寸小于上述排气孔的分配孔。此外,优选上述挡板上与上述换热板的排气孔重叠的各部分分别突出形成尺寸小于上述排气孔的多个换热片,上述各换热片向朝向上述排气孔的方向突出。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由层叠的换热板形成的多个单位流动层在上下方向上相互连接,使得循环水的流动路径成为2-路径(2-PASS)或以上。因此,循环水的流动路径加长,提高排气之间的换热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中,调节共同连接多个单位流动层的流体通道的开启度,以相对增加接近燃烧器的部分的循环水的流动量。因此,高效回收排气的热。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单位流动层之间嵌入形成有分配孔的挡板,用挡板的换热片吸收排气的热源,从而高效利用导热面积,提高换热机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利用现有技术的板的潜热换热机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图1的板之间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图1的潜热交换机中的循环水及排气流动图。图4是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的换热板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的挡板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的剖面图。图8a~图8c是分别放大图7的A、B、C部分的图。图9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的2-PASS循环水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图10示出基于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高效板形换热机的多种循环水流动路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高效板形换热机进行详细说明。下面,以本专利技术应用于锅炉的显热换热机中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当然可以用于其他
中。此外,假定设置下面燃烧器的方向为下侧,其反向为上侧,显然,可根据燃烧器的设置位置上下可调换。如图4所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高效板形换热机200包括:换热机主体210;层叠在换热机主体210内部而构成多层结构的“单位流动层”的换热板220;以及嵌入单位流动层之间的挡板230。单位流动层由包括上下连续配置的上部换热板220_T和下部换热板220_B的2个换热板220形成,在密闭的上部换热板220_T和下部换热板220_B之间的内部空间内形成的通路相当于循环水流动的单位流动层。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例,准备由上部主体210_T和下部主体210_B构成的换热机主体210,上部主体210_T和下部主体210_B之间层叠多个换热板220,且一定数量的换热板220嵌入挡板230来组装。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的一例,提供燃烧热(例如,火焰及排气)的燃烧器(未图示)被用作设在换热机主体210的下部的向上燃烧式锅炉的显热换热机。该情况下,循环水(例如,低温的自来水)通过换热机主体210的下部具备的入水口211而被供给,流入的循环水通过2-路径(2-PASS)或以上在多个单位流动层中循环之后,从出水口212出水。1-路径(1-PASS)表示循环水从单位流动层的一侧端部移动到另一侧端部(参考图10),2-路径表示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之后再次沿着反向的从另一侧向一侧移动。如上所示,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效板形换热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板形换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主体(210),上下部分别开放以排出燃烧器中生成的高温排气,一侧具备用于流入循环水的入水口(211),另一侧具备用于循环水出水的出水口(212);以及换热板(220),以多个层叠在上述换热机主体(210)内部,从而内部形成多层的具备流动循环水的通路的单位流动层,且上述换热板(220)上分别形成多个排气孔(221)以便排气贯通上述单位流动层而通过,上述入水口(211)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下层,上述出水口(212)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上层,上述单位流动层之间的连接构成为2‑路径(2‑PASS)或以上,包括循环水从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路径及从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24 KR 10-2014-01278791.一种高效板形换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机主体(210),上下部分别开放以排出燃烧器中生成的高温排气,一侧具备用于流入循环水的入水口(211),另一侧具备用于循环水出水的出水口(212);以及换热板(220),以多个层叠在上述换热机主体(210)内部,从而内部形成多层的具备流动循环水的通路的单位流动层,且上述换热板(220)上分别形成多个排气孔(221)以便排气贯通上述单位流动层而通过,上述入水口(211)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下层,上述出水口(212)连接到上述多层的单位流动层中最上层,上述单位流动层之间的连接构成为2-路径(2-PASS)或以上,包括循环水从一侧向另一侧流动的第一路径及从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的第二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板形换热机,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多层结构的单位流动层中按靠近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诚桓申演澈金太永郑海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瑰都啦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