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传热部件的方法包括这样一个步骤,使用一压制成形装置对由金属薄板制成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以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该传热部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有传热面,该传热面有相对的面,该相对的面分别与传热液体相接触。压制成形装置包括用于在被加工材料上形成传热面的一对主模具,所述被加工材料在单一的进料方向上传送,还包括两对第一辅助模具,这两对第一辅助模具在材料的进料方向设置主模具对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便是可交换的。用主模具对和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至少一对对被加工材料的各部分进行压制成形,以形成具有规定的图案的多个压制成形部分的传热部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压制成形一种被加工材料从而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的方法,并且另一方面,涉及由上述方法制造的传热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多个模具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步骤、从而形成按规定的图案排列的多个压制成形部分的方法,以及具有这种压制成形部分的传热部件。
技术介绍
通常由金属片制造的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被压制成一种规定的形状,然后必要时被焊接,从而提供一种投入实际应用的最终的产品。关于用压制成形装置制造传热部件,通常被使用一套金属模具。具体说,被加工材料被保持在模具之间。模具彼此靠近的移动形成了一种不规则形图案(pattern),该不规则图案用作被加工材料的金属薄板上的传热面。该传热面有相对的面,这些相对的面分别与传热液体相接触。传热部件通常用上面所述方式来形成。传热部件的整体的形成用单一的一套模具来实现,这样不可能制造比模具尺寸大的传热部件。因此,在模具尺寸的限制使得很难制造大面积的传热部件,从而引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制造传热部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容易制造比压制成形装置的模具尺寸大的传热部件,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模具与压制成形装置结合成以便选择性地应用,而且考虑被加工材料的尺寸来适当地选择模具以进行压制成形步骤,在规定的图案中个多压制成形部分的位置与所制造的传热部件的整个形状相适应,从而适当地给所用的加长的材料提供不规则的图案,使制造比模具尺寸大的传热部件变得容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制造传热部件的第一方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由金属薄板制成的待加工材料利用压制成形装置压制成形,以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所述的传热部件有规定的形状,所述的传热部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有传热面,该传热面具有相对的面,这些相对的面分别与传热液体接触。其中所述的压制成形装置包括一对主模具,该对主模具用于在被加工材料的规定部分上形成传热面,被加工材料沿单一的进料方向传输,还包括两对第一辅助模具,这两对第一辅助模具在被加工材料的进料方向设置在主模具对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便是以可交换的;并且使用所述的一对主模具和所述的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至少一对将被加工材料的多个部分压制成形,以形成具有规定图案的多个压制成形部分的传热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特征,用一对主模具和两对设置在被加工材料进了方向上的辅助模具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多个不同的压制成形部分以规定的图案形成在被加工材料上,以便完成传热部件的形成。压制成形部分还进一步形成在传热部件的规定区域。因此,在被加工材料的外周部分上适当地形成规定的不规则图案或规定的平面部分与传热面无关,从而提供想要的功能,这些都是可能的。这样制造的传热部件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条件。另外,可以使用多个模具一起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步骤,从而提高压制成形的效率。即使当被加工材料是延长的并且很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压制成形步骤以在整个长度上形成传热面和其它部分。结果,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形成比模具尺寸大的传热面,这样允许增加每单元传热部件的尺寸,从而制造具有提高了的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必要时,所述的压制成形装置可以进行下列至少一个操作(i)用所述的主模具对和所述的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之一,从被加工材料一端开始同时对被加工材料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压制成形,同时使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另一对保持与被加工材料不接触;以及(ii)用所述的主模具对和所述的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另一对,从被加工材料的另一端开始同时对被加工材料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压制成形,同时使所述的一对第一辅助模具保持与被加工材料不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特征,用主模具对和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一对结合或主模具对和两对第一辅助模具的另一对的结合,从被加工材料的一端开始对规定区域同时进行压制成形,同时保持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剩余的一对与被加工材料不相接触。传热面与其余的压制成形部分可以同时形成于被加工材料上,并且按规定的图案排列。因此,能够以最少的压制成形步骤在被加工材料上有效地形成多个压制成形部分,从而显著地提高压制成形效率。当用某一对模具进行压制成形步骤时,其余的模具对与被加工材料保持在不相接触的状态,从而确保传热部件的想要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所述的压制成形装置还包括两对第二辅助模具,这两对第二辅助模具在垂直于进料方向设置在所述的主模具对的相对两侧,以便是可以交换的,所述的两对第二辅助模具的每一对或者保持在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在使用主模具对进行压制成形操作的同时,使用第二辅助模具对同步地进行压制成形操作,所述的两对第二辅助模具或者保持在另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第二辅助模具对与被加工材料保持不相接触的状态;而且传热部件形成,使利用第二辅助模具对形成的压制成形部分和传热面被排列在至少一个区域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特征,在必要时,用主模具对和设置在垂直于进料方向的第二辅助模具对,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这样,规定的压制成形部分用第二辅助模具对与传热面一起并排地形成在被加工材料上,因此,在被加工材料的相应的边缘形成规定的压制成形部分。能够在被加工材料相应的边缘适当地形成规定的压制成形部分并且与传热面无关,这样,赋予传热部件的相应部分以规定的功能,从而提供与各种使用条件下相适合的传热部件。当不需要使用第二辅助模具对的压制成形步骤时,该第二辅助模具对保持在与被加工材料不相接触的状态,从而确保传热部件为想要的形状。为了达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得到,用压制成形装置对由金属薄板制成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所述的传热部件具有规定的形状,且所述的传热部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有传热面,该传热面有相对的表面,这些相对的表面分别与传热液体相接触。其中所述的传热部件这样形成,将被加工材料插入压制成形装置中,所述的压制成形装置包括一对用于形成传热面的主模具和与所述的主模具对的周边相邻的多对辅助模具,在单一的进料方向上传送被加工材料,用主模具对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以在被加工材料的中心部分处形成传热面,而且用多对辅助模具对在传热面的周边上形成至少一个具有规定形状的凸缘部分,而且多个压制成形部分以规定的图案排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特征,用压制成形装置的一对主模具和多对辅助模具对由金属薄板制成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压制成形,以便以规定的图案形成不同的压制成形部分,因此,被加工材料的相应部分形成传热面及凸缘部分。具体说,传热部件的周边部分具有用作凸缘部分的适合的形状,该凸缘部分提供不同于传热面的功能,从而与各种使用条件相适应。甚至在被加工材料是加长的并很长的时候,执行适当的压制成形步骤以在整个长度上形成传热面及凸缘部分。因此,以可靠的方式形成比模具尺寸大的传热面是可能的,从而可以增加每单元传热部件的尺寸,以便制造具有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在必要时,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述的凸缘部分包括多个具有规定宽度的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连续地形成在传热面的周边;并且至少一个凹槽或突起被形成,而且从所述的平面部分的外部边缘伸展经所述平面部分直到传热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传热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压制成形装置对由金属薄板制成的被加工的材料进行压制成形,以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传热部件,所述的传热部件有规定的形状,所述的传热部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上有传热面,该传热面具有相对的面,这些相对的面分别与传 热液体接触,其中:所述的压制成形装置包括一对主模具,该对主模具用于在被加工材料的规定部分上形成传热面,被加工材料沿单一的进料方向传送,还包括两对第一辅助模具,这两对第一辅助模具在被加工材料的进料方向设置在主模具对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以 便是可交换的;以及使用所述的一对主模具和所述的两对第一辅助模具中的至少一对对被加工材料的多个部分进行压制成形,以形成具有规定图案的多个压制成形部分的传热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丰明,
申请(专利权)人:聚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