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43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属于旋转驱动技术领域。包括: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的边缘处的第一齿轮圈,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圈的传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盘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传动组件与转盘的啮合部设置在转盘的下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啮合外露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安全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在转盘的圆心到边缘之间设置了能够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提高了转盘的承载力,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盘因受力不均匀发生倾斜的问题。

A rotary driving mechanism for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旋转驱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生产工业制备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转盘式点胶机、转盘式注塑机及其转盘式缠绕机等,上述机器均存在共同的零部件:转盘。而该转盘是用来承载物料进行下一步加工工序,因此转盘需要在承载重力的同时还要能够自转。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转盘的自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在转盘的圆心位置处通过转动轴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以实现转盘的自转,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利于重力分布在转盘周边的机械构造,若转盘的周边有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则会导致转盘发生倾斜;第二、在转盘的外侧壁增加外齿轮圈,并通过外齿轮圈传动连接与驱动组件以实现转盘的自转,因外齿轮直接暴露在外,会出现拉扯头发、衣服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适用于多种场合、且安全系数高的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的边缘处的第一齿轮圈,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圈的传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盘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转盘的圆心为对称中心设置在所述转盘下方且位于两侧的安装块,穿插在所述安装块内的转动轴,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支撑轮组。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活动穿插在所述安装块内;所述支撑轮组包括:可转动所述转动轴的下方且在两安装块之间的第一锥齿轮,开设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表面且位于非圆心处的下球形凹槽,开设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且位于非圆心处的的上球形凹槽,固定在所述转动轴的中心位置的固定块,固定穿插在所述固定块上的绕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绕杆的两端的球体;所述球体分别活动卡接在所述上球形凹槽和下球形凹槽内。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下球形凹槽到第一锥齿轮的圆心处的距离与所述上球形凹槽到转盘的圆心处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绕杆的中心位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时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圈和第一锥齿轮的第二锥齿轮,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第一旋转电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内;所述支撑轮组包括:固定在所述转盘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圈内的第二齿轮圈,以转动轴的中心为对称中心从内至外依次对称固定有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二旋转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圈与所述第二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圈与所述第一旋转齿轮相啮合。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旋转电机。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圈、第二齿轮圈、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二旋转齿轮均为锥形齿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圈、第二齿轮圈、第一旋转齿轮和第二旋转齿轮均为直齿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传动组件与转盘的啮合部设置在转盘的下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啮合外露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安全系数;本技术并在转盘的圆心到边缘之间设置了能够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的支撑组件,提高了转盘的承载力,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转盘受力不均匀易发生倾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各标注为:转盘1、第一齿轮圈2、安装块3、转动轴4、第一锥齿轮5、下球形凹槽6、上球形凹槽7、固定块8、绕杆9、球体10、第二锥齿轮11。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申请人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为实现转盘的自转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在转盘的圆心位置处通过转动轴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以实现转盘的自转,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利于重力分布在转盘周边的机械构造,若转盘的周边有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则会导致转盘发生倾斜;第二、在转盘的外侧壁增加外齿轮圈,并通过外齿轮圈传动连接与驱动组件以实现转盘的自转,因外齿轮直接暴露在外,会出现拉扯头发、衣服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设计了适用于多种场合、且安全系数高的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使用范围广,不存在局限性。实施例1包括转盘1,该转盘1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底座上,上述卡接方式可以是设置所述转盘1的外圆周壁处的环形凸起,开始在所述底座的内侧壁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使得转盘1放置在所述底座上,转盘1与底座之间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则位于该整体内,与外界隔离,安全系数增加。如图1所示,所述转盘1的下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齿轮圈2,所述第一齿轮圈2为锥形齿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安装块3,所述两个安装块3固定在上述底座内,所述安装块3以转盘1的圆心为对称中心设置在所述转盘1的下方,用于支撑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活动套接在所述安装块3内,便于转动轴能够自转和发生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转动轴4上设置有支撑轮组,所述支撑轮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位于两个安装块3之间且位于所述转动轴4的下方。所述第一锥齿轮5的上表面且位于非圆心处的开有下球形凹槽6,所述转盘1的下表面且位于非圆心处开有上球形凹槽7。所述转动轴4的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上固定穿插有绕杆9,所述下球形凹槽6到第一锥齿轮5的圆心处的距离与所述上球形凹槽7到转盘1的圆心处的距离相等,所述固定块8位于所述绕杆9的中心位置。为了使绕杆9的两端分别与转盘1和第一锥齿轮5传动连接,所述绕杆9的两端固定有球体10,所述球体10分别活动卡接在所述上球形凹槽7和下球形凹槽6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时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圈2和第一锥齿轮5的第二锥齿轮11,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齿轮11的第一旋转电机。当第一旋转电机工作时,第一旋转电机上的第二锥齿轮11带动第一齿轮圈2和第一锥齿轮5转动,实现转盘1的自转,同时绕杆9围绕固定块8转动,并给转盘1提供支撑力。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的边缘处的第一齿轮圈,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圈的传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盘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设置在所述转盘的下表面的边缘处的第一齿轮圈,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齿轮圈的传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盘与所述传动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给转盘提供支撑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以转盘的圆心为对称中心设置在所述转盘下方且位于两侧的安装块,穿插在所述安装块内的转动轴,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支撑轮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盘用的旋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活动穿插在所述安装块内;
所述支撑轮组包括:可转动所述转动轴的下方且在两安装块之间的第一锥齿轮,开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峻峰彭宁石致冰陈新疆杨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斯杩克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