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05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重量较轻,循环利用性良好,且虽不用粘接剂但风道的密封性却较高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通过交替层叠导热板A以及导热板B而构成,其中导热板A以及导热板B通过聚苯乙烯薄板的真空成形而将导热面、风道肋、风道端面、槽A、突起、外周肋A、外周肋B、风道端面外壳、槽B成形为一体,槽A和槽B紧密接触,外周肋A以及外周肋B的上面与导热板紧密接触,突起与外周肋B以及槽B紧密接触,风道端面与外周肋B触接,风道端面外壳与外周肋A以及外周肋B的端面触接,外周肋A的侧面彼此触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在热交换换气装置,或者其他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将多个导热板互相层叠从而互相形成风道A以及风道B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对于以往的这种逆流方式的热交换器,提出了例如特开平8-75385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案。以下,参照图44、45以及图46对该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如图44所示,为了在由纸等制成的平板状的板101的一面上形成平行风道,在风道的出入口附近设置以大致相同角度斜交的端部肋102a,为了在中央部分形成逆流部分,设置与端部肋102a相连结的中央肋102b,由端部肋102a和中央肋102b,形成大致S字状的肋102。另外,在板101的背面上,也与设在表面上的S字状肋102相同,由端部肋103a以及中央肋103b构成的大致S字状的肋103以下述方式来设置,即背面的端部肋103a相对于表面的端部肋102a斜交,设在表面上的中央肋102b与设在背面上的中央肋102b交叉,用树脂构成使S字状的肋102以及103形成为一体的单位部件104。并且,在单位部件104与单位部件104之间插入切断成一定尺寸的、由纸等制成的切断板105,并以交替形成风道A和风道B的方式层叠而形成热交换器,流过风道A的流体和流过风道B的流体经由板101以及切断板105进行热交换。另外,对于在搭载这种热交换器的机器上安装在进行装卸以及搬运热交换器时使用的把手106的构造,已知有例如图47所示,以单独部件的形式设在层叠方向的两端面的至少一方的端面上的构造。在这种以往的热交换器中,由于单位部件104的板101以外的肋是实心的,因此存在重量较重,且材料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由于由纸等制成的板101与肋是通过树脂而被形成为一体的,因此存在着进行循环利用时多种材料的区分较困难,且循环利用性较低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由于板101以及切断板105的切断尺寸精度不高、位置偏移等而使得风道A和风道B的密封性降低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当将单位部件104与切断板105交替层叠时,为了防止切断板105的位置偏移,一面进行单位部件104与切断板105的定位一面进行层叠的操作较困难,且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把手106被设在导热板的层叠方向的端面上,因此必须设计以使热交换器的装卸方向与层叠方向一致的方式搭载热交换器的机器,故存在着搭载热交换器的机器的设计的自由度较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流过风道A的流体和流过风道B的流体在中央部分逆向流过,因此虽然与只由具有同等导热面积的正交或斜交的风道构成的热交换器相比,热交换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热交换效率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它是如下的一种热交换器即具备导热板A和导热板B,前述导热板A大致平行地以大致等间隔具备多个大致S字状且形成为中空凸状的风道肋,由前述多个风道肋形成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以及导热面,在前述导热板A的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设置风道端面,以下述方式设置前述风道端面,即相对于前述风道的入口以及出口方向斜交或正交、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前述导热面弯折,在前述导热板A上相对于前述风道端面平行地设置槽A,在前述多个风道肋的延长线、即前述槽A和前述风道端面之间的导热面上,靠近前述风道端面,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设置中空凸状的多个突起,前述多个突起具备与前述风道端面大致平行的一对侧面,前述多个突起形成比前述多个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还高的形状,将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以外的前述导热板的外周缘部,即与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的一方的相对的一对外周缘部A,与前述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肋的大致中央部大致平行地设置,将与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的另一方的相对的一对外周缘部B,与前述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的入口或出口部分的前述风道肋大致平行地设置,前述外周缘部A具备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将前述导热面形成为中空凸状的外周肋A,前述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形成比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高的形状,前述外周肋A的外侧侧面,以其折叠尺寸具有比与前述导热面相对的前述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的尺寸还大的尺寸的方式,向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叠,前述外周缘部B具备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将前述导热面形成为中空凸状的外周肋B,前述外周肋B的凸方向的高度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相同,以在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上设置开口部的方式将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的中央部折叠直到与前述导热面成为同一平面,在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的两端上设置被折叠到与前述风道端面的折叠位置相同位置的风道端面外壳,在前述外周肋B的上面具备槽B,前述槽B,在前述外周肋B的侧面和前述槽B的中心线的距离与前述槽A的中心线和前述风道端面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以成为前述槽A的纵向的外面与前述槽B的纵向的内面紧密接触的形状的方式凹入,直到与前述导热面相同的平面,前述导热板B与前述导热板A是镜像关系,前述导热板B的形状中,使前述导热板B的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相同,进而将前述导热板B的前述外周肋A的宽度制成比前述导热板A所具备的前述外周肋A的宽度还宽的形状,以分别以1片薄板为坯料的方式使前述导热板A以及前述导热板B形成为一体,以前述导热板A的前述外周肋A与前述导热板B的前述外周肋A重合的方式将前述导热板A和前述导热板B交替层叠,由前述导热板A和前述导热板B的层叠、交替地形成风道A以及风道B;在将前述导热板A与前述导热板B交替层叠时,前述风道肋、前述突起、前述外周肋A以及前述外周肋B的上面与层叠在上方的导热板触接,前述槽B与设在位于前述槽B的下方的导热板上的前述外周肋B的上面触接,设在前述突起上的、与前述风道端面平行的一对侧面与设在层叠在前述突起的上方的导热板上的前述外周肋B的内侧侧面以及前述槽B的侧面中的至少一方触接,前述风道端面与设在位于前述风道端面的下方的导热板上的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触接,分别设在前述导热板A以及前述导热板B上的前述外周肋A的侧面彼此触接,前述风道端面外壳与设在位于前述风道端面外壳的下方的导热板上的前述外周肋A以及前述外周肋B的端面触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层叠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其层叠状态的侧面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其层叠状态的风道出入口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其层叠状态的风道出入口相邻的拐角部分的概略俯视透视图。图6是其层叠状态的风道出入口相邻的拐角部分的概略正视透视图。图7是其层叠状态的风道出入口相邻的拐角部分的概略正视图。图8是其层叠状态的侧面侧的风道出入口部分的概略正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的导热板的真空成形模具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该导热板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图11是该导热板的风道开口部的概略剖视图。图12是该导热板的切断方法概略立体图。图13是该导热板的风道开口部的切断位置的概略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其热粘接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7是其热粘接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热交换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9是其热粘接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热粘接装置的第一工序的概略立体图。图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它是如下的热交换器:即具备导热板A和导热板B,前述导热板A大致平行地以大致等间隔具备多个大致S字状且形成为中空凸状的风道肋,由前述多个风道肋形成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以及导热面,在前述导热板A的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设置风道端面,以下述方式设置前述风道端面,即相对于前述风道的入口以及出口方向斜交或正交、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使前述导热面弯折,在前述导热板A上相对于前述风道端面平行地设置槽A,在前述多个风道肋的延长线、即前述槽A和前述风道端面之间的导热面上,靠近前述风道端面,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设置中空凸状的多个突起,前述多个突起具备与前述风道端面大致平行的一对侧面,前述多个突起形成比前述多个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还高的形状,将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以外的前述导热板的外周缘部,即与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的一方的相对的一对外周缘部A,与前述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肋的大致中央部大致平行地设置,将与前述风道的入口和出口相邻的另一方的相对的一对外周缘部B,与前述大致S字状的多个风道的入口或出口部分的前述风道肋大致平行地设置,前述外周缘部A具备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将前述导热面形成为中空凸状的外周肋A,前述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形成比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高的形状,前述外周肋A的外侧侧面,以其折叠尺寸具有比与前述导热面相对的前述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的尺寸还大的尺寸的方式,向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叠,前述外周缘部B具备在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将前述导热面形成为中空凸状的外周肋B,前述外周肋B的凸方向的高度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相同,以在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上设置开口部的方式将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的中央部折叠直到与前述导热面成为同一平面,在前述外周肋B的外侧侧面的两端上设置被折叠到与前述风道端面的折叠位置相同位置的风道端面外壳,在前述外周肋B的上面具备槽B,前述槽B,在前述外周肋B的侧面和前述槽B的中心线的距离与前述槽A的中心线和前述风道端面的距离相等的位置上,以前述槽A的纵向的外面与前述槽B的纵向的内面紧密接触的形状的方式凹入,直到与前述导热面相同的平面,前述导热板B与前述导热板A是镜像关系,前述导热板B的形状中,使前述导热板B的外周肋A的凸方向的高度与前述风道肋的凸方向的高度相同,进而将前述导热板B的前述外周肋A的宽度制成比前述导热板A所具备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洋村山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环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