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缪志先专利>正文

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924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肋板式换热器,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制造和成本低廉的并可以在具有较小角孔口径的换热板片中应用的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板片的第一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下延伸至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向右延伸至中心线附近,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上延伸并与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第二换热板片的第二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上延伸至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向左延伸至中心线附近,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下延伸并与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在上述两个换热板片的第一边缘斜面上均设有均分小孔;所述换热板片以交替顺序叠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肋板式换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制冷和热泵循环中被用于蒸发器的肋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在这类制冷和热泵循环系统中用于蒸发器的肋板式换热器通常是用连接密封在一起的换热板片组成的,在换热板片中有换热结构,在换热板片的两端有角孔和角孔密封面,当各换热板片按要求被连接密封在一起时,这些角孔将在换热器内形成换热介质的汇通流道,通常这些换热板片的连接密封形式采用焊接或钎焊工艺,但也可使用胶粘或密封垫片作为换热板片之间的连接密封形式。在一般状态下,制冷和热泵循环中的冷媒介质在流入作为蒸发器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并不会自动均匀的分配到各换热板片之间的层面之中,于是将导致冷媒介质在肋板式换热器的各蒸发换热层面中具有不均匀的蒸发现象,将造成有一些换热层面中的冷媒介质较少而另一些换热层面中的冷媒介质过多,各换热板片在换热过程中没有被充分且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并降低了肋板式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果。为了解决肋板式换热器在各换热层面中冷媒介质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在中国专利资料中可以查阅到有2份已公开的解决此问题的专利,它们是专利号93121143.3和专利号96198973.4,专利号为93121143.3的不足之处在于该专利技术成本较高并且该冷媒分配装置及插入式的冷媒介质均分管不易固定和组装,专利号为96198973.4的不足之处在于这种可以均分换热介质的结构要求角孔的口径较大,不便于在角孔口径较小的肋板式换热器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上述专利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制造和成本低廉的并可以在具有较小角孔口径的换热板片中应用的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片,每个换热板片在第一边缘区和第二边缘区之间有相互平行的上板平面和下板平面的延伸,中心线将换热板片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每个换热板片包括第一端部区域;第二端部区域;中心传热区域,它在第一边缘区和第二边缘区之间从第一端部区域向第二端部区域延伸;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它们在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内穿过换热板片形成通孔并且被各自相邻的边缘区域围绕,其中第一角孔位于第一部分,第二角孔位于第二部分;以及斜面过渡区域,它分别在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内,位于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与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之间并在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与中心传热区域之间延伸;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在上板平面上延伸,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通过斜面过渡区域与下板平面接触,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在下板平面上延伸,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通过斜面过渡区域与上板平面接触,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换热板片的一个角孔周边设置有介质均分器;所述介质均分器的设置为第一块换热板片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下延伸至上板平面高度面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上板平面高度面上向右延伸至中心线位置附近,并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上延伸至下板平面高度面,并与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第二块换热板片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上延伸至下板平面高度面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下板平面高度面上向左延伸至中心线位置附近,并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下延伸至上板平面高度面,并与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在上述两个换热板片的各自第一边缘斜面上均设有一个或多个均分小孔;在以上所述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当第一角孔周边具有介质均分器时,围绕第一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在下板平面高度面上;当第二角孔周边带有介质均分器时,围绕第二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在上板平面高度面上;所述换热板片以交替顺序布置,使得在第一换热板片第一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与第二换热板片第二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相接触和密封并使第一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与第二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形成屏障和角孔汇通流道。在以上所述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中,将第一换热板片按要求放置在第二换热板片之下,第一换热板片上第二角孔相邻区域的顶面与第二换热板片第一角孔相邻区域的底面贴紧并连接密封,同时该第一换热板片第一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的顶面与第二换热板片第二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的底面相接触和密封并使该第一换热板片第一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与第二换热板片第二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形成屏障和角孔汇通流道;将另一块第一换热板片按要求放置在该第二换热板片之上,该第一换热板片第一角孔上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的底面与该第二换热板片第二角孔上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的顶面相接触和密封,同时在该第一换热板片第二角孔相邻区域与该第二换热板片第一角孔相邻区域之间形成空间和另一种换热介质的角孔汇通流道,若干个换热板片的连接密封方式依次类推。在以上所述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中,位于第一边缘斜面上的均分小孔的形状或是长圆形,或是椭圆形,或是多边形,或是单个的,或是由多个小孔形成的。在以上所述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中,位于第一边缘斜面上的均分小孔设在角孔的水平中心线上方或下方或水平中心线上,均分小孔的分布方位和分布数量总有利于被均分的换热介质在角孔汇通流道里被蓄积以及在蓄积后方便顺利的通过均分小孔流出角孔汇通流道。本专利技术中,当换热介质流入由各角孔连接密封构成的汇通流道内时,将被第一边缘斜面所阻碍并在角孔汇通流道里蓄积,当换热介质在汇通流道里蓄积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均分小孔的边沿后,换热介质将沿着汇通流道内处于同样方位的各个均分小孔分布均匀的流入各层换热板片之中,从而达到换热介质在肋板式换热器中被均匀分配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均分小孔设置在角孔的水平中心线以上,换热介质必须填满由各角孔组成的角孔汇通流道的中心线以上才能流入均分小孔内并流入各换热板片之间的流道,这样即使组成该肋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较多,也可以使从角孔汇通流道流向各换热板片之间流道的换热介质具有比较均匀的质量、压力和流量。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在制造换热板片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冲制角孔的同时,一并冲制在预设位置上用于介质均分的小孔,在液压换热板片的同时可以很方便的一并液压出上、下板平面和介质均分器里的第一相邻边缘区以及斜面过渡区域等凹凸结构,在实现介质均匀分配的同时无需添加任何额外的零件。2、由于角孔周围的结构凹凸有序,有利于加强角孔各处的强度,所以这种介质均分结构尤其可以适于应用在类似铝材这种强度较低的材料经过焊接或钎焊制作的肋板式换热器中。3、各换热板片不论组装的板片数量有多少,均可以在肋板式换热器内形成对介质的均匀分配。4、该介质均分器同时也可以适于任何换热介质在肋板式换热器内被均匀分配的要求。5、该介质均分器能够方便地用于角孔孔径较小的肋板式换热器中。6、该介质均分器可以被应用于两股流、三股流和多股流的相互换热以及换热介质在肋板式换热器中进行对角流或单侧同边流的相互换热。7、该介质均分器还可以被用于凡是在换热器内具有角孔和角孔汇通流道的板翅式、板式以及层叠式等各种换热器当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具有介质均分器的换热板片示意2为附图1在A-A处的剖视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具有介质均分器的另一种换热板片示意4为附图3在B-B处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各换热板片叠装并连接密封后在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角孔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板片,每个换热板片在第一边缘区和第二边缘区之间有相互平行的上板平面和下板平面的延伸,中心线将换热板片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每个换热板片包括:第一端部区域;第二端部区域;中心传热区域,它在第一边缘区和第二边缘区之间从第一端部区域向第二端部区域延伸;第一角孔和第二角孔,它们在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内穿过换热板片形成通孔并且被各自相邻的边缘区域围绕,其中第一角孔位于第一部分,第二角孔位于第二部分;以及斜面过渡区域,它分别在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内,位于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与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之间并在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与中心传热区域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换热板片的一个角孔周边设置有介质均分器;所述介质均分器的设置为:第一块换热板片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下延伸至上板平面高度面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上板平面高度面上向右延伸至中心线位置附近,并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上延伸至下板平面高度面,并与第二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第二块换热板片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角孔的第一相邻边缘区通过第一边缘斜面向上延伸至下板平面高度面的第二相邻边缘区;第二相邻边缘区在下板平面高度面上向左延伸至中心线位置附近,并通过斜面过渡区域向下延伸至上板平面高度面,并与第一角孔相邻边缘区重合;在上述两个换热板片的第一边缘斜面上均设有均分小孔;所述换热板片以交替顺序布置,使得在第一换热板片第一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与第二换热板片第二角孔上的第一相邻边缘区相接触和密封并使第一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与第二角孔上的第一边缘斜面形成屏障和角孔汇通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志先凌祥钮法清
申请(专利权)人:缪志先凌祥钮法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