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48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险杠加强件。保险杠加强件(100)包含主体部(110)、以及沿着上述主体部(110)接合的加强部件(120)。上述主体部(110)包含在车宽方向上相邻而按依次排列的、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高刚性区域(112)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上述高刚性区域(112)具有比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以及上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的各个高的刚性,并且位于上述主体部(110)的上述车宽方向的中央。上述加强部件(120)隔着第一边界位置(113a)地与上述高刚性区域(112)以及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各自的至少一部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险杠加强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险杠加强件。
技术介绍
作为公开保险杠加强件的结构的现有技术文献而存在日本特开2015-147437。日本特开2015-147437所记载的保险杠加强件具备保险杠加强件主体、以及中心加强部。保险杠加强件主体被安装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车体框架部件的前端部,在车辆的前端部将车宽方向作为长边来配置。中心加强部固定于保险杠加强件主体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后部或者与其一体成形。
技术实现思路
往往在车辆的前方侧,相对于保险杠加强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配置发动机单元,发动机单元具有沿车宽方向相邻而被相互紧固的第一机构部以及第二机构部。发动机单元与车体框架部件连结并被其支承。在车宽方向上,第一机构部的宽度比第二机构部的宽度宽。第一机构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面向车辆的车身。在第二机构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侧设置有被固定于车辆的车身的后方支承部。在发生了中心柱碰撞时,存在如下可能性:在保险杠加强件在第一机构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处被折弯的情况下,因从保险杠加强件的折弯部向第一机构部作用的剪切力,而导致发动机单元以第一机构部与第二机构部的紧固面为边界而破裂,断开的第一机构部局部按压车辆的车身。另一方面,在发生了中心柱碰撞时,在保险杠加强件在第二机构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处被折弯的情况下,后方支承部承受从保险杠加强件的折弯部向第二机构部作用的剪切力的一部分,由此发动机单元没有破裂,保险杠加强件在第一机构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进一步被折弯。在该情况下,被两个位置的折弯部夹着的部分的保险杠加强件与发动机单元进行面接触,由此碰撞时的负载分散地作用在发动机单元。其结果是,车辆的车身被局部地被按压的情况被抑制。因此,需要控制在发生了中心柱碰撞时保险杠加强件最先折弯的地方在车宽方向的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在发生了中心柱碰撞时的保险杠加强件最先折弯的地方在车宽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车辆的车身局部地被按压的情况的保险杠加强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包括: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在上述车宽方向的第一方向侧以及第二方向侧的每一侧与车体前端部接合的主体部;以及沿着上述主体部接合的加强部件。上述主体部包含在上述车宽方向上相邻而依次排列的、第一基准刚性区域、高刚性区域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上述高刚性区域具有比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以及上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的每一个更高的刚性,并且位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相对于上述高刚性区域位于上述车宽方向的上述第一方向侧。上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相对于上述高刚性区域位于上述车宽方向的上述第二方向侧。上述加强部件以横跨第一边界位置的方式,隔着上述第一边界位置地与上述高刚性区域以及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上述第一边界位置是上述车宽方向的上述高刚性区域与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的边界区域。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件中,在上述车宽方向上,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第二方向侧的边缘的位置也可以大致同上述高刚性区域与上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的边界区域亦即第二边界位置一致。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件中,上述加强部件也可以在上述车宽方向上,从上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的上述第一方向侧的端部到上述第二方向侧的端部遍及全长地重叠。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件中,上述加强部件也可以被接合于上述主体部的车体侧。另外,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件中,上述加强部件也可以由碳纤维强化塑料构成。在上述保险杠加强件中,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碳纤维强化塑料所含的碳纤维也可以沿着上述车宽方向延伸。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控制在发生了中心柱碰撞时保险杠加强件最先折弯的地方在车宽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车辆的车身被局部地按压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对相同的元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与车体前端部接合的状态的图。图2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在安装了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的车体中,刚产生中心柱碰撞之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在安装了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的车体中,从因中心柱碰撞而折弯的保险杠加强件的折弯部朝向车辆后方的负载作用于第一机构部的状态的图。图4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与车体前端部接合的状态的图。图5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图4的保险杠加强件的图。图6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在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车体中,刚产生中心柱碰撞之后的状态的图。图7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在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车体中,从因中心柱碰撞而折弯的保险杠加强件的折弯部朝向车辆后方的负载作用于第二机构部的状态的图。图8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在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的车体中,保险杠加强件因中心柱碰撞而相继在第一边界位置和第二边界位置折弯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保险杠加强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说明中,对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不重复其说明。此外,在附图中,在从车辆的内部观察时,分别用箭头X1以及箭头X2表示车辆右方以及车辆左方,分别用箭头Y1以及箭头Y2表示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分别用箭头Z1以及箭头Z2表示车辆上方以及车辆下方。能够将上述方向应用于被安装于车体之前的状态的保险杠加强件,而且也能够将上述方向应用于被安装于车体之后的状态的保险杠加强件。车辆右方X1是车宽方向的一方,车辆左方X2是车宽方向的另一方。首先,参照附图对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与车体前端部接合的状态的图。如图1所示,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900不具备后述的加强部件,仅由主体部910构成。主体部910包含在车宽方向上相邻而依次排列的第一基准刚性区域911a、高刚性区域912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911b。另外,该比较例的保险杠加强件900在第一基准刚性区域911a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911b各自的车宽方向外侧,还包含刚性比第一基准刚性区域911a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911b的每一个更高的侧方高刚性区域915。接下来,对保险杠加强件被安装于车体时的、保险杠加强件与车体的结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保险杠加强件900在车宽方向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每一端,经由车体前端部11被安装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体框架部件13。车体前端部11例如是碰撞箱,车体框架部件13例如是前纵梁。两个车体框架部件13的各个与构成车体的一部分的分隔部12接合。分隔部12例如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仪表板。对于保险杠加强件900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配置有发动机单元15。即发动机单元15在车宽方向上,被配置于两个车体框架部件13之间。发动机单元15在车宽方向的端部,经由连结部14与车体框架部件13连结并被其支承。连结部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险杠加强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110),该主体部(110)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车宽方向的第一方向侧以及第二方向侧的每一侧与车体前端部(11)接合;以及/n加强部件(120),该加强部件(120)沿着所述主体部(110)接合,/n所述主体部(110)包含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相邻而依次排列的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高刚性区域(112)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n所述高刚性区域(112)具有比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以及所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的每一个更高的刚性,并且位于所述主体部(110)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n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相对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侧,/n所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相对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侧,/n所述加强部件(120)以横跨第一边界位置(113a)的方式,隔着所述第一边界位置(113a)地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以及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边界位置(113a)是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与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的边界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09 JP 2019-0016721.一种保险杠加强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10),该主体部(110)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在所述车宽方向的第一方向侧以及第二方向侧的每一侧与车体前端部(11)接合;以及
加强部件(120),该加强部件(120)沿着所述主体部(110)接合,
所述主体部(110)包含在所述车宽方向上相邻而依次排列的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高刚性区域(112)以及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
所述高刚性区域(112)具有比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以及所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的每一个更高的刚性,并且位于所述主体部(110)的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中央,
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相对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所述第二基准刚性区域(111b)相对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第二方向侧,
所述加强部件(120)以横跨第一边界位置(113a)的方式,隔着所述第一边界位置(113a)地与所述高刚性区域(112)以及所述第一基准刚性区域(111a)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边界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诗穗北恭一正保顺高柳旬一林良一齐藤尚裕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