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梁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碰撞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梁总成。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汽车燃油消耗,汽车轻量化是重要手段之一,但整车重量减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全性,在发生汽车碰撞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仍是汽车制造厂家关注的重点。汽车前防撞梁总成作为车身重要的安全部件,一般由横梁、吸能盒、底板及拖钩套组成,吸能盒两端分别与横梁及底板固连,底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纵梁上。在低速碰撞时,通过其高强度横梁结构,有效降低障碍物对车辆的侵入,减少车辆的损害程度,减少维修费用。在高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将碰撞力分解,通过吸能盒的溃缩吸能的同时,将碰撞力沿纵梁传递至车身,减少对乘员的伤害。在轻量化的大背景下,设计出既可以兼顾重量又不损失安全性的汽车防撞梁仍是各汽车厂家努力的方向。在越来越严苛的碰撞工况下,特别是偏置碰和中心柱碰时,碰撞接触瞬间,非碰撞侧横梁相对于吸能盒有旋转的趋势,但传统防横梁与吸能盒的固连结构阻碍横梁的旋转,加大碰撞初始峰值力,造成吸能盒的撕裂。此外,为了追求防撞梁的轻量化,往往采用铝合金横梁减重,但在高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该第一吸能盒和该第二吸能盒分别设置于该防撞横梁的两端,该第一吸能盒与该防撞横梁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吸能盒与该防撞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实现可转动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横梁、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该第一吸能盒和该第二吸能盒分别设置于该防撞横梁的两端,该第一吸能盒与该防撞横梁之间通过第一转轴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吸能盒与该防撞横梁之间通过第二转轴实现可转动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轴的两端沿着车身高度方向穿过该防撞横梁和该第一吸能盒,该第一转轴的两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该第二转轴的两端沿着车身高度方向穿过该防撞横梁和该第二吸能盒,该第二转轴的两端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该防撞横梁上设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该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第一轴孔,该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一吸能盒上设有相对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和该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该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该第一安装块位于该第一连接板与该第二连接板之间,该第一转轴穿过该第一轴孔和该第一连接孔;该第二吸能盒上设有相对的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该第三连接板和该第四连接板上设有与该第二轴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该第二安装块位于该第三连接板与该第四连接板之间,该第二转轴穿过该第二轴孔和该第二连接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能盒内设有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沿着该第一吸能盒的周向设置,该第一挡板与该第一安装块间隔设置,该第二吸能盒内设有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沿着该第二吸能盒的周向设置,该第二挡板与该第二安装块间隔设置,当该防撞横梁发生碰撞时,该第一安装块抵靠在该第一挡板上,该第二安装块抵靠在该第二挡板上,该第一挡板和该第二挡板用以阻碍该防撞横梁相对于该第一吸能盒、该第二吸能盒转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强,刘少华,王立,李莉,孙震,宋腾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