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081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主要由行走液压分系统、工作液压分系统和刹车液压分系统组成。行走液压分系统负责挂弹车的行走功能,工作液压分系统负责挂弹车的转向和调姿,刹车液压分系统负责刹车功能。液压系统的动力由三套动力源提供,一套是电力系统,适用于室内使用,另一套是发动机系统,适用于户外及长距离使用,两套动力源可以独立工作,相互切换。最后一套是手摇泵系统,在电力系统和发动机系统都不工作的情况下,提供应急动力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导弹运挂一体车行走、车体的转向、调姿、刹车功能和挂弹时六个自由度调节功能,实现了对大型导弹集成运输和挂装一体化功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
本技术涉及导弹运输和挂装
,特别是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国外和国内的导弹运输和挂装设备中,俄罗斯的类似设备特点是车身高,体积大,美国的类似设备特点是车身高,体积大,可横向移动,这种大型设备的传动系统普遍为液压系统,经调研发现,国内现在还没有集成运输和挂装的大型导弹安装车液压控制系统,虽然火箭军拥有大型导弹车,但是他采用的是标准车底盘,高度太高,无法达进入狭小空间,所以导弹运挂一体车需要专门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集行驶、刹车和工作于一体的液压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包括行走液压分系统、工作液压分系统和刹车液压分系统,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包括发动机闭式泵和发动机开式泵,所述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上还设置有手摇泵。所述行走液压分系统为闭式系统,包括发动机闭式泵、控制阀阀组和行走马达,所述发动机闭式泵由动力源驱动,所述发动机闭式泵与控制阀阀组连接,控制阀阀组与驱动桥上的行走马达连接,行走马达通过减速机与行走轮组连接,所述行走轮组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底盘高度的悬挂油缸。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为开式负载敏感控制系统,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包括轮子转向油路、悬挂油缸升降油路、举升油缸升降油路、支腿油缸升降油路、驾驶室升降油缸升降油路、纵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横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和滚转油缸伸缩油路;轮子转向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A连接,四片控制阀A与五片控制阀连接,五片控制阀与转向马达连接,转向马达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悬挂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A连接,四片控制阀A与五片控制阀连接,五片控制阀与悬挂平衡阀连接,悬挂平衡阀与悬挂油缸连接,悬挂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和四片控制阀A流回油箱;举升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A连接,四片控制阀A与五片控制阀连接,五片控制阀与主升降平衡阀连接,主升降平衡阀与举升油缸连接,举升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和四片控制阀A流回油箱;支腿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A连接,四片控制阀A与五片控制阀连接,五片控制阀与驻车平衡阀连接,驻车平衡阀与支腿油缸,支腿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和四片控制阀A流回油箱;驾驶室升降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五片控制阀连接,五片控制阀与驾驶室平衡阀连接,驾驶室平衡阀与驾驶室升降油缸连接,驾驶室升降油缸与控制阀组连接,控制阀组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流回油箱,纵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B连接,四片控制阀B与双向液压锁连接,双向液压锁与纵向移动油缸连接,纵向移动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四片控制阀B流回油箱;横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B连接,四片控制阀B与双向液压锁连接,双向液压锁与横向移动油缸连接,横向移动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四片控制阀B流回油箱;滚转油缸伸缩油路:发动机开式泵与四片控制阀B连接,四片控制阀B与双向液压锁连接,双向液压锁与滚转油缸连接,滚转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四片控制阀B流回油箱。所述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有回油过滤器。所述刹车液压分系统包括驻车刹车系统油路和行车刹车系统油路;驻车刹车系统油路:发动机闭式泵与蓄能器B连接,蓄能器B与电控制动阀连接,电控制动阀与驻车刹车连接,驻车刹车中的液压油经过回油过滤器流回油箱;行车刹车系统油路:齿轮泵A与充液阀连接,充液阀与蓄能器A连接,蓄能器A与减压阀连接,减压阀与行车刹车连接,行车刹车中的液压油经过回油过滤器流回油箱。所述发动机闭式泵和发动机开式泵进油口上连接有吸油过滤器,出油口上连接有高压过滤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同时具备具有手动和电动操作功能;2、与负载无关的流量控制和良好的调速特性,能够很好的解决控制精度与同步精度的问题;3、具有多种功能插件,能够实现噪音的控制和操作性的要求,其具有的负载敏感特性节能效果更是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刹车分系统的液压原理图;图中:1-油箱,2-回油过滤器,3-发动机闭式泵,4-发动机开式泵,5-吸油过滤器,6-控制阀组,7-手摇泵,8-高压过滤器,9-电控制动阀,10-减速机,11-行走马达,12-驻车刹车,13-行车刹车,14-四片控制阀A,15-转向马达,16-悬挂平衡阀,17-主升降平衡阀,18-驻车平衡阀,19-五片控制阀,20-驾驶室平衡阀,21-驾驶室升降油缸,22-控制阀阀组,23-悬挂油缸,24-举升油缸,25-支腿油缸,26-四片控制阀B,27-双向液压锁,28-纵向移动油缸,29-横向移动油缸,30-滚转油缸,31-蓄能器A,32-充液阀,33-减压阀,34-蓄能器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包括行走液压分系统、工作液压分系统和刹车液压分系统,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包括发动机闭式泵3和发动机开式泵4,所述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上还设置有手摇泵7。内燃机和电动机分别安装于车体两根主梁的中部。远距离运输时采用内燃机提供动力,挂装时采用电动机提供动力,以减小噪音,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可以任意切换作为液压系统的驱动动力源。最后一套是手摇泵提供,在电机泵组和内燃机泵组都不工作的情况下,提供应急动力源。三套动力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泵组产生液压能提供给对应控制的阀组,对应控制的阀组再驱动执行元件运动。执行元件有液压马达和液压缸,液压马达驱动行走机构的轮组转动和转向,从而实现行走和转向功能,液压缸驱动轮组升降、驾驶室升降、六自由度调姿,使挂弹车完成各种负载动作。液压系统配有散热装置,防止系统温度过高。所述行走液压分系统为闭式系统,包括发动机闭式泵3、控制阀阀组22和行走马达11,所述发动机闭式泵3由动力源驱动,所述发动机闭式泵3与控制阀阀组22连接,控制阀阀组22与驱动桥上的行走马达11连接,行走马达11通过减速机10与行走轮组连接,所述行走轮组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底盘高度的悬挂油缸4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悬挂油缸42上设置有单独的蓄能器,用来吸收因路面不平而产生的冲击。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为开式负载敏感控制系统,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包括轮子转向油路、悬挂油缸升降油路、举升油缸升降油路、支腿油缸升降油路、驾驶室升降油缸升降油路、纵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横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和滚转油缸伸缩油路;轮子转向油路:发动机开式泵4与四片控制阀A14连接,四片控制阀A14与五片控制阀19连接,五片控制阀19与转向马达15连接,转向马达15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1;悬挂油缸升降油路: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液压分系统、工作液压分系统和刹车液压分系统,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包括发动机闭式泵(3)和发动机开式泵(4),所述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上还设置有手摇泵(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液压分系统、工作液压分系统和刹车液压分系统,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包括发动机闭式泵(3)和发动机开式泵(4),所述发动机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机,所述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上还设置有手摇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液压分系统为闭式系统,包括发动机闭式泵(3)、控制阀阀组(22)和行走马达(11),所述发动机闭式泵(3)由动力源驱动,所述发动机闭式泵(3)与控制阀阀组(22)连接,控制阀阀组(22)与驱动桥上的行走马达(11)连接,行走马达(11)通过减速机(10)与行走轮组连接,所述行走轮组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底盘高度的悬挂油缸(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弹运挂一体车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为开式负载敏感控制系统,所述工作液压分系统包括轮子转向油路、悬挂油缸升降油路、举升油缸升降油路、支腿油缸升降油路、驾驶室升降油缸升降油路、纵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横向移动油缸伸缩油路和滚转油缸伸缩油路;
轮子转向油路:发动机开式泵(4)与四片控制阀A(14)连接,四片控制阀A(14)与五片控制阀(19)连接,五片控制阀(19)与转向马达(15)连接,转向马达(15)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1);
悬挂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4)与四片控制阀A(14)连接,四片控制阀A(14)与五片控制阀(19)连接,五片控制阀(19)与悬挂平衡阀(16)连接,悬挂平衡阀(16)与悬挂油缸(23)连接,悬挂油缸(23)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19)和四片控制阀A(14)流回油箱(1);
举升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4)与四片控制阀A(14)连接,四片控制阀A(14)与五片控制阀(19)连接,五片控制阀(19)与主升降平衡阀(17)连接,主升降平衡阀(17)与举升油缸(24)连接,举升油缸(24)中的液压油通过五片控制阀(19)和四片控制阀A(14)流回油箱(1);
支腿油缸升降油路:发动机开式泵(4)与四片控制阀A(14)连接,四片控制阀A(14)与五片控制阀(19)连接,五片控制阀(19)与驻车平衡阀(18)连接,驻车平衡阀(18)与支腿油缸(25),支腿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迪蒋龙王多富田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立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