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梅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卸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10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卸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直推油缸和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所述第一泵体通过主压力油路连通液压油箱与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缓冲阀的两个接入口,缓冲阀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连接直推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连接,第二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于第一泵体与第二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一端连接在第一泵体与第一换向阀之间管道上,另一端与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执行换向操作之前,直推油缸进行高压油卸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推油缸的液压驱动系统水锤现象严重的问题。

A hydraulic unloa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卸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卸荷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铲推车液压驱动系统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直推油缸体积大,直推油缸伸出及缩回到位靠感应主压力油路中的油压来判定,压力基本都在20MPa左右,因此,直推油缸在进行回收动作时,会把大量高压油封闭在直推油缸与换向阀之间,液压系统当直接换向时,该高压油直接回油箱,导致管路冲击大,水锤现象严重,长期的冲击容易导致管路接头松动漏油、胶管寿命缩短、密封圈破损等故障。第二,在实际使用中各个地方的地面情况不一样,因此在上料斗下降到地面时往往还有一段运动行程,而上升板油缸的驱动速度又比较快,无法靠人工来停止到准确的位置,因此上料斗工作循环的料斗下降行程往往会把料箱顶起来并往前拉一小段距离,当料箱装满时可能向前拉出较长的一端距离,因此对于空间有限制的地方造成极大的工作影响。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液压卸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卸荷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推油缸的液压驱动系统水锤现象严重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直推油缸和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所述第一泵体通过主压力油路连通液压油箱与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缓冲阀的两个接入口,缓冲阀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连接直推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连接,第二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于第一泵体与第二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一端连接在第一泵体与第一换向阀之间管道上,另一端与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执行换向操作之前,直推油缸进行高压油卸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泵体、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直推油缸和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所述第一泵体通过主压力油路连通液压油箱与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两出油口分别连接缓冲阀的两个接入口,缓冲阀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连接直推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连接,第二换向阀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液压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设置于第一泵体与第二换向阀之间,所述第一泵体低压溢流阀一端连接在第一泵体与第一换向阀之间管道上,另一端与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执行换向操作之前,直推油缸进行高压油卸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上升板油缸和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与主压力油路连接,第三换向阀的两出油口分别上升板油缸的有杆腔与无杆腔连接,第三换向阀还与回油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执行换向操作之前,上升板油缸进行高压油卸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二位二通电磁阀,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连接上升板油缸的无杆腔与第三换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推油缸和上升板油缸均为渐变节流式缓冲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卸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梅
申请(专利权)人:孙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