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00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第五连接段依次连接形成受压腔,所述第一连接段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件横段,所述受压腔位于连接件横段的上侧,所述第五连接段包括弧段、L段和安装段,所述L段的一端与弧段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段的中部连接,所述安装段的中上段形成定位筋,所述L段与定位筋的内壁形成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筋,提高了装配精度,使连接件本体与脚踏板连接稳固,通过设置凸筋和受压腔,提高了踏板连接件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
技术介绍
汽车脚踏板是一种用于装饰汽车门槛部位,起到保护车体、美化车体作用的汽车配件。脚踏板先要与踏板连接件连接,连接好后的踏板连接件再与整车架连接。踏板连接件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来分担脚踏板的承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精度使踏板连接件与脚踏板连接紧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设置定位槽和定位筋,装配精度高,凸筋和受压腔的设置,提高了踏板连接件的强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和第五连接段依次连接形成受压腔,所述第一连接段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件横段,所述受压腔位于连接件横段的上侧,所述第五连接段包括弧段、L段和安装段,所述L段的一端与弧段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段的中部连接,所述安装段的中上段形成定位筋,所述L段与定位筋的内壁形成定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将受压腔依次分隔成第一受压腔、第二受压腔和第三受压腔。所述第一受压腔靠近连接件横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之间的夹角为12°。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外侧设有凸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槽和定位筋,提高了装配精度,使连接件本体与脚踏板连接稳固,通过设置凸筋和受压腔,提高了踏板连接件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连接件横段5;弧段6;L段7;安装段8;第二定位筋9;第二定位槽10;凸筋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依次连接形成受压腔,所述第一连接段1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件横段5,所述连接件横段5是为了方便装配,所述受压腔位于连接件横段5的上侧,所述第五连接段包括弧段6、L段7和安装段8,所述L段7的一端与弧段6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段8的中部连接,所述安装段8的中上段形成定位筋9,所述L段7与定位筋9的内壁形成定位槽10。定位筋9和定位槽10能有效提高装配精度。所述第二连接段2和第四连接段4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3将受压腔依次分隔成第一受压腔、第二受压腔和第三受压腔。多个受压腔能有效提高连接件本体的强度。所述第一受压腔靠近连接件横段5。所述第二连接段2和第四连接段4之间的夹角为12°。所述第四连接件4的外侧设有凸筋11,能够提高整体强度。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依次连接形成受压腔,所述第一连接段(1)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件横段(5),所述受压腔位于连接件横段(5)的上侧,所述第五连接段包括弧段(6)、L段(7)和安装段(8),所述L段(7)的一端与弧段(6)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段(8)的中部连接,所述安装段(8)的中上段形成定位筋(9),所述L段(7)与定位筋(9)的内壁形成定位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踏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1)、第二连接段(2)、第三连接段(3)、第四连接段(4)和第五连接段依次连接形成受压腔,所述第一连接段(1)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连接件横段(5),所述受压腔位于连接件横段(5)的上侧,所述第五连接段包括弧段(6)、L段(7)和安装段(8),所述L段(7)的一端与弧段(6)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段(8)的中部连接,所述安装段(8)的中上段形成定位筋(9),所述L段(7)与定位筋(9)的内壁形成定位槽(10)。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魁孙志强田小慧张华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南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